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城市规划交通学

郭亮 东南大学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东南大学  

作者:

郭亮  

页数:

320  

前言

  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国内大多数城市的经验表明,目前城市交通的发展还难以起到引导城市健康、协调发展的作用,这也暴露出很多城市在交通建设上“只重道路、不重交通”的现实。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来看,城市规划师和交通工程师都负有相应的专业职责。前者对城市的各项建设负有统筹、协调的职责,后者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加强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很多城市规划工作者对城市交通的认识较多地停留在城市道路设施建设的层面上,对城市交通的诸多现实矛盾、产生原因、解决思路等方面认识不足,对新交通方式的系统组织、运行模式不了解,导致其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只能满足交通矛盾相对较小地区的相关规划和管理实践,而这些一般化的规划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大中城市交通结构日趋复杂化的特点,其结果会在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同阶段埋下很多交通隐患。待城市建设发展至一定时期,当一系列交通问题出现时,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又不可避免地落到了交通工程师的肩上。大量事实证明,仅仅依靠“交通技术”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因此,从源头人手,提高城市规划在交通层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促进城市与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实际上对城市规划交通学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使得城市规划师对城市交通知识的理解大多仅仅停留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层面,而对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发展及解决之道知之甚少,这一缺陷反映在城市规划的不同层面并人为地造成了很多交通问题。要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化,必须使广大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在自身的专业基础上能够较为全面和清晰地理解城市交通不同层面的问题、对策和措施,这就是本书的主要目的。  不同于一般化的城市交通类的教材教参,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因此,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希望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来解说一些交通规划设计的理念和过程,而对一些在交通规划中非常重要的模型和公式则采取了弱化的方法,使其更加容易被理解。对于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全面掌握这些交通知识,而在于有差别的对不同的内容加以掌握和了解。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从一个城市规划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待城市交通问题,在讲述城市交通的主要内容时尽量与相应的城市规划层次以及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并以较为翔实的实例来说明一些交通规划的思想如何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以体现,希望以此能强化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对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渊源、特征和解决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等领域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和实践工作的参考。

