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江苏明代作家研究

刘廷乾 刘廷乾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刘廷乾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

刘廷乾  

页数:

479  

Tag标签:

无  

前言

文学不仅因时而异,亦因地而异,古今中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前人多有论述。如唐初魏微等人编撰的《隋书》,其中《文学传序》就谈到:“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D历代学人论文学,强调知人论事,也多有从地域文化角度着眼的。20世纪初,先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就曾具体谈到春秋战国时人文学术、文学创作与地域的关系,以为不仅当时产生的种种思想学说因地域而不同,就文学创作而言,“形式文彩之所以异者”,亦“由二因缘,日时与地”②。西方的学者也很早就注意到了文艺创作、文艺风格与地域的关系。19世纪法国艺术史家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就曾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风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大因素,其中更详细论述了欧洲各种文学艺术的产生与地域的关系③。丹纳的思想还可以上溯到18世纪的孟德斯鸠(Montesquiet,1689-1755)。而近世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甚至提出了“地域文化场”的理论④。

内容概要

  《江苏明代作家研究》对清代以来属于“江苏”,而在明代隶属于“南直”的应天、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常州六府和直隶徐州等“六府一州”的“作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研究——包括通过搜罗第一手资料,对各地区大小作家人数的全面调查考量;按“科举魁首与仕宦重臣作家”、“文人群体与流派作家”、“文化家族中的作家”、“文化才子与狂士怪杰作家”、“处士山人作家”、“才媛名妓作家”等的分类,对一大批作家的生平著述进行探讨——还在此基础上,将江苏明代作家按“苏常文化区域”、“金陵文化区域”、“广陵文化区域”进行了划分,对不同地区作家的文化生态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对江苏明代作家在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论述。另外,文末还另有《江苏明代作家文集叙录》、《江苏明代作家一览表》两个附录。

书籍目录

绪论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有关研究状况二、研究方法及有关概念界定三、江苏明代作家历时性概述四、江苏明代作家地域性概述第一章 文化视域中的江苏明代作家第一节 三个文化区域三种作家状态一、苏常——活跃的文化土壤与全面繁盛的作家队伍二、金陵——帝都文化的冲击与开放融合式作家队伍三、广陵——繁华消歇后疏星耀空的作家状况第二节 科举雄邑状元之邦一、苏、常二府科举状况二、吴中科举发达的原因三、科举发达与作家队伍壮大的关系第三节 文化世家文化家族一、家族文化教育的重视及传承二、文化家族的类别及特色第四节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一、市隐心态二、吴趣生活三、乡愿哲学第二章 科举魁首与仕宦重臣作家第一节 洪武宰相汪广洋一、通经能文、谨厚自守的一代宰相二、汪广洋诗集《风池吟稿》考辨三、不愧一代开国之音的诗歌创作第二节 吴宽王鏊一、成化壬辰状元吴宽二、成化乙未探花王鏊三、景泰甲戌榜眼徐溥弘治乙丑状元顾鼎臣第三节 申时行王锡爵一、嘉靖壬戌状元申时行二、嘉靖壬戌、万历辛丑父子榜眼王锡爵、王衡三、嘉靖癸丑榜眼曹大章万历甲戌状元孙继皋第四节 文震孟陈仁锡一、天启壬戌状元文震孟二、天启壬戌探花陈仁锡第三章 文人群体与流派作家(一)第一节 高启一、隐士、名士与志士的融通——思想个性二、从格、意、趣到拟、变、通——诗歌理论与创作二三、尚气多辩难攻击之体——散文特色第二节 吴中四杰、高启北郭十友一、北郭十友考辨二、吴中四杰二三、高启北郭十友之王行、王彝第一节 铁崖派主要作家一、顾瑛二、郭翼、袁华、吕诚第四节 景泰十才子中的江苏作家一、刘溥、沈愚二、邹亮、徐震第五节 茶陵派中的江苏作家一、邵宝二、储罐三、杨一清、吴俨第四章 文人群体与流派作家(二)第一节 娄东三凤昆山三隽一、娄东三凤二、昆山三隽第二节 金陵三俊一、颉颃于弘治七子的复古力将顾磷二、反对剿袭摹拟的陈沂、王韦三、金陵三俊的影响与金陵文学的彬彬而盛第三节 锡山四友,一、华察及其家族诗人二、锡山四友之王懋明、姚咨、施渐第四节 唐宋派作家唐顺之、万士和一、唐顺之二、万士和、姜宝第五节 归有光、归子慕一、归有光二、归子慕第五章 文人群体与流派作家(三)第一节 后七子派作家王世贞、王世懋一、王世贞二、王世懋第二节 王世贞“诸子”中的江苏作家一、五子、后七子之宗臣二、广五子之俞允文二三、末五子之赵用贤四、四十子之王樨登、邹迪光第三节 嘉定四先生一、嘉定四先生概说二、嘉定四先生的创作三、嘉定四先生与钱谦益第四节 东林党作家顾宪成、高攀龙一、顾宪成顾允成二、高攀龙第五节 复社作家张溥、张采一、娄东二张与复社二、娄东二张的文学创作第六章 文化家族中的作家(一)第一节 长洲文氏文化世家一、文洪、文林、文森二、文彭、文嘉、文肇祉三、文震亨第二节 吴县三黄一、黄鲁曾、黄省曾二、黄姬水第三节 长洲四皇甫一、皇甫冲二、皇甫涍三、皇甫汸四、皇甫濂五、与二三黄、四皇甫交游唱和的吴中作家第四节 长洲陆氏三凤一、陆粲二、陆采第五节 吴县袁氏六俊一、袁氏六俊二、袁裹、袁尊尼父子第七章 文化家族中的作家(二)第一节 无锡秦氏家族一、秦旭与碧山吟社二、秦夔三、秦旦、秦爽第二节 宜兴杭济、杭淮无锡华善继、华善述一、宜兴杭济、杭淮兄弟二、无锡华善继、华善述兄弟第三节 宝应朱应登、朱日藩家族一、朱应登二、朱日藩……第八章 文化才子与狂士怪杰第九章 持节高蹈的处士、山人第十章 才媛名妓作家后记

