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
2008-5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蒋义宏,等
414
本书紧紧围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为研究中心,分别从盈余质量、盈余管理、价值相关性、及时性、预测价值、可比性、审计收费等7个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具体来看,对于盈余质量,主要从其产生的经济后果角度出发研究了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对于盈余管理,分别从政治成本和资本市场动机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即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分别研究了在电价受到管制、煤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火力发电类上市公司是否会通过盈余管理方式实现其政治动机和上市公司是如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进而实现其资本市场动机;对于价值相关性,主要研究了亏损上市公司的价值相关性,市场是如何对亏损公司进行定价;对于及时性,分别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时机与内幕交易之间的关系和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和影响因素;对于预测价值,主要研究了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警公告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市场是否会对不同的业绩预警公告类型产生不同的反应;对于可比性,主要研究了随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一系列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发布,B股公司净利润双重差异是否得到逐渐缩小,按国内会计准则编报产生的净利润与按国际会计准则编报产生的净利润可比性是否得到提高;对于审计收费,主要是研究了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及审计收费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一、信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绩效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及比较 四、文献综述 五、本书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第二章 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四、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第三章 亏损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制度背景 四、研究假说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六、进一步的研究 七、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第四章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一、引言 二、制度背景 三、文献回顾 四、研究假设 五、研究设计 六、实证结果及分析 七、研究结论与局限 附录A 2002~200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数据情况一览表 附录B 2002~200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排名第五章 会计信息披露时机与内幕交易——基于年报首季报披露时差与异常超额交易量的实证研霸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内幕交易与“异常超额交易量” 三、文献回顾 四、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说 五、实证检验 六、结论第六章 电价管制、煤价上涨与火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一、引言 二、制度背景 三、文献回顾 四、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性第七章 业绩预警公告的信息含量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设计 四、计算结果 五、预增预减公告的市场效应 六、预盈预亏公告的市场效应 七、业绩预警公告日的市场效应 八、公告类型与超额报酬的相关性 九、稳健性检验 十、研究结论第八章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来自2003~2005年各年度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盈余管理与非经常性损益 三、制度背景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设计 六、实证结果及分析 七、政策建议 附录A 2003~2005年首亏公司资产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 附录B 2003~2005年各年扭亏公司利润成分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 附录C 纵向比较时2003年度首亏和扭亏公司样本 附录D 横向比较时2003~2005年各年度首亏公司样本 附录E 横向比较时2003~2005年各年度扭亏公司样本第九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基于2002~2005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三、会计信息披露及时陛的理论分析 四、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五、研究设计 六、实证结果及分析 七、研究结论与启示第十章 B股公司净利润双重披露差异研究 一、引言 二、制度背景 三、文献回顾 四、研究设计 五、描述性统计及实证检验 六、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附录A 研究样本数据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 一、引言 近些年来,如何改善上市公司形象及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已成为众多新兴市场的重要课题。中国政府也不例外,旨在规范市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措施纷纷出台。这些措施包括建立清晰的产权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股权分置改革,以及要求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公司透明度等。尽管如此,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仍不高,公司治理水平仍低下,盈余质量普遍不容乐观。 盈余数据是股票投资者最关注的会计信息之一,但如何才能透视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与潜力,及时发现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就需要对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分析。盈余质量(earnings quality)的概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被提出,到了70年代末期,由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兴起,公司的盈余质量逐渐受到重视。但迄今为止,理论界对盈余质量的含义及评价标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来定义,盈余质量是指公司披露的盈余对其盈利水平的如实反映程度。 国外的相关学术研究,提出了多种盈余质量的评价方法:一是从盈余的时间序列特征的角度来评价,认为持续性好、预测能力强、波动性低的盈余是高质量的盈余;二是从现金、应计项目与收益的关系角度来评价,认为盈余中现金比例越高,应计项目越少,盈余质量就越高;三是认为高质量的盈余应符合可靠性、相关性与可比性的原则;四是考虑会计政策选择与应用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五是从总体经济环境及行业特征的角度分析盈余质量。各种评价方法之间并不排斥,而是相互重叠和补充。相关的研究同时提出了盈余质量与股票收益间的正相关性,认为盈余质量较好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盈余反应系数(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股票价格会有正面的反映。 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如储一昀和王安武(2000)、周建波(2004)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较短,有关盈余质量的研究还不多见,且相关实证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实证研究大多集中于盈余管理这一个维度,缺乏对盈余质量的综合研究;二是研究以小样本为主,如亏损公司、保牌公司、IPO公司等,缺乏对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研究;三是虽然不少学者也考察了全面盈余质量,但构造综合盈余质量指标的选取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且缺乏理论基础。 所幸的是,随着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逐渐接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日趋成熟,投资者已越来越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加上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依据公开的财务报表综合评判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盈余质量和公司价值的关系已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章就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利用国外最新模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考察盈余质量和公司价值的关系。
对我还是有帮助的
书本质量一般,出版日期太久了,价格却没降下来,所以性价比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