书籍目录

1 综述 1.1 城市交通的相关概念与目标 1.1.1 城市交通的概念 1.1.2 城市交通的意义 1.1.3 城市交通的目标体系 1.2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 1.2.1 交通工具与城市发展 1.2.2 相关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1.2.3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1.3.1 城市规划交通学的知识结构特点 1.3.2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2 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分析 2.1 城市居民出行的基本特征 2.1.1 基本特征 2.1.2 相互关系特征 2.2 机动车出行特征 2.2.1 出行时辰 2.2.2 出行时耗 2.3 交通方式结构转换 2.3.1 影响交通方式转换的因素 2.3.2 改善公交出行时耗的方法3 城市交通技术要素 3.1 交通方式分类和基本特征 3.2 步行交通方式 3.2.1 步行交通的特征及要求 3.2.2 国外有关步行交通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3.2.3 我国城市步行交通发展现状 3.3 自行车交通方式 3.3.1 自行车交通的特征 3.3.2 国外自行车交通发展历程 3.3.3 我国自行车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 3.4 助动车和摩托车交通方式 3.4.1 助动车和摩托车交通特征和问题 3.4.2 我国助动车和摩托车的发展趋势 3.5 小汽车交通方式 3.5.1 小汽车交通特征 3.5.2 国外小汽车的发展模式 3.5.3 我国小汽车交通发展的现状 3.5.4 我国小汽车交通发展的应对策略 3.6 公共交通方式 3.6.1 公共交通系统分类 3.6.2 公共交通系统特征 3.6.3 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策略4 城市交通评价技术 4.1 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与交通需求预测概述 4.1.1 预测流程 4.1.2 交通小区划分 4.1.3 土地使用分析 4.2 土地使用与交通预测模型 4.2.1 出行生成模型 4.2.2 出行分布模型 4.2.3 出行方式划分模型 4.2.4 交通流量分配模型 4.3 城市交通预测与评价 4.3.1 出行总量预测 4.3.2 出行分布 4.3.3 交通方式划分的预测 4.3.4 交通流量分配 4.3.5 分析和评价 4.4 公交导向的城市交通规划预测与评价 4.4.1 规划方法的调整 4.4.2 规划示例——潜江城市总体规划5 城市交通规划的宏观对策 5.1 城市交通的本源 5.2 城市交通宏观对策 5.2.1 交通发展战略 5.2.2 城市交通战略目标 5.2.3 城市布局结构与交通发展战略 5.3 国外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 5.3.1 依赖小汽车发展的模式 5.3.2 依赖公共交通发展的城市 5.3.3 公交与小汽车协调发展的模式 5.4 公交导向的城市发展战略 5.4.1 公交导向发展的相关理论 5.4.2 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类型 5.4.3 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实例 5.4.4 我国不同类型的城市交通模式 5.5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5.5.1 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政策和技术发展 5.5.2 我国城市交通政策的发展 5.5.3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6 城市交通规划的微观对策 6.1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 6.1.1 步行系统 6.1.2 自行车系统 6.1.3 道路系统 6.1.4 城市道路断面 6.1.5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 6.2 停车设施规划策略 6.2.1 停车设施分类及其影响 6.2.2 停车设施规划设计要求 6.2.3 停车设施规划策略 6.3 客运交通枢纽交通组织 6.3.1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意义和作用 6.3.2 国外发展客运交通枢纽的经验 6.3.3 客运交通枢纽分类及换乘设计理念 6.3.4 普通公交站点的换乘方式 6.3.5 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模式 6.3.6 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模式 6.3.7 公交方式与非公交方式间衔接设计 6.3.8 公交与对外交通之间的衔接 6.3.9 实现无缝换乘的障碍 6.4 交通影响分析 6.4.1 交通影响分析的意义 6.4.2 交通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 6.4.3 交通影响分析的一般程序7 城市交通管理技术 7.1 交通系统和交通需求管理 7.1.1 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7.1.2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7.1.3 交通需求管理实例 7.2 智能交通系统 7.2.1 ITS的主要功能 7.2.2 ITS的主要领域 7.2.3 交通信息系统结构 7.2.4 国际ITS的发展状况 7.2.5 我国ITS的发展前景 7.2.6 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新交通方式 7.3 交通管理设施 7.3.1 交通信号 7.3.2 交通信息采集、交通信号板 7.3.3 交通标志和标线 7.3.4 交通指引系统8 城市交通的未来趋势 8.1 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理念 8.1.1 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8.1.2 城市的未来发展 8.1.3 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理念 8.2 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 8.2.1 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 8.2.2 自动步道 8.2.3 个体快速交通 8.2.4 未来的城市公交 8.2.5 未来的轻轨系统 8.3 城市交通技术的未来发展 8.3.1 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 8.3.2 智能高速公路的发展 8.3.3 汽车共享技术的发展 8.4 未来城市中心区的交通 8.4.1 未来的城市中心区 8.4.2 未来城市中心区的交通 8.4.3 在城市中心区步行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 综述  交通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需求之一,凡是有人的活动就离不开交通。就其定义来说,交通就是“人和物的运输和流通”,它既包括各种现代的和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也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规律、组织方式和管理政策。长期以来,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并使城市交通日益成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伴随着交通工具的演变,城市交通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1 城市交通的相关概念与目标  1.1.1 城市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是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的。  城市交通既包括城市道路交通,也包括轨道交通和水运交通。通常意义上的城市交通主要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又可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1.1.2 城市交通的意义  交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自由流动”。  最初城市的发展是为防御和商品流通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城市的发展,防御功能已消失,而其各类经济要素的流动以及人们参与各类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等活动的趋势在逐渐加强。与此同时,城市规模、空间的扩张以及人们对于出行时间的容允度等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更新和发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城市规划交通学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交通,值得一看


买了两本还没仔细看,但是感觉挺系统的


交通在城规中的地位还是有待提高,这本书正好能起正面作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