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园林概论

李静 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静 编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园林内涵、外延的扩展,园林学已成为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使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园林学科与其涉及的相关学科的关联,掌握园林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很多学校先后开始增设“园林概论”课程,并把该课列为园林专业基础课。“园林概论”不仅可作为园林专业的专业教育课,还可作为林学、园艺、森林旅游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本教材正是为园林及其他有关专业(如环境艺术、园艺、森林旅游等)的“园林概论”课程而编写的。目前“园林概论”还没有统编教材,各学校对“园林概论”这门课的内容有不同的取舍,有的主张以园林的规划设计基本知识为主.着重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宏观内容和相关体系的阐释;有的主张以园林的发展简史为主,介绍中外园林的设计风格,进行园林设计和规划等。我们认为作为园林学专业(包括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应当有一个总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来认识“园林概论”这门学科,那么它的内涵就清楚而完备了。  “园林概论”是园林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有许多后续课程,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史、园林建筑等。那么,这门课程的任务就在于“入门”,使初学园林学(及其他有关专业)的学生能把握专业的学习方向。本教材就是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来编写的。  作为专业的“入门”课程,关键在于要深入浅出,使刚刚结束中学学习的学生容易接受,但又不能是科普性的,而是引入专业的;不是看着玩的,而是准备深造的。本书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来构架的。  本教材遵循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重在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总原则;依据我国有关城市规划法规、国家现行园林标注、园林绿化政策和条例,国内、外园林发展的历史与趋势;吸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各参编学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教学与规划设计的经验,并认真研究、探索,在相应的专著、讲稿和讲义基础上,进一步整理、编写而成。  本教材概括了国内外园林发展的历史历程。阐明了园林学概念,叙述了园林美学与园林艺术的知识,园林规划的设计内容,具体项目专项规划特点,园林建设的管理,以及园林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等内容。  本教材编写具体分工如下:第1、7章李静;第2章张云彬;第3章张路红;第4章高林;第5章第l至3节陈永生:第5章第4至8节栾春凤;第6章钱达。  全书由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张浪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马凯教授审阅,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研究生陶务安、刘璐璐、惠惠、魏璐璐、耿哲等人帮助完成本书的部分汇编及绘图工作,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借此机会,谨向张浪教授、马凯教授及有关专家、学者、老师和有关单位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园林概论”是一门园林专业的“入门”课程,使初学园林(及其他有关专业)的学生能把握专业的学习方向,了解园林学何以成为跨学科、多专业协作的综合体系。 本书着重于园林的宏观内容和相关体系的阐释。通过解释园林学及相关的概念,回顾园林的发展简史,总结中外园林的设计风格,学习园林美学的基本知识与园林艺术的特征,掌握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明确园林管理系统及其特点,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建设及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实现园林行业的有效经营与管理,阐述园林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对园林形成一个总体框架,便于以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素养的培养,为成为注册园林师做准备。 本教材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系列教材之一,适于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景观建筑、环境艺术等专业,也可供从事风景园林、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等相关行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1 园林学概述 1.1 园林学发展简史 1.1.1 园林学科的起源 1.1.2 园林学科的形成 1.1.3 园林学科的发展 1.2 园林学知识体系 1.2.1 园林学的概念解析 1.2.2 园林学的研究范畴 1.2.3 园林学的知识体系 1.3 园林的基本属性 1.3.1 园林的自然性 1.3.2 园林的社会性 1.3.3 园林的科技性2 园林的发展 2.1 东方园林体系的发展 2.1.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2.1.2 日本古典园林的发展 2.2 欧洲园林体系的发展 2.2.1 古代欧洲园林的发展 2.2.2 中世纪西欧园林的发展 2.2.3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的发展 2.2.4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发展 2.2.5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发展.. 2.3 伊斯兰园林体系的发展 2.3.1 波斯伊斯兰园林的发展 2.3.2 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的发展 2.3.3 印度伊斯兰园林的发展 2.4 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2.4.1 世界近现代园林发展的相关背景 2.4.2 美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2.4.3 欧洲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2.4.4 日本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2.4.5 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2.5 未来园林发展展望 2.5.1 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和艺术风格 2.5.2 园林要素的创新 2.5.3 形式与功能的更好结合 2.5.4 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2.5.5 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2.5.6 生态学指导下的园林建设3 园林美与园林艺术 3.1 园林美学的基本知识 3.1.1 园林美的概念 3.1.2 园林美的构成 3.1.3 园林美学 3.1.4 审美意识 3.2 园林艺术与风格 3.2.1 园林艺术的特征 3.2.2 园林艺术的形式与风格 3.2.3 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 3.3 园林艺术的欣赏 3.3.1 园林美感 3.3.2 园林思维 3.3.3 园林艺术欣赏 3.3.4 园林实例赏析4 园林构成要素 4.1 自然要素 4.1.1 山岳景观要素 4.1.2 水域景观要素 4.1.3 天文、气象要素 4.1.4 生物景观要素 4.2 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4.2.1 历史人文景观要素的特点 4.2.2 历史人文景观要素的具体应用 4.3 园林工程要素 4.3.1 地形与假山工程 4.3.2 园路与铺地工程 4.3.3 水景工程 4.3.4 园林建筑与小品5 园林规划设计内容 5.1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 5.1.1 基本程序 5.1.2 主要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 5.