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审美学

王发堂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发堂  

页数:

238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王发堂博士告诉我,他的《建筑审美学》一书即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希望我为之作序时,我非常高兴并欣然允诺。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建筑审美学》乃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进行了重大修改和扩充所完成的成果。作为学院领导,我是希望青年教师早出成果和多出成果,以科研来促进和带动教学发展。《建筑审美学》基本上保留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框架,并且在其中添加部分章节。本书是关于建筑审美或者说建筑艺术审美鉴赏的机制分析,在目前已有的建筑美学和建筑艺术研究的科研成果中,是开展得比较缓慢的一个领域。虽然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偶有学者涉猎,但是一般都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成果。本书紧紧围绕建筑艺术鉴赏作为研究的中心,从建筑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多学科不同方向系统地阐述了建筑审美鉴赏理论。应该说对建筑审美鉴赏理论尝试研究,且不论研究的成果的分量如何,就目前学术界来说,就是一个开拓之举,这应该是本书的最大创新点。除了选题的新颖外,具体地说来,本书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点:第工个创新点,就是把建筑艺术细化分解为两个方面:形式艺术建筑(简称形式建筑)和情感艺术建筑(俗称艺术建筑),这是本文论述展开的基础性前提。虽然,建筑界早就有这种提法,但是,把这种提法上升到理论阶段并通过详细的逻辑论证,并使它们获取清晰的意义应该说在建筑界中还是第一次。第2个创新点,就是指出形式建筑的思维基础以逻辑思维作为主导,而把艺术建筑的思维基础以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作为主导,为审美鉴赏机制的推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老话题,但是要谈出新意就不容易。第3个创新点,就是把形式建筑的鉴赏机制归结为“注意力节省”的心理原则,而把艺术建筑的鉴赏机制归结为“情感的涌动”。第4个创新点,是在建筑艺术领域中,首先提出了形式美、质质美和质形美等概念,来对建筑形式进行规定,拓展了建筑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把建筑形式艺术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总的来说,我感觉到《建筑审美学》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并不是意味着它已经完美无缺。该书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我看来,由于对美学和哲学知识的过分依赖,反过来对建筑理论自身内在逻辑的压抑,造成该书在某些建筑观点上有些将就,增加对该书整体框架理解的难度。尽管作者为此做出了艰巨的努力,而且应该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我希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继续把这一研究深入下去,争取更大的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李百浩2009年3月1日

内容概要

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建筑物的功能问题,而且还涉及美观的问题。功能问题是有一定标准可以衡量,但是美观的问题就众说纷纭,在当今的建筑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混乱。本书介入建筑艺术审美的研究,就是试图对建筑的美观做出一定系统的理论分析。基于此,本书选择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对建筑艺术问题进行解读。 本书从哲学和心理学层面来展开建筑审美原则的研究,本书采用的方法是形而上和心理学上的方法。形而上的方法大多是采用逻辑方法(归纳和演绎)来进行论证和澄清本质与概念,心理学的方法采用认知原理和内省的心理方式来展开研究。 本书主要论点建立在“注意力节省”原则和“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些假设之上。研究的重心是形式倾向建筑和情感倾向建筑。在对它们做了划分的基础上,参考了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别作为形式倾向建筑和情感倾向建筑的思维基础。 在研究形式倾向建筑时,主要介绍了形式美规律、逻辑思维的特点和建筑形式美的历史演变。在讨论情感倾向建筑时,主要介绍了情绪、记忆、形象思维等特点和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对“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的命题,在相关的心理学、思维学、记忆学和情绪学等等学术角度做了一个尽可能全面的探讨和论述。 本书的论述,紧紧围绕建筑艺术的本质和根源进行了追根究底的探索,最终追溯到构成人类之根本的最为终极的思维层面和情感层面。而这些人类的终极层面的东西,是超越了文化的。反过来说,它们就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终极层面上的感觉或本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是每个人能够感受到的生理或心理活动。因此,本书的建筑审美学观点的基础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和感知到的,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此,就把艰深的理论和平易的生活打通了。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建筑、艺术与建筑艺术 第一节 建筑本质 (一)建筑本质 (二)其他建筑本质论 (三)建筑学学科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 艺术本质 (一)艺术的考证 (二)艺术本质 第三节 建筑艺术 (一)形式倾向建筑 (二)情感倾向建筑 (三)非建筑情感倾向艺术的评论 (四)其他相关理论 (五)形式倾向建筑的分类第二章 形式倾向建筑(上) 第一节 形式的形而上分析 (一)普遍意义上的形式本质 (二)建筑形式的属性分析 (三)建筑形式与理念的关系 (四)建筑形式中的“形象块” (五)建筑形式美的内在构成 第二节 形式美规律心理层面的分析 (一)形式美规律研究历史 (二)多样性的统一 (三)对称和均衡 (四)韵律和节奏 (五)比例系统 第三节 形式美的思维基础 (一)思维发生学 (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三)形式美与逻辑思维 (四)当代建筑和艺术实践的评论第三章 形式倾向建筑(下) 第一节 形式美规律的形式层面分析 (一)形式美规律的建筑上的特殊性 (二)建筑形式美规律的实践应用 (三)其他与建筑形式相关法则的实践应用 第二节 建筑形式的历史发展 (一) 历史上建筑形式呈现的特征 (二) 建筑形式的历史发展第四章 情感倾向建筑 第一节 情感倾向建筑的生理基础 (一)记忆 (二)情绪 (三)情绪的本质 第二节 情感倾向建筑的审美分析 (一)情绪与记忆 (二)情绪与艺术家 (三)情绪与思维 (四)原生态情感与艺术情感 (五)审美意识的内在分析 (六)情感倾向建筑与情感 (七)人类的情感发展状态第五章 建筑审美理论的实践运用 第一节 建筑形式的当代实践(一) (一)当代建筑形式发展倾向 (二)建筑形式理论实践分析 第二节 建筑形式的当代实践(二) (一)纯形式抽象 (二)观念式抽象 第三节 情感倾向建筑理论的应用 (一)情感倾向建筑理论 (二)情感倾向艺术建筑的分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建筑、艺术与建筑艺术建筑审美学或者说建筑艺术研究,首先,应该对相关概念作相应分析,澄清概念和本质,以便为本书后面的建筑艺术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同时,基本概念的分析,其实就是深化认识和捕捉本书主题(即建筑艺术研究)切入点的过程。因此,本章在整个研究中起到了两个作用:研究上必要的理论铺垫和建筑审美学切人点的寻找。本章虽然在结构上属于铺垫性和辅助性,但是它却决定了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它透露出本书的逻辑思路和内在结构的基本脉络。本书研究建筑审美学,或者更清楚地说建筑艺术鉴赏机制,涉及的主题是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是复合词组,是由“建筑”和“艺术”两个名词组成。因此,在研究“建筑艺术”之前,必须澄清“建筑”的本质(或概念)和“艺术”的本质(或概念),再由这两个本质(或概念)作为研究基础,来对“建筑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有了“建筑艺术”的清晰认识,就奠定了本书的审美鉴赏的理论基础。因此,本章首先对“建筑”的本质进行研究;其后,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展开;最后,对“建筑艺术”的两个分类即形式倾向建筑和情感倾向建筑进行研究。第一节 建筑本质要探讨建筑本质,有诸多方法,例如经验归纳法、概念演绎法、词源分析法和释义法等等。本节首先尝试词源分析法,但是未能获得积极的研究成果。因此,本书对建筑本质进行概念演绎法,得出“建筑本质是庇护体”的结论。由此作为分析前提,推导出建筑的功能性和实体性,再由此推导出建筑的空间和形式。通过上面的分析,使本书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建筑本质的本质。

