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呐喊
2011-10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迅
267
你记忆中的百草园 你一定有过自己的百草园吧!它也许就在家附近的公园中,也许就在楼下的花园里,也许就是自己温馨的小房间。在这神秘百草园里,你可以尽情洋溢童年的欢乐,眨着懵懂的眼睛观察着这大干世界,为几只小虫在草丛中相斗而欢呼呐喊,为成群的鱼儿在荷叶下穿梭而眉开眼笑,为花儿的争相绽放而兴奋不已!说到这,你是不是开始怀念起那个属于自己的百草园呢?开始想念那群奇形怪状的假山,那片绿得晃眼的森林,那声清脆悦耳的鸟叫,那阵清新自然的草香了吗?像这般美好快乐的百草园,鲁迅先生也曾经拥有…… 从百草园出来的“医生” 鲁迅先生的本名叫周树人(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童年的时候,鲁迅家境优越,他身为家里的长子,更是备受长辈的呵护。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指的就是小时候他家的后院。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与羽野草集》中,都有对百草园的温馨回忆。可见,这个百草园,给年幼的鲁迅先生带来了多大的乐趣:不必说是聆听油蛉歌唱,欣赏蟋蟀弹琴;也不必说是看着多腿的蜈蚣壮着胆子爬来爬去地探险,呆望着鬼鬼祟祟的斑蝥突然从后面喷出的几团烟雾,单是等到冬天下雪的时候,裹着厚厚的棉袄在漫天的飞雪中捕鸟,就让整个百草园的回忆绚丽起来。 然而,一切斑驳美好的过往都随着鲁迅先生的父亲过世而变得黯淡。 那一年,鲁迅先生才13岁。鲁迅先生从儿时纯真美好的百草园走出来,展现在他眼前的,不再是那片单纯的童年乐土,而是一张张世态炎凉的面孔,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社会!他眼睁睁看着中国国民受尽外强欺凌,“东亚病夫”的称号挂在百姓赢弱的躯体之上,不觉怒火中烧。于是乎,在 1902年,鲁迅先生带着为国民救死扶伤的愿望,踏上了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的旅程。然而,在日本求学的过程中,他目睹了中国国民的麻木和冷漠,这使他意识到,一个人如果心灵上有残疾,即使身体如何强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看客或者示众的材料。 1909年,鲁迅先生从日本回国,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唤醒国民灵魂。1918年,他第一次使用笔名“鲁迅先生”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他成为了一位医治国民心灵的“医生”。为救治“ 病人”,鲁迅先生骂过人,也被骂过,但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没有离开 “医生”的岗位。他的杂文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毫不留情解剖国民的顽疾,手起刀落,以痛治痛。直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在上海病逝,不得不放下那把任重道远的“手术刀”,与这个他爱之深责之切的祖国永远话别。 本书收录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叙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细读文章,你会感受到鲁迅文字间满满的温馨回忆和深切怀念。而在小说集《呐喊》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发展经历、心态变化。他对现实社会的人生进行了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麻木沉睡的国民,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在小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呐喊》中的小说,对人性的挖掘和对人性弱点的表现都非常深刻,可谓开创了现代小说描述复杂人性的先河,而鲁迅卓越的叙述技巧也对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方式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阅读鲁迅的文字,了解先驱们为给后世创造幸福快乐的生活做过的努力,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将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足地享受现在的生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他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他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决心用手中的笔改变国人的麻木思想,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志向。要认识这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伟大作家,就一定要阅读他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去感受他充满趣味的童年和他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吧!
《朝花夕拾
呐喊》收录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呐喊》。鲁迅在《朝花夕拾》里叙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的求学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细读文章,你会感受到鲁迅文字间满满的温馨回忆和深切怀念。而在小说集《呐喊》中,你可以看到鲁迅的发展经历、心态变化。他对现实社会的人生进行了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麻木沉睡的国民,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在小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他一生都在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而忙碌着——他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决心用手中的笔改变国人的麻木思想,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志向。要认识这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的伟大作家,就一定要阅读他的《朝花夕拾
呐喊》,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去感受他充满趣味的童年和他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吧!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1936),浙江绍兴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童年的时候,鲁迅家境优越,他身为家里的长子,更是备受长辈的呵护。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指的就是小时候他家的后院。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与《野草集》中,都有对百草园的温馨回忆。可见,这个百草园,给年幼的鲁迅先生带来了多大的乐趣:不必说是聆听油蛉歌唱,欣赏蟋蟀弹琴;也不必说是看着多腿的蜈蚣壮着胆子爬来爬去地探险,呆望着鬼鬼祟祟的斑蝥突然从后面喷出的几团烟雾,单是等到冬天下雪的时候,裹着厚厚的棉袄在漫天的飞雪中捕鸟,就让整个百草园的回忆绚丽起来。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精读)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精读)
范爱农
后记
呐喊
自序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精读)
孔乙己(精读)
药(精读)
阿Q正传(精读)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但到夜里,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志向,他的文字唤醒了一代麻木愚昧的国人!想要更深刻地理解他作品背后蕴藏的深沉内涵吗?请随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阅读他笔下的经典之作,感受强烈“民族魂”带来的力量吧! 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让我们快乐地阅读,心灵更加充实,意绪更加美好,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个晨曦每个黄昏!
适合小朋友读的经典文学。
值得孩子看看,积累点知识
都好,只是很多油删减的不是满意。而且内容和课本上的基本一样
以我现在的水平有点难理解、不过读到几篇文章时心里真的好愤怒、当时的中国....太腐败了..
有注解,就是字小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