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与任务 5.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 5.2.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与用地选择 5.2.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5.2.5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模式与手法 5.2.6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2.7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5.2.8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程序 5.2.9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 5.2.10 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 5.3 风景名胜区规划 5.3.1 风景名胜区发展概况 5.3.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构成概念及风景资源评价 5.3.3 风景名胜区规划程序 5.3.4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5.3.5 风景名胜区专项规划 5.3.6 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 5.4 森林公园与农业观光园规划 5.4.1 森林公园规划 5.4.2 农业观光园规划 5.5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5.5.1 公园绿地概况 5.5.2 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5.5.3 主要专类公园规划设计 5.6 道路及广场绿地规划设计 5.6.1 道路绿地概况 5.6.2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内容 5.6.3 广场绿地设计 5.7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 5.7.1 居住区绿地概况 5.7.2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内容 5.8 附属绿地规划设计 5.8.1 附属绿地规划概况 5.8.2 主要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内容6 园林管理 6.1 概述 6.1.1 相关概念 6.1.2 园林管理系统及其特点 6.1.3 园林的质量管理与数量管理 6.1.4 城市的园林管理机构 6.1.5 城市的园林需求 6.2 园林决策管理 6.2.1 决策 6.2.2 园林决策者 6.2.3 园林决策指标 6.2.4 园林决策程序与多目标评价 6.2.5 园林决策参照 6.3 园林规划设计管理 6.3.1 规划设计法规体系 6.3.2 规划设计程序 6.3.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管理 6.3.4 园林规划设计管理 6.3.5 园林评价管理 6.4 园林建设管理 6.4.1 园林施工管理 6.4.2 园林工程建设监理 6.4.3 园林养护管理 6.5 园林经营管理 6.5.1 经营 6.5.2 物资与产品管理 6.5.3 设备管理 6.5.4 活物管理 6.5.5 基础设施管理 6.5.6 财务管理 6.5.7 人员与信息管理7 园林专业素养 7.1 园林专业素质 7.1.1 创新的设计能力 7.1.2 扎实的理论基础 7.1.3 适合的表达能力 7.2 园林专业修养 7.2.1 世界观 7.2.2 广博的文化知识 7.2.3 丰富的生活经验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园林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提高的实践性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人文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虽然学科体系的建立不过百年的历史.但园林学已经发展成为适应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门工程应用性学科专业。通过了解园林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园林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园林的基本属性,是园林工作者担任保护、利用人类自然资源,营建和谐聚居环境,协调人类需求与客观环境资源的前提。  1.1 园林学发展简史园林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至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才出现的。园林学经历漫长演进过程,其随着私有制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全盛、成熟,直至资本社会制度的萌芽而建立的过程。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发源地为西亚、希腊和中国,他们所形成的园林艺术在园林(造园学)历史中古老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1.1.1 园林学科的起源  农耕经济的发展,使人类从早先的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统治阶级把狩猎变为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同时还兼有征战演习、军事训练的意义。帝王、贵族喜欢大规模的狩猎,同时大量的土地归帝王、贵族拥有,为避免毁坏农田,因此,有了园林的雏形——囿的建置。  种植业的发展,出现了园圃。园圃从种植果树、蔬菜、草药,到种植观赏树木、花卉,使人们从食物生产上升到精神享受。囿、台、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其产生与便于生产及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体现朴素的自然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帝王、贵族、士大夫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离宫别墅建在大自然中的需求越来越多.促进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建设与发展.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使园林艺术达到致臻完美的高峰。  园林与社会密不可分,与自然又紧密相连,起初为统治者所占有,既具有多样的功能,又具备精神性。春秋时吴王夫差建造的消夏湾、馆娃宫和诸离宫别苑,与山水密切地联系起来,开宫苑园林先河。自秦代中央集权的国家建立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维护皇权的至尊地位是帝王从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皇家园林f古代常称之为苑囿1作为帝王日常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必然会深深地打上封建帝王思想的烙印,封建帝王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会通过苑囿的建设反映出来。从“囿”到“苑囿”至“建筑宫苑”其主要功能是为帝王服务的,形式以皇家园林为主线而发展。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时异军突起,是当时思想变化的产物,是对儒家文化的怀疑,也是追求个性的产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出现了庄园、别墅,既是隐者物质财富,又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但私家园林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着一种奢华的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因此,从商周到清朝末代皇帝,贯穿整个社会发展的园林建设.始终突出天子诸侯的权力,显示富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我国园林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作品和理论著作。明朝初期,出现了为他人造园的职业园林师,明末造园家计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结合自己的造园实践,创造了被称为中国园林艺术第一名著的《园冶》,是集美学、艺术、科学于一体的中国古典造园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园林概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