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王浩 等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浩 等著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前言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生存环境,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自然地带。目前,全世界的湿地已超过5亿公顷。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其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几乎包括了国际湿地公约中提及的所有湿地类型。  湿地除了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水源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对于湿地的环境生态功能,最为形象的说法是称湿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是多样生物的储存库并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环境等作用。湿地系统是水体系统和陆地系统的过渡,也是大气系统、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的界面,在水分、养分、有机物、沉积物、污染物的运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但又与水陆两类生态系统有着本质差异。  尽管湿地如此之重要,然而,人们对它的破坏却日益严重,这种破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开发不断加快,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不断地扩张,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生境的丧失。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破坏式的经济发展,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也严重下降,主要表现为水污染程度惊人、水质碱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等。由于湿地被破坏的形势如此之严重,因此,关于湿地尤其是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学科与热点研究领域。如何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的平衡点是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利用,完全静止的、僵化的保护是不可行的,也是不现实的,保护应是一种动态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也是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策略,对湿地的利用要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对湿地开发和利用的任何短视行为都是有害的。

内容概要

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本书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属性及分类进行了探讨,明晰了我国目前城市湿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状况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实例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模式和技术应用,同时在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探讨。 本书吸取多学科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图文并茂,系统性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保护区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王浩,男,1963年出生,江苏省姜堰人,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风景园林专业,获工学士学位;南京林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博士,林业工程博士后。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风景园林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编委、《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版)》常务编委、《风景园林》编委、《林业科技开发》编委、《建筑教育》编委。先后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主持完成各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1 湿地与城市湿地 1.1 湿地与湿地公约 1.1.1 湿地的定义 1.1.2 湿地公约 1.1.3 湿地的特征与类型 1.1.4 湿地的分类方法 1.1.5 湿地研究的发展历程 1.2 城市湿地概述 1.2.1 城市湿地的定义 1.2.2 城市湿地的特征 1.2.3 城市湿地的功能 1.2.4 城市湿地目前的状况 1.2.5 城市湿地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1.3.1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原则 1.3.2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内容 1.3.3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策略2 湿地公园与城市湿地公园 2.1 相关概念与定义 2.1.1 公园的解释 2.1.2 国家公园的概念 2.2 湿地公园概述 2.2.1 湿地公园的定义 2.2.2 湿地公园的界定标准与基本要素 2.2.3 湿地公园与其他湿地景观区的区别 2.3 城市湿地公园及其分类 2.3.1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2.3.2 设立城市湿地公园的要素 2.3.3 城市湿地公园分类3 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与应用 3.1 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1 完善城市湿地理论体系 3.1.2 解决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实际问题 3.2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3.2.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3.2.2 国外湿地公园的分类与实践 3.2.3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趋势 3.3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3.3.1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 3.3.2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立法 3.3.3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 3.4 城市湿地公园的类型4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模式 4.1 保护区模式 4.1.1 实例一:香港湿地公园 4.1.2 实例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4.1.3 实例三:上海崇明东滩国际湿地公园 4.2 水体维护模式 4.2.1 实例一:张家港暨阳湖生态园区 4.2.2 实例二:厦门马銮湾湿地公园 4.2.3 实例三:兰州银滩湿地公园 4.2.4 实例四:东营广利河湿地生态公园 4.3 休闲公园模式 4.3.1 实例一:南京玄武湖景区 4.3.2 实例二:苏州太湖湿地公园 4.3.3 实例三:泰安天平湖公园 4.4 废污回用模式 4.4.1 实例一:成都活水公园 4.4.2 实例二:徐州九里湖湿地公园5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方法 5.1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原则 5.2 城市湿地公园营建控制要素 5.2.1 功能要素 5.2.2 生态要素 5.2.3 景观要素 5.2.4 人文要素 5.2.5 交通要素 5.2.6 安全要素 5.3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及景观特色塑造 5.3.1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 5.3.2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塑造 5.4 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技术 5.4.1 湿地公园的选址 5.4.2 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设计 5.4.3 水体面积及水位控制 5.4.4 土壤改造技术 5.4.5 植物配置 5.4.6 雨水滞留利用 5.4.7 水岸设计 5.4.8 建筑及设施设计 5.4.9 湿地公园的生态管理6 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 6.1 生态旅游概述 6.1.1 生态与旅游 6.1.2 生态旅游概念 6.1.3 生态旅游系统 6.2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6.