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媒介空间论

方玲玲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方玲玲  

页数:

25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作者简介

  方玲玲,女,四川大学新闻学硕士,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与社会发展。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权威、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全球化背景下移民传媒的文化建构作用与生存空间——基于传播人种学的角度》等多篇论文,主持教育部课题《沉迷与抵抗:新媒体环境下“迷”与“反迷”的文化生产力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媒介之城——媒介空间理论与城市景观》等多项纵向课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参撰《媒介生态学》等四部专著,出版《领导力创新的第一本书》等译著两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第一节 空间作为一种媒介关注视野第二节 媒介空间论的脉络梳理第三节 城市:无法绕开的媒介空间样本第二章 城市地理的空间识别要素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状态第二节 地点:建构城市意象的基点第三节 景观:描述城市空间的一种方法小结第三章 城市的观看之道第一节 文字中的经验城市第二节 影像中的城市小结第四章 活跃的边界线:城市空间的“中心”与“边缘”第一节 变动中的城市地理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体验第三节 城市的形象第四节 城中“他者”的媒介生存空间小结第五章 真实与想象空间的交织:媒介呈现的“软性城市”第一节 城市存在于想象第二节 城市空间与地缘政治第三节 城市的性别空间第四节 城市空间与道德地理小结第六章 媒介、全球化与城市地方感第一节 城市景观中显现的全球化影响第二节 媒介显现地方感第三节 全球化城市的多重影像小结结语:有形与无形的城市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空间是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物质区域来进行识别的。即便是以文化为核心结成的空间系统,也能够通过民族以及地理景观的差异而呈现出具有差别的外部形态。文化的多样性被随意地添加到了地理的差异之中。实际上环境和自然并不是绝对的孤立因素,而是整个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空间中的各个部分都是一个整体,由于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发展的推动因素。不可否认,物质的手段可以对第一空间中的某些环节进行客观和准确的测量,比如空间的范围及环境构成。但正因为人的存在,使得这类空间显得并不单纯,而且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所以,对于空间的认识就必须突破纯粹理性和机械的测量手段,从而注重文化的影响,并使用多角度的评价与解读。  (二)第二空间:变动不居的意象世界  相对于真实的、有形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的认知则是对第一空间所塑造的客观性质的反动。简单说来,就是用艺术对抗科学,用精神对抗物质,用主体对抗客体①。可感知的、客观的空间要素在第二空间中已经不再重要,话语的构建成为第二空间形成的关键。想象地理学中的观念被投射到经验和主观的世界,对于第二空间的阐释便带有了更多的反思性的、个人化的特征。而哲学、艺术以及文学部分的领域正是以这种第二空间为主要表现对象。意象与构想的世界,包含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媒介提供了可以表现的文本。  第二空间的本质被认为是相对的、抽象的,不容易被客观的测量手段所把握,而且其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也是引发争议的原因所在。由于意象世界在现实空间中无法找到直接的对应物,对其所进行的描述往往被认为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因而其真实性受到质疑。但这些根据想象而构建的空间也是一种现实的可能状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媒介空间论 PDF格式下载



论文的好帮手,内容都很全面,也新颖,推荐给大家


运用空间理论来研究城市还是很新的一个成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