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新视野
2011-5
河南大学出版社
史忠义,等 编
330
无
沟通、交流、借鉴、发展,素来是比较文学界的主旋律。外论的引进刺激着比较研究的发展,但这充其量只能算作交流的开端。这套“人文新视野”丛书,即打算在翻译、评介、考证、比较、融汇、综合方面选取一些新作,以展示国内外比较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思想探索的最新走向。
思想研究论孔子伦理思想的跨时代延异论孔子伦理思想的跨文化延异迂回于“哲学”与“智慧”之间一于连汉学研究策略及其启示试论福柯的空间化转向与本质性写作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阐释标准之争个体意识与世界主义行动中有普遍性吗?文化研究美学的文化学转向作为有机知识分子的马修·阿诺德盛世忧患:一个张力的场域--重读马修·阿诺德的《多佛海滩》“神活历史化”假说形成、不足及解决诗学研究封闭的文本诗应当改善人生吗?民族文学经典一早期日耳曼学在民族教育模式中对文学经典的构建1800年后德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双重起源德语语文学的学科机构形成过程:教授职位设置时期(约181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末)新中国翻译文论的模式及其意义新时代,新视野,新诗学--《中西比较诗学新探》等著作读后克服“自明”以求新《中西比较诗学新探》管窥“帝国”网络Contents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勒(Alexis de Tocqueville)19世纪30年代游历过美国之后曾经这样说过:民主是“最新的”个体意识,是新社会形态下对个体意识的继承。真的如此吗?作为“掌控每个公民、使其远离同类人群、反躬自省或独处一隅的安静反省的感情”和态度,不同于自私自利的个体意识真的如此现代吗?这难道不是一个与社会和人群的变迁,与历史和环境的随机性相关联的回返现象吗?这种现象在危机和混乱时期,在动荡多于稳定的历史关头,当规范或稳定标志突然暗淡、因为不适合时宜或者仅仅因为过时而失效、而疲软时,才显得更有生命力吗?面对一般、普世或“世界性”主导论的种种言辞,个体或理直气壮或思虑缜密地要求自己个性化的生存权。面对因自己的缺席而留下的虚空,个体反省私密范畴。总而言之,相对于自然世界或政治世界或经济世界的全球性,他更喜欢区域性的花园。 如今也许膨胀化的个体意识,尤其得益于追求平等的大众社会的推波助澜,还借用托克维勒或尼采(Nietzsche)的话说,即得益于追求普遍平等的大众社会的推波助澜,但其特征却早已显现于古代社会。它们已经显现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那时柏拉图(Platon)就批评过政治领域里个体意识的无政府主义的放任自流性质的衍生品和变异现象,指责它们忘记了总体利益主导个别利益的原则。民主忘记了法律、公共利益即正义的普遍性,雾化并让位于各种各样的破坏因素。“郁血”(la stasis)慢慢腐败,然后毁灭了雅典城邦。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还有什么比内部分化,比四分五裂,比其相反利益更坏的结果吗?正是这些东西夺走了它的和谐、活力并很快夺走了它的生命。而在心理领域,当自我的帝国统治时,任何公共建筑都只能建立在沙丘之上,不可能持久鼎立。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