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代汉语实训教程

张富翠 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富翠 编  

页数:

300  

内容概要

  《古代汉语》课程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设的,自开设以来,《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建设就不曾间断过。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素质教育之需,适应我校的《古代汉语》课改要求,适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要求,真正达到点、线、面的结合,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编撰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编写了这本《古代汉语实训教程》,本着简明通俗、方便实用的原则编写的这本教材,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是“新”。全书内容新,吸收了古汉语研究的新成果;例文新,贴近现实,精选典范的例文;体例新,介绍基本知识时适当地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训练。  二是“实”。《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古代汉语实训教程》把握学校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特点,虽有理论介绍,但侧重于对古汉语的理解把握,教材由汉语基础知识和文选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部分旨在介绍古代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汉语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文献及文体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文选部分旨在增强对古汉语的感性认识,设置有历代古文名篇,以解释字词句为主,突出常用词;实用性强,注意与中学课本的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民族地区古代汉语水平的差异问题,选择内容难易结合。  三是“简”。《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古代汉语实训教程》注重学校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科教学与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无论是基础知识的介绍,还是典范篇章的阅读运用,都力求“简”,突出点、线、面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古代汉语实训教程》既可作为普通高校本、专科及成人教育教材,又可供公务员考试及广大语言爱好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字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第三节 汉字的形体演变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思考与练习注释文选土方〈口癶〉 甲骨文月有蚀 甲骨文允兽 甲骨文利簋 金文吴王光鉴 金文汤誓 《尚书》西伯戡黎 《尚书》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齐桓公伐楚 《左传》晋灵公不君 《左传》齐晋鞌之战 《左传》标点文选关雎 《诗经》氓 《诗经》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晋侯赏从亡者 《左传》蹇叔哭师 《左传》说文解字叙(节选) 许慎第二章 词汇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的继承与发展第二节 词的构成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第四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第五节 同义词思考与练习注释文选苏秦始将连横 《战国策·秦策一》庄辛说楚襄王 《战国策·楚策》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单子论陈必亡 《国语》标点文选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邵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周语上》鲍叔牙荐贤 《国语》勾践栖会稽 《国语》第三章 实 词第一节 代词第二节 副词第三节 数词思考与练习注释文选学而时习之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八佾舞於庭 《论语》宰予昼寝 《论语》泰伯,可谓至德也 《论语》颜渊喟然叹日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闻斯行诸 《论语》桓公杀公子纠 《论语》阳货欲见孔子 《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论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老子》小国寡民 《老子》教学相长 《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大同 《礼记》博学 《礼记》……第四章 虚 词第五章 句法(上)第六章 句法(下)第七章 古代文献知识第八章 古代汉语知识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章节摘录

  那么,图画与语言中的词得以结合的契机是什么呢?据学者们研究,图画与语言中的词结合起来的契机是用作族名族徽的图形。裘锡圭在《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指出:“用象形符号表示族名,很可能是原始表意文字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商代文字里写法特别古老的族名金文大量存在的事实,对我们的这个推测是有力的支持。”因为,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的习俗是普遍存在的,当时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作本氏族的祖先,或看成与本氏族命运休戚攸关的吉祥之物,从而将它们当作本氏族的象征和守护神来崇拜。他们把这种动物或植物的名称当作本氏族的名称,并在日常器物甚至每个人的身上把它的形状刻画出来当作徽帜,用以维护本氏族的团结,并借以区别其他氏族。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上,就有“鸟”、“羊”、“鱼”、“黾”等族徽标帜。甲骨文、金文中,这类族徽文字也很多。如一个以“羊”为名号的氏族,用一只羊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族徽标帜。属于羊氏族的人或熟悉羊氏族的人,就会常常指图呼名。这样,“羊”这个图形就通过氏族族徽这个环节与语言中的“羊”这个词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图形便成了文字。所以,一个图形只要被用作族名的徽帜,就带来了成为文字的契机。很快就会成为代表一定语词的文字。在原始社会,氏族林立,这样就可能有数百个不同的族名标帜渐渐转变为文字。随着社会的进化,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族名标帜转化为文字的习得经验又会进一步启迪先民们的心智,促使更多的非族名标帜的图形也转化为文字,从而促使文字从自发产生阶段进入到自觉创造阶段,最终促成汉字体系的初步形成。  (二)契刻  契刻是指在竹木之类的物体上刻画记号,或用来计数,或用来提示事件。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关于其性质为何尽管目前还存在分歧,但是,认为这些记号是上古契刻记事的反映,与汉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却是没有人否定的。如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指出:“已发现的半坡类型符号,绝大部分都刻在同一种陶器的同一个部位上,规律性很强。有的符号不但重复出现在很多器物上,而且还出现在不同的遗址里。看来,这种符号,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已经比较固定地用来表示某些意义了。除了用作个人或集体的标记之外,这种符号也可能用来表示其他意义。没有文字的民族往往已经知道用符号记数。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几何形符号,估计也会有这种用途……很多人认为这类符号就是这些数字的前身,这是有道理的。”汉字吸取某些契刻符号的过程,就是把它们改造并定型为文字的过程。也有些契刻符号,可能不需要经过改造即被汉字承继下来了。在被吸收为文字之前,记号不等于文字,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含义不一定是固定的,它们更没有被赋予约定俗成的语音。只有当这些记号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经过社会的约定俗成,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含义和语音时,才能成为文字。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古代汉语实训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