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生物质
2011-2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石元春
469
无
水能、风能、太阳能是太阳辐射能转化的物理态能量,稳定性和储能性差;生物质能则是太阳辐射能经植物光合加工后的化学态能量,稳定性与储能性俱佳。水能、风能、太阳能只能转化为热与电,生物质还可以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能源产品以及塑料等生物材料和生物化工原料等物质性产品。生物质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则不能。中国每年产出的生物质原料可以产能11.7亿吨标煤,是水能的2倍,是风能的3.5倍。生物质能源在美国、欧盟和巴西受宠,而在中国备受冷遇,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决胜生物质是为了让生物质在中国能够更好地造福国家,造福农民。
石元春,1931年生,湖北人,土壤学家。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1987-1995年任该校校长。现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1991年和1994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有《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盐渍土的水盐运动》等专著。近年关注国内外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见证十年(代前言)综合篇1 话说能源2 资源与环境危机3 21世纪的多能演义4 生物质和它的产业5 巴西奇迹6 美国的宏图大略7 第二和第三军团8 琳琅满目的产品橱窗之一9 琳琅满目的产品橱窗之二10 环境与生态影响的质疑与答疑11 粮食安全影响的质疑与答疑中国篇12 中国能源之困境与转型13 解困“三农”的一剂良药——能源农业14 一道绕不过去的槛15 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I)16 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II)17 “秸秆矿藏”与10个神东煤田18 “一把火”烧出一片绿色电厂19 四大沙地与“走西口——治沙与发电共建双赢20 无限风光在险峰——一路艰难的中国燃料乙醇21 化腐朽为神奇——生物燃气的今天和明天22 论中国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十大关系前瞻篇23 至美的绿色文明
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氢、氮等单原子及双原子气体对太阳辐射和地球反射的影响很小,而有三个原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则对太阳不同波长辐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短波辐射可顺利通达地球表面,而经地面增温后发出的长波辐射却大量被吸收,像温室暖房的玻璃一样地减少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失,所以将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2007年《自然》杂志登载耶鲁大学的一篇文章说,温室气体对地球表层气候的影响至少已经持续了4.2亿年,在此期间,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增加3℃。据专家们估计,如果没有这些温室气体,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不会是现在的15℃,而是一18℃,地球上的生物界和人类还会有今天的兴盛与繁荣吗?温室气体对地球和人类是有莫大贡献的。但是,地质时期的温室气体积累和气候暖化是一个非常缓慢和渐进的过程,是地球系统进化中的一部分,是与生物进化协同发展的。而现在人们常说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就地质过程而言)增加大气的温室气体,导致暖化和使大气与生物系统发生紊乱。 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将它们在地质时期数亿年间积聚的碳、硫等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化学形态一股脑地排放了出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权威性国际组织IPCC发布的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中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化前的280微升/升(原文为280ppm)增加到2005年的379.1微升/升(原文为379.1ppm)。1906-2005年的一百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与1980-1999年相比,未来20年全球将增温0.4℃,到21世纪末增温1.1~6.4℃,海平面将上升0.2~0.6米。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