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2008-8
东南大学
李泉
238
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 2003)国家标准,从2003年7月1日开始执行。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计价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职能的转变,有利于规范市场计价行为、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同时对全面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须与各地区的计价表相结合,而我省的园林绿化工程计价表一直未能颁布实施,所以对计价规范的应用也未能深入。现在2007年版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已正式颁布,并从2007年12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施行,因此,如何让工程造价人员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个系统的认识,并能结合规范,尽快理解和应用新颁布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成为编写本书的出发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书系统论述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及计价原理,介绍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对传统的定额计价与现行的清单计价模式作了全面的比较。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2007年版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同时对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下的造价管理作了必要的阐述。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及计价原理,介绍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2007年版),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同时对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下的造价管理作了必要的阐述。 本书集理论与实务于一体,体系完整,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作为从事工程估价的相关人员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1.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 1.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综述 1.3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1.4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介2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项目的造价构成 2.1 建设项目总价的构成 2.2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费用构成 2.3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费用计算 2.4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3 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 3.1 园林仿古建筑 3.2 园林景观工程 3.3 园路、园桥、假山工程 3.4 绿化植物4 工程计量 4.1 工程计量的基础知识 4.2 工程量计算原理与方法 4.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4.4 《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5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计价原理 5.1 工程承包成本的构成要素 5.2 资源消耗量的测定 5.3 施工资源价格的确定 5.4 相关费用的测定6 《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及其应用 6.1 《计价表》概述 6.2 《计价表》的编制 6.3 《计价表》的应用7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编制 7.1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的招标与投标 7.2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7.3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标底价格的编制 7.4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8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8.1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8.2 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 8.3 风险管理 8.4 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 8.5 工程索赔9 计算机在工程计价中的应用 9.1 工程计价电算的特点 9.2 计算机在工程计价中的应用体现 9.3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附录 附录一 某小区景观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示例 附录二 某园林仿古建筑工程计价示例主要参考文献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计价方式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以便合理地确定和有效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一直是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特点的制约,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计价方式,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正是我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计价方式变革的结果。 1.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 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的,所以,人们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此时,全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用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我国引进了前苏联一套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同时也为新组建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 1.1.2 概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变化 为加强概预算的管理工作,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先后成立了预算组、标准定额处、标准定额局,1956年单独成立了建筑经济局。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建设资金的合理和节约使用,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时期的造价管理只局限于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管理,是一种较粗略的宏观管理。 1958—1966年,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算部门被精简,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只算政治账,不讲经济账,概预算对投资控制的作用被削弱,投资大撒手之风逐渐滋长。尽管在短时期内也有过重整定额管理迹象,但总的趋势并未改变。 1966—1976年,概预算定额管理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销,预算人员改行,大量基础资料被毁。定额被说成是“管、卡、压”的工具。1967年,原建工部直属企业实行经常费制度。工程完工后向建设单位实报实销,从而使施工企业变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制度实行6年,于1973年1月1日被迫停止,恢复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施工图进行预算结算的制度。
书很好,但不是要想要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