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学·语言·教学论

陈遵平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遵平  

页数:

231  

内容概要

  《文学·语言·教学论: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学术论文集》收中文系同仁论文计30余篇,大致按研究方向分为小说研究、诗词研究、文艺评论、思想文化理论、语言逻辑研究、中学语文课改等六个板块。另有两个附录,其一为谢尊修先生专为本论文集撰写的《文学·语言·教学论: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学术论文集》。谢先生长期从事遵义历史文化研究,曾任遵义市方志办主任,对遵义历史文化知之甚详。该文论列入遵义历史文化有价值的课题,确可为初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导引”。其二为几篇课题申报书,录之以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者参考。

书籍目录

小说研究篇作者当年具苦心哪知竟有知音在——论女诗人范淑《题直侯所评红楼梦传奇》之识见从《红楼梦》脂批看小说评点之感性思维哭泣:为了绝望的爱——《红楼梦·葬花吟》解读《红楼梦》中镜像描写的多重隐喻《访妙玉乞红梅诗》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试论《红楼梦》中桃花意象的多重意蕴末世文人的一曲哀歌——从价值取向看《儒林外史》的道德呼唤浅析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情节寓意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婚姻观的复杂性让口述历史在口头流传——读《上学记》追寻与探索——论蹇先艾乡土小说中的故土意识没有归所的逃离——对《暗笑》中美国中产阶级精神异化的解读诗词研究篇以王绩《野望》为例看诗歌鉴赏的几个角度,文为心声——浅议王粲《登楼赋》、王羲之《兰亭集序》、王勃《滕王阁序》、苏轼《前赤壁赋》苏舜钦晚期心态辨析《诗经》女性研究——婚恋、劳动、反抗之女性大历诗人送别诗与杜甫大历时期送别诗的情感主题比较《古诗十九首》中士人对生命意识的探索文艺评论篇晚清贵州郑莫黎家族文学创作概览老庄文艺思想要素探析明代学术思潮与小说序跋批评苏轼论春秋霸主——苏轼春秋人物史论评议之二中古文论的构建与特色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以方文山词作为例竹王传说及其精神生态群落的流变与传承仡佬族审美意识的现实性特征思想文化理论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探析抗战时期学术研究与传播简论黔北文化:取之不尽的金矿语言逻辑研究篇今注中的“通”与“同”现代汉语“化”尾动词考察逻辑学教学与公务员考试逻辑专项培训同异研究贵州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开发的经济理性阐释布依语方言分区问题讨论中学语文课改论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范院校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思考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和情味美中学语文教学中教育的适时性附录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贵州仡佬族转用汉语方言的调查和研究》(教育部课题申报书)

章节摘录

  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女子迷恋自己镜中影像的描写。温庭筠《菩萨蛮》:“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一句将女子对镜簪花,镜中人比花娇,顾盼生辉、自我欣赏的情态描写得细腻生动。明代才女冯小青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的诗句,女诗人因为无人欣赏于是只能自我爱慕,常常临池自照,和水中的影子对话,痴迷和流连于对自己影像的欣赏和怜爱。  在经典精神分析的自恋理论中,分析了关于主体对于镜中自身影像的迷恋。通过镜子,一个表面上是投在外部客体(镜子中的我)的能量实际上是被投射到了“自我”这一精神装置上,镜子中的影像同时被放在一个理想的“我”的形象——即理想自我——的位置上。因为自恋的人往往把自身也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的存在来观照,所以对自己的形象非常重视。  在《红楼梦》中,除了镜子日常功用的描写外,我们也看到了它所揭示的黛玉性格中的自恋情结。黛玉文采出众,容貌也艳冠大观园群芳,因此她除了喜欢吟诗作赋之外,也非常重视自我形象的完美。书中有许多关于黛玉对镜自照的细节描写。如第九回写宝玉在上学前辞别黛玉,彼时黛玉正在窗下“对镜理妆”;第四十二回黛玉在宝玉示意下,走至里间,将镜袱揭起。照了照,只见两鬓略松了些,“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第三十四回黛玉在宝玉叫晴雯送来的旧帕上题诗后,“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真合压倒桃花”;第八十九回写“黛玉对着镜子,只管呆呆的自看。看了一回,那珠泪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罗帕”。  第六十三回群芳掷花签,黛玉掷到的是芙蓉花,花签上写道“莫怨东风当自嗟”。学者张庆善在《说芙蓉》一文中引清代无名氏之语:“莲乃花中君子,唯君子能爱之。芙蓉,即莲也,为黛玉所主。”认为黛玉的花签“芙蓉”应该是“水芙蓉”即荷花;荷花临风自嗟,也与黛玉性格相契。这株孤芳自赏的水中芙蓉和西方神话中顾影自怜的水仙花一样,都是自恋的象征。  第二十八回宝玉与冯紫英蒋玉函等行酒令,所念“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和所唱“照不尽菱花镜太虚幻境中里形容瘦”,可谓是黛玉自恋自怜心理过程的描述。在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听到的“枉凝眉”曲中“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水中花”也已预示,黛玉对自己才情容颜的自我欣赏,最终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而第八十九回人生理想幻灭后的黛玉对镜落泪的举动亦表明,她在处于人生困境的时候,仍然不忘对自我形象的关注,镜子成为她自恋自怜情感的载体,成为她最后的慰藉。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学·语言·教学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