章节摘录

那么,对于明代江苏作家的研究,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有关江苏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在近些年纷纷编写各省的文学史、文学通史的热潮中,江苏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去追赶潮流。同时也有一个很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江苏江南一带,是晋、宋两次文化大规模迁徙南移的第一着陆点。南京是六朝古都,有雄厚的帝都文化积淀;苏州是江南最早的文化开化之邦,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季札出使中原,言偃从游孔子,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文化积淀异常深厚。加之两次文化南移的发展机遇,所以,自六朝至唐、宋,江南文学非常发达,这一地域内的作家占了整个中国古代作家的相当大的比重。至于明、清二代,更是站在引领时代文学潮流的位置上,作家队伍之繁盛,超过了历朝历代,也超过了任何一个区域。因此,要写出一部关照各个历史时期的江苏文学通史,并非易事。故所进行的往往是从一个侧面导人的研究,如张慧剑的《明清江苏文人年表》、费振钟的《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等等,只能算是一种宏观研究,但不是江苏文学史的研究,而地域文学史的研究仍是空白。有关江苏明代群体作家与流派作家的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学界关注较多。如对高启所代表的吴中四杰及高启北郭十友的研究,对吴中诗派、吴中四才子的研究,对徐祯卿所在的前七子、王世贞所领导的后七子的研究,对唐顺之与归有光所代表的唐宋派的研究,以及对庄昶、陈宪章的陈庄体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有的繁盛,有的寥落,然多是单篇论文式,不能放在江苏这一特定地域中作整体关照。尤其是对几大流派的研究,实际是对某一时期整个明代文坛的研究,不属于地域文学研究的范畴。而且,所进行的研究亦只是针对流派或文人群体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家展开的,属于流派内的大量的江苏作家,乃至包括对乡邦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家都还在尘埋中。因而,这样的研究又往往带有片面性和主观臆断的倾向。如对王世贞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王氏晚年文学观转变与否的问题,很多学者仅就王氏文学理论层面的研究得出结论,坚持认为王氏只是晚年态度有所和缓,根本的文学观并未转变,他对归有光的称许不足为据。然而,王氏本人的创作本身就存在着两面性,只要读一读他为他的亲家华察所写的《墓碑》和《寿藏记》,就可体会出来。《墓碑》一文刻意模仿汉文,一味古奥,讲究恢宏气象,大话空话连篇;而《寿藏记》一文,则文从字顺,风格朴实,颇有宋文特色。二文写于华察卒后,王氏已年近五十。再就是王氏晚年所收的“四十子”中,属于吴中作家的如皇甫济、张风翼、张献翼、王樨登、王叔承、王衡等人,只要看一看这些作家的文学主张与文学创作,与王氏所倡导的还是大相径庭的,有的甚至是他早期理论的反对者。

后记

是书由本人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原文六十八万字,此次出版压缩为四十五万字。业师李时人先生近年来一直潜心于明代文学、明代作家之宏观研究,尤于明代诗文作家着力最勤,以对向之明代文学研究中重小说戏曲轻诗文词赋现象作一纠偏,以求勾画明代文学之真实面貌。先生特别注重地域文学与时代文学关系之研究,置明代文学发展于时空观照中,将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起来,对明代文学研究所铺设面之广、研究角度之新,为前所未有。有关明代地域文学、地域作家研究为其中之重要一环,先生以奖掖后进不遗余力之气度,将明代分域作家研究这一重任,交给我等在读博士弟子,使我辈深深体会到从学一时受用终生之人生真谛。而于我本人,此段求学经历,更有人生之里程碑意义。不惑之年,负笈云间,感慨良多。立足大学讲坛十八载后,再度演绎学子角色,深知人生虽人不惑,而问学永无止境。孔子所云之朝闻道,是因道不可相离须臾,况出蓝之势时时冲击内在之固陋,不我待者每让我心悸汗沁。人生壮年,日月尚可追,缺憾尚可补,拼搏仍未晚。云间为学术渊薮,立足国内前沿,而放眼天下宇内,其间名师大家林立,辉光烛照,令无限后辈学人,从学数载而获益终生。其浓厚之学术氛围,开放之学术胸襟,高瞻之学术视野,无不深深濡染每一位浸润其间者。而能人古典文学名师李时人先生之门,不惟幸莫大焉,亦深感吾师这股汹涌澎湃之学术活水,足可激凡鲤千寻之跃,鞠笨鸟万里之击。吾师来自北国,而授业江南。其为人,襟怀坦荡,赋性爽直,湛深纯粹,仰为楷模;其为学,才思纵逸,识养渊茂,睿智明达,山高峰立;其为教,开愚启顽,点铁成金,立教以严,镂心以情。从吾师学,于学品不可污于纤毫,于学识不可昧于锱铢,于学业不可荒于芥蒂。吾师母雍容高雅,懿范慈颜。爱护之意,弥漫家乐之融融;关切之情,荡逸春风之习习;叮咛之语,拨动心泉之潺潺。青山不老,绿水长存,天地之间‘,惟师恩师情如这青山绿水,在至大至公中,让吾辈受益于每时每刻。


编辑推荐

《江苏明代作家研究》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苏明代作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