后记

本书是根据我的博士论文扩充而来的。博士论文原来的题目是《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字数约工2万,本书扩充了近1倍字数达20多万,图片也增加了近1倍。博士论文作为学位论文自有它特殊的格式和要求,而且论文的逻辑构架和行文措辞都有较为刻板的规定,阅读起来就较为枯燥和费力。博士论文面对的受众多为博导或教授,故艰深或枯燥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作为专业书籍面对的受众不一样,它的行文和逻辑构架就必须符合图书市场的发行规律。因此,本文的修改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原来较为皱褶的叙述拉伸或展开来论述,以便更畅通地传达作者的想法。二是在原来逻辑过渡有跳跃的论述中,采取加段落和章节的方法,减少思维的跳跃.最终目标是增加它的可读性。在此,首先对我的博士导师杨昌鸣先生表示深深的谢意。在我攻读学位的过程中,他不仅是我学业上的导师,更是我精神上的导师,他的勤奋一直鼓励着我的斗志。尤其在生活中对我的关心,使我能稳住身心,投入到艰苦的博士论文的写作中去。其次,我要感谢邹德侬先生,是他把我介绍到杨昌鸣先生门下。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东南大学出版社刘庆楚先生的鼎力相助,在博士论文还未定型的情况下我就贸然打搅了他,在此对他表示深深的谢意。最后要感谢我的父亲、哥哥和嫂子,没有他们对我的关怀,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夫人付小红女士,是在她的催促和支持下,我才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且在读书期间,她为家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用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出对她的感激,只能说,在我取得的所有成绩中,应该都有她一半的功劳。我的女儿,她给予了我天伦之乐,为我的艰苦论文写作生活带来轻松,在此也要特别提及她。王发堂2009年3月


编辑推荐

《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围绕建筑、艺术和建筑艺术三者的本质和内在关系,对建筑艺术鉴赏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选题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以经典美学为基础,运用当代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成果,论证了建筑艺术的本质精神和构成关系,系统阐述了建筑艺术鉴赏理论。《建筑审美学:建筑艺术鉴赏原理之研究》创造性地将建筑艺术区分为“形式倾向”和“情感倾向”两种类型,并提出了“注意力节省”和情感的涌动”两个基本的审美鉴赏原则以及“质质美”、“质形美”等概念,具有新的见解,体现出作者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审美学 PDF格式下载



我是替老公的要求买的,用我的眼光看,就是本教科书~!


书还算不错 就是太过深奥


我觉得作者说了说了没到重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