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1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财大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上海财大  

作者: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页数:

49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11年国内外各经济体都处于应对“滞涨”的敏感阶段。美国经济虽然在逐步复苏,但是实质性复苏并未出现,而欧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危机后越发明显,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美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其在一段时期内仍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上流动性泛滥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基本超过危机前的高位,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依旧存在。此外,由于国内持续的紧缩政策,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尤其中小企业的境况不容乐观。因此,中国经济“滞涨”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首先,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在增强。这表现在美国经济复苏疲软,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自2010年开始温和复苏,但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各项关键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呈疲软态势。美国失业仍然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9%以上,且房地产价格还在进一步下滑,加上国内消费受飙升之后在高位震荡的油价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并不稳定。尽管很多人相信美国经济将会在第二季度反弹,但是如果油价没有大幅回落,反弹的可能性就很小。但另一方面,美国的物价水平也在持续上升。2011年以来,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上升,在4月分别达到3.2%和1.3%,均为危机以来最高水平,如果推行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推升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扬;此外,当前美元指数处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低位,若推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将进一步贬值,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将受到威胁。

作者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在对上海财经大学原有金融科研机构进行重组的基础上于2001年10月正式建立的。其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金融理论和政策研究、学术交流、信息和咨询基地。中心凭借上海市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的综合优势,联合其他学术研究机构,集聚有志于从事金融学前沿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重大金融前沿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力争使中心成为国内公认的金融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中心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财政部、上海市教委等多项课题。许多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励,部分成果受到国外同行瞩目,被邀请参加国际研讨会,在海外学术杂志上发表。
  中心将与时俱进,在新的金融环境下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于1998年8月在原财务金融学院、万泰国际投资学院、证券期货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现设有银行系、国际金融系、证券期货系(学院)和保险系。学院拥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现任院长为王能教授。
  金融学院现有金融学、保险学、信用管理、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四个博士专业,金融学、保险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信用管理四个硕士专业,金融学、保险学、信用管理、金融工程学四个本科专业。金融学专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还下设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证券研究中心、保险精算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所、中韩保险交流中心和金融科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金融学院与多所海外大学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教学、研究和培训等合作关系,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机构的研究和教育培训项目,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概况篇
 1 2010年中国信贷货币政策运行分析及2011年展望
  1.1 2010年银行信贷规模与信贷结构的变动分析
  1.2 2010年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变动及影响
  1.3 2010年利率政策变动及发展趋势
  1.4 稳健货币政策的出台及影响
 2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推进
  2.1 2010年资本市场运行回顾
  2.2 创业板市场快速推进
  2.3 股指期货市场正式启动,平稳运行
  2.4 积极筹备国际板市场
  2.5 2011年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展望
 3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3.1 2010年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回顾
  3.2 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展望
 4 金融与经济结构转型
  4.1 经济结构转型的国际经验
  4.2 宏观金融政策、金融市场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4.3 结论
 5 聚焦国际热钱:对“池子”论的探讨
  5.1 热钱流入的概况及估算
  5.2 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
  5.3 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5.4 当前我国政府对热钱的管理
  5.5 2011年展望
  5.6 应对热钱的政策建议
第二编 管理篇
 6 次贷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演进
  6.1 次贷危机前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
  6.2 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新要求
  6.3 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采取新变革
  6.4 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演进的未来方向
 7 次贷危机后的巴塞尔协议变化与国际商业银行监管
  7.1 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的变化
  7.2 巴塞尔协议变化的有效性
  7.3 巴塞尔协议变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
第三编 市场篇
第四编 其他专题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1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在细读中 很好的一本专业类报告 详细的讲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各个因数 可以作为一本教材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