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

李万来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万来  

页数:

211  

内容概要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技术创新理论问题的研究,研究范围包括技术创新的模式、机制,国家创新体系、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政策等诸多方面。将创新理论引入体育研究领域,尤其是对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视为保持竞技体育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竞技体育承担着“为国争光”和发展体育产业的双重任务和目标。竞技体育技术创新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对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竞技运动水平更加接近,各国政府也更加重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跃居世界体育大国的行列,但与世界体育强国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以技术创新作为应对挑战的基本对策。 在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含量低、总体竞争能力不强时,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成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竞技体育技术创新,在运动技术本身的内容上包括:技术原理创新、技术结构创新、技术功能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和技术应用创新等几个主要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应贯彻“科教兴体”战略和依靠、面向、攀高峰的方针,紧密围绕奥运争光和体育市场发展的总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竞赛和市场为导向,以运动队为主体,与体育科研部门和体育院校密切合作,组织协调体育科技力量,优化配置体育科技资源,推进“队一学一研”的进一步结合,立足于重点项目的技术创新体系、机制和能力的建设。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总体上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在竞赛和体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将发明的新设想通过研究开发和试验,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技术的过程。认识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过程模型和特性,并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是实现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因此,应针对技术创新的特点,加强对技术创新过程和要素的管理,并且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技术创新战略,其目的是解决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问题。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来自运动队内外的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竞技体育运动队是运动技术创新的主体,它对技术创新的热情、投入和所付出的努力决定竞技体育的技术创新能力。成功的技术创新实质上是技术管理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管理体制一直是影响竞技体育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竞技体育竞争也要求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们增强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的条件。在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队,由于体制、规模、资源获取、政策支持和生存环境等问题,其技术创新和跨越的后天动力不足。因此,应建立恰当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速技术创新步伐,以提升竞争力。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进行技术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持续技术创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正视不确定性现实:确立竞技体育技术创新基调;冲破传统束缚:构建技术创新型运动队;战略选择:超越现实,竞争未来;策略方法:突破难关,快速追赶;完善治理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合理化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概括地说,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体现在:我国竞技体育担负着奥运争光和发展体育产业的两大目标任务,面对着运动竞赛和发展体育市场两条战线的竞争,要实现社会和经济两种效益。因此,在构建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时,应从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格局和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现实两方面出发,兼顾国家和创新主体两方面的利益,利用社会和体育两方面的资源,改革政府宏观管理和竞技体育微观管理两种体制,调动竞技体育管理者和教练员、运动员、科技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当前竞技体育目标任务需要又能竞争未来的持续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竞技体育的使命或目标 三、研究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意义 四、研究的相关概念 五、研究的基础理论第二章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 二、我国竞技体育综合技术水平与实力水平分析 三、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四、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世界体育强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第三章 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经验与启示——以中国乒乓球队技术创新为例 一、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及评价 二、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中国乒乓球队技术创新的形成机制与规律 四、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成功经验的启示第四章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一、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内涵 二、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内容 二、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 四、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五、实施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六、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目标第五章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一、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的慨念 二、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 三、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四、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五、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第六章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分析 一、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过程模型 二、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过程的特性 三、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过程的模式选择第七章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分析 一、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二、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的内容 三、实施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政策的原则 四、竞技体育技术创新与管理方式变革 五、建立竞技体育技术创新基础平台 六、建立竞技体育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七、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技术引进管理机制第八章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战咯分析第九章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第十章 构建以利益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第十一章 构建竞技体育持续性、永久性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体现在:我国竞技体育担负着奥运争光和发展体育产业的两大目标任务,面对着运动竞赛和发展体育市场两条战线的竞争,要实现社会和经济两种效益。因此,在构建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时,应从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格局和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现实两方面出发,兼顾国家和创新主体两方面的利益,利用社会和体育两方面的资源,改革政府宏观管理和竞技体育微观管理两种体制,调动竞技体育管理者和教练员、运动员、科技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一个既能满足当前竞技体育目标任务需要又能竞争未来的持续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后记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研究》是2005年度获准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5BTY021;结项证书号:20080466。最终成果名称为《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项目负责人:李万来;项目成员:张培峰、范佳音、朱琳。该研究项目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艰辛努力,完成了全部研究工作,并于2007年1月申请结项评审,2007年6月反馈回评审专家意见,课题组对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对研究成果作了修改。2008年7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批准结项,该项目的研究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及反馈的专家意见,在正式出版前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再次修改。这次修改主要是对“第一章导论”中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删节;将原来的“第七章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和“第十章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合并,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本研究项目由李万来教授进行总体设计,提出研究思路、体系结构和基本观点,撰写、修改和订正全部内容,负责统稿、定稿。参加本研究项目的人员有:课题组成员张培峰教授(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系)、范佳音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朱琳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参加本研究项目的人员还有:成都体育学院的王小安副教授,成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苗玉根硕士、吴战宗硕士。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的有关优秀研究成果和著述,除注明者外,限于篇幅,恕不一一注明。在本课题研究完成之际,对所用资料,特向作者、出版商致以诚挚的谢意,并请鉴谅。


编辑推荐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竞技体育技术创新管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