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6.2.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 6.3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与一般原则 6.3.1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 6.3.2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特点 6.3.3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一般原则 6.4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 6.4.1 湿地公园规划与相关规定 6.4.2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体系 6.4.3 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理论7 规划案例(一)——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 7.1 分析与评价 7.1.1 区位评析 7.1.2 现状分析 7.1.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7.1.4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7.1.5 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7.2 目标与发展战略 7.2.1 规划指导思想 7.2.2 目标与定位 7.2.3 规划理念 7.2.4 规划基本原则 7.2.5 旅游主题形象 7.2.6 旅游项目策划 7.3 支持系统规划(1)——前提与基础:下渚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7.3.1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1):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功能分区 7.3.2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2):廊道的建立和水陆生态系统的连接 7.3.3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3):水体景观规划 7.3.4 湿地公园生境恢复与营建(4):环境保护 7.3.5 湿地公园物种保护 7.4 支持系统规划(2)——核心产业:下渚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 7.4.1 景观分区及旅游景点规划 7.4.2 旅游容量控制 7.4.3 旅游线路组织 7.4.4 旅游设施规划 7.4.5 基础设施规划(道路交通) 7.4.6 基础设施规划(其他基础设施) 7.4.7 安全防灾规划 7.5 支持系统规划(3)——愿景:下渚湖湿地公园社区的复兴与发展 7.5.1 居民社会调控 7.5.2 经济发展引导 7.6 保障实施8 规划案例(二)——浙江湖州长田漾湿地公园规划 8.1 基地背景分析 8.1.1 城市概况 8.1.2 太湖旅游度假区概况 8.1.3 基地现状分析 8.1.4 总体分析与评价 8.2 总体规划思路 8.2.1 规划主题 8.2.2 规划依据 8.2.3 规划理念 8.2.4 规划原则 8.2.5 规划技术路线 8.3 规划布局 8.3.1 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8.3.2 分区及典型景观规划 8.4 基础设施规划 8.4.1 道路交通规划 8.4.2 服务设施规划 8.5 旅游路线规划 8.5.1 一般旅游路线 8.5.2 景区内特色旅游路线 8.6 植物景观规划 8.6.1 规划原则 8.6.2 树种选择 8.6.3 分区树种规划 8.7 游人容量计算 8.8 综合技术指标 8.9 规划分期实施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维护湿地生态安全是城市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人类、自然灾害(洪水、干旱等)引起的干扰,都影响着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分析干扰类型、作用机制和扩张路线,并通过科学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控制干扰的发生及扩散,达到保护城市湿地的目的。  (2)合理设计湿地坡面  湿地坡面是市民接触湿地的界面,不合理的湿地坡面设计,会增加湿地的危险系数,降低其休闲、娱乐等功能。通过结合区域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城市文化特点,设计出安全系数较高的湿地坡面。在建立湿地坡面台阶时,权威人士认为,台阶的垂直高度和平面宽度间比值小于1/8时效果最佳。  (3)控制湿地生境传染病源害虫  通常,大多数湿地为蚊子等害虫提供了定居、繁殖的生境条件,所以在湿地内控制害虫的定居及扩散也是保护公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充分认识不同蚊子的生活特性及传播病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湿地治理。在湿地系统中控制蚊子种群时可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湿地斑块特征斑块形状特征较简单、面积与边缘周长比值较低的水池可抑制蚊子种群的定居及繁殖,而面积较小的水池(〈0.2hm2)则可为蚊子提供适宜的栖息地生境。因此在城市废弃水池中建立人工湿地时应通过合理设计,控制蚊子种群的繁殖生长。其具体措施包括设计湿地陡峭的边缘(〉30°)和较深的底部(〉1.3m)。  ②湿地水文水面开阔、波动较大的湿地可限制蚊子种群的定居和繁殖。因为水面波动可以破坏蚊子的呼吸作用,并且抑制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少蚊子的生存栖息地。  ③水质湿地水质是控制蚊子种群的重要决定因素,营养物质含量高的水体有利于蚊子生存及繁殖。所以,在湿地规划和设计中,应控制湿地污染源,同时通过相应的措施,维持湿地水面流动,增加水体含氧量,以减少蚊子种群。  ④植被湿地植被是蚊子种群的食物源,也为蚊子孑孓种群提供了理想的避难所。如果定期收割密集的自然植物群落,改善捕食者的生境条件,将会减少蚊子种群。  ⑤化学和生物学祛除措施在蚊子的繁殖区域中将主要使用适宜的杀虫剂及引入其捕食者来控制蚊子种群。但如果长期使用化学药品不仅使蚊子产生免疫功能,降低灭蚊效率,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以天敌来控制蚊子种群。湿地的无脊椎捕食者能降低蚊子幼体种群,但问题是难以调控无脊椎捕食者种群动态。可利用蝙蝠和鸟类喜好捕食成年蚊子的生活习性,建立鸟类人工栖息地,控制蚊子种群。同时引进以害虫为食的鱼类,不仅抑制蚊子种群的增长,也可获取一定的商业利益,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湿地蚊子治理措施。  ⑥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建立相应的通风和洒水等基础设施,增加水面干扰,抑制蚊子的产卵及繁殖,降低蚊子种群的生长。  在城市湿地治理中,要利用景观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景观规划学、生态安全格局等相关原理,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湿地安全,包括公众安全和湿地生态安全,达到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PDF格式下载



湿地公园研究的专业学术书籍


在做毕业设计,应该有用的


看了些,内容很详细,很适合我


当下全国忙者做湿地,该书恰逢其时


感觉案例大多还是有点泛泛了,不过涉及的面很广,系统性较强。
很多错字漏字,尤其是涉及植物部分的时候问题比较多,可能是个人对此问题较为敏感。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值得推荐


文字理论非常长,啃吧


总体不错,缺少有关图的内容


还没开始看,但是质量挺好的


做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是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讲很好。个章节也都还好。感到不足之处是规划案例太少(只有二例),而且规划多侧重于旅游方面。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此类书问世。


把国内的一些湿地公园什么集中起来,一个一个的说说,每个湿地就说了一页左右,没有深入的东西可看。


可作为园林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使用,推荐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