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三角农民工的非稳态转移

赖涪林 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赖涪林 编  

页数:

43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宣告了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也宣告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将对吸引外资的影响不大。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人非正式地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应该分梯度转移,不应该让大量低素质的人口涌入大城市的主张。这确实引起了有关研究人员的思考,但却没能得出很有说服力的答案。 本书从“非稳态转移”的理性探索中看到了寻找上述问题答案的路径。但本书还只能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与现状调查等方面,给出我们对农村劳动力非稳态转移的一些初步的和粗浅的认识。

书籍目录

前言1总报告:长三角区域农村劳动力的非稳态转移考察 第一部分: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非稳态转移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长三角农村劳动力非稳态转移的实证研究与现状考察实证研究篇:从产业、农民工与政府的角度看非稳态转移 第一专题:产业的角度——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一报告:长三角经济吸收农村劳动力现状考察 第二报告:劳动力流动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专题:农民工的角度——人力资本投资与新生代农民工 第一报告:非稳态转移条件下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溢出效应 第二报告:长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素质提升 第三专题:政府的角度——公共资源配置与制度安排 第一报告:长三角的城市综合承载力与农民工问题 第二报告:长三角城市流动人口与农民工管理的制度安排综合调查篇:长三角区域农民工现状综合调查 第一报告:上海等五大主要城市农民工基本情况综合调查 第二报告:无锡等其他八城市农民工基本情况综合调查 第三报告:苏州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两次调研的比较 第四报告:上海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两次调研的比较专题调查篇:长三角产业与城市吸纳农民工的作用与局限 第一报告: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与农民工流动 第二报告: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利用劳动力现状调查 第三报告:长三角部分城市“新市民运动”开展情况 第四报告:2008年上海农民工春节返乡情况调查个案调查篇:不同产业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实际状况 不同产业农民工融人城市现状个案访谈的基本情况 第一类:加工制造业农民工融人城市情况个案 第二类:建筑业农民工融人城市情况个案 第三类:家政服务业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个案 第四类:餐饮业农民工融入城市情况个案 第五类:销售服务业农民工融人城市情况个案

章节摘录

  这一专题第一报告题目是“长三角经济吸收农村劳动力现状考察”。报告通过长三角统计资料分析和调研资料分析,说明现阶段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力的挤出效果还没有明显影响全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第三产业较高的就业弹性还存在吸收劳动力的巨大空间。长三角内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类型和不同产业在吸收农村劳动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社会经济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大的要素替代弹性,但也可以带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促进不少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发展导致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等对农民工进城形成了一定的门槛,这种门槛导致的农民工分层流动既有利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减少“贫民化”转移对城市稳定发展带来的严重消极影响。牺牲环境、贱卖资源等只是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非正常发展模式,对农民工的吸收不可持续。我国农村劳动力以流动性很强的非稳态转移为主,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离城市化要求仍然相去甚远。一定要充分重视非稳态转移与经济发达国家市民化转移的区别,不能简单地套用所谓“刘易斯拐点”等概念。  这一专题第二报告题目是“劳动力流动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报告系统研究了劳动力流入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存在的问题。首先,研究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入现象,分析了劳动力流入的模式、特征和影响因素,劳动力大量流人为长三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第二,从多个视角分析了劳动力流入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促进了长三角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高级化趋势,促进了工业区兴起与生产力的空间集聚,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生产力提升,并从“人口红利”效应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三,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入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不利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战略选择和整合策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长三角农民工的非稳态转移 PDF格式下载



不管是书的印刷,还是内容都挺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