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

顾朝林,赵民,张京祥 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顾朝林,赵民,张京祥 主编  

页数:

310  

内容概要

  中国快速城镇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城市与区域空间研究前沿丛书: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源自湖北省政府委托的“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全书以清华大学(湖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的各自独立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及其编制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和专题研究,试图从经济、社会、空间、制度和支撑体系等多角度、宽领域探索和研究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和规划编制方法的创新。
  《城市与区域空间研究前沿丛书: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区域规划、政府部门决策者使用,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理论研究
1 城镇化基本理论综述
1.1 城镇化概念和定义
1.1.1 城镇化的定义
1.1.2 城镇化的本质内涵
1.1.3 中国城镇化的含义
1.2 城镇化过程及其趋势
1.2.1 两种城镇化过程
1.2.2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与贫民窟城镇化
1.2.3 全球化与城镇化过程
1.2.4 世界城镇化新趋势
1.3 城镇化地区与城市一区域空间形态
1.3.1 城镇化地区定义和内涵
1.3.2 工业化时期的城市空间模式
1.3.3 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空间模式
1.3.4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一区域空间模式
1.3.5 演化中的中国城镇化空间形态
1.4 城镇化道路和动力机制
1.4.1 城镇化的社会经济过程
1.4.2 不完全的城镇化过程
1.4.3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2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框架
2.1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转型与角色重塑
2.1.1 全球城市体系构建与城市发展关键要素的变化
2.1.2 国家治理中城市一区域角色转型
2.1.3 “区域”价值的重新认识
2.2 省区的独特地位和“区域统筹”价值
2.2.1 省区的独特地位
2.2.2 省区独特的区域统筹调控能力
2.2.3 省区城镇化战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3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的理论思考
2.3.1 由注重经济开发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发展
2.3.2 由注重解决区域内部问题转向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提升
2.3.3 由物质建设型规划转向协调型、政策性规划
2.3.4 从面面俱到型规划转向有限目标型、边界清晰型规划
2.4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
2.4.1 组织方式
2.4.2 技术流程
2.4.3 研究方法
2.5 省域城镇化战略研究核心内容
2.5.1 发展定位与战略
2.5.2 产业发展和布局
2.5.3 空间战略与组织
2.5.4 生态安全格局
2.5.5 重大设施布局
2.5.6 规划实施对策
第二编 实证研究
3 清华大学研究方案综述
3.1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基础
3.1.1 人口和城镇现状
3.1.2 经济发展基础
3.1.3 城镇化支撑条件
3.2 城镇化过程与发展机制
3.2.1 城镇化发展历程
3.2.2 城镇化空间过程
3.2.3 城镇化水平差异
3.2.4 城镇化驱动因子
3.3 城镇化基本问题
3.3.1 产业发展对城镇化拉动不足
3.3.2 城镇化质量整体偏低
3.3.3 城市体系首位度偏大
3.3.4 城镇空间格局不均衡
3.3.5 小城镇发展不足
3.3.6 城镇发展普遍面临生态压力
3.4 城镇化发展战略
……
第三编 经验研究
第四编 专题研究

章节摘录

  在资源环境矛盾的制约下,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且可能的选择。绿色发展之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与协调,而中国有可能不需要经过先污染的过程直接进入绿色发展阶段。现阶段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是具有有利条件的,如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尤其是资源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调整、市场化改革对资源能源价格竞争机制的引入、城镇化发展与人口集中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压力的缓解和城市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提高、各类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贸易对清洁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的鼓励和推动等。  2)二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金融危机后外部市场的投资和消费都将持续低迷,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极为有限,因此近期内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向内需增长的主导模式,以内部消费为生产提供动力,开拓国内庞大的市场,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过渡,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消费市场和服务业提供商。  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开始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需求结构将会逐步发生明显变化。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基础上,中国社会需求将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由私人产品需求向公共产品需求升级。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各项支出比重中,用于服务消费的支出比重持续上升,预计今后将超过商品消费支出比重,电器基本实现普及,机动车普及率也进一步提高。而城镇家庭的支出比重中,在总食品支出比重下降的同时,外出就餐费用比重显著上升,可见食品加工和餐饮服务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教育文化、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性消费成为主要支出项目;家用汽车已开始在城市家庭中普及。现在的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比重已超过商品消费比重。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相一致的是在中国“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中,也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其重要内容,尤其是提高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  3)城镇化成为推动转型的突破口  无论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格局,还是以扩大服务业比重为重点的结构性调整,实际上最终都需要直接依赖于城镇化进程。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因此,对中国长期发展而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由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关键,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解决就业矛盾的有效载体。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省域及省域间的城镇化对比研究,数据详实,不错的参考书


在全国人民喜迎十八大之际,反思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反思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很有必要。每个研究的角度都不同,我们可以从中学些一些研究方法。


做规划,多看下这些书是好的。


正好写这方面报告,该书既有理论方面的研究,又有实例,可以参考参考


案例分析及大纲结构类型值得学习借鉴。


本专业比较有价值的一本书


和我看的别人的印刷质量差好多


一般 书太老了,没什么新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