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资本流入中国银行部门行为与影响研究

李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李哲  

页数:

207  

内容概要

  中国的银行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既是国际资本流人其他产业的主要通道,也是国际资本投资的一个热点部门。本书以扩展的“宏观环境-企业战略-财务结构-银行绩效”视角,采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结合、财务分析和金融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解释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国银行部门对外开放的宏观环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二是投人中国银行部门的国际资本有着怎样的目的?随着开放政策和环境的变化如何对投资对象、投资方式、投资领域进行选择?三是中国的银行部门以怎样的目的和方式引入国际资本?四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之后是否达到了各方预期的效果?本书采集了中国银行部门1995-2005年十年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国际资本和银行部门的相互吸引与选择是在政府开放政策所给定的动态环境下进行的;(2)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不再是单纯的“客户追随”,而是有着“全球化市场布局”和“客户追随”的双重目标;(3)在多种国际资本流动形式中,直接投资更能反映国际资本的意图;(4)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国际金融机构对于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中国的银行有不同选择,其选择受到政府政策、国际资本投资战略和中国银行部门不同引资需求的影响;(5)中国银行部门的引资需求有机制导向、资金导向和技术导向差别;(6)国际资本的流人弥补了部分中国银行的资本金缺口,技术转移对中国银行部门绩效提高有较明显的作用,但在通过改善中国银行部门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银行绩效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分析外资进入的动机、方式和目标选择的变迁以及对中国的银行治理机制的影响,我们把研究的时间域扩展到了2006-2008年。

作者简介

李哲,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财经教学部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金融学远程教育。主编的《金融企业会计实务》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参与建设的《货币银行学》网络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获北京高校“育人标兵”,北京市“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个人”等称号。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国际金融研究》,《财经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范畴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重点和方法选择
1.5 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1.6 可能的创新和尚待研究的问题
第2章 商业银行的财务结构和财务分析
2.1 商业银行财务分析
2.2 财务结构的涵义和层次分析
2.3 财务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
第3章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商业银行的作用机制
3.1 国际资本流动分析
3.2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3.3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结构的作用机制
3.4 国际资本流入中国银行部门的政策环境
3.5 国际资本流入中国银行业的动机变迁
第4章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方式选择
4.1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几种方式
4.2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方式选择倾向
4.3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时机
4.4 小结
第5章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目标选择
5.1 银行业外国投资目标选择的文献回顾
5.2 模型的建立和运行
5.3 对结果的分析
5.4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6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部门绩效的影响:基于财务数据的分析
6.1 对银行部门财务结构的影响:统计学证据
6.2 对银行部门竞争力的影响:统计学证据
6.3 外资参股对中国银行部门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1996-2005
第7章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影响因素
7.1 政府的支持与否是国际资本投资倾向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7.2 银行部门的引资需求差别是国际资本投资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
7.3 小结
第8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部门的影响:基于经验事实的分析
8.1 国际资本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治理结构的改变
8.2 国际资本进入背景下商业银行董事会独立性评价
8.3 国际资本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新技术
8.4 国际化?本土化?
第9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采用资金导向的引资模式则往往是外资银行的“本土化”更明显。一般是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它们引入外资的主要目的确实就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股权转让是相对单纯的产权交易形式,基本上不附带体制、管理和技术含量,或者即使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投入,但外资的“本土化”要高于中资机构的“国际化”,而且外资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需要,它们更愿意表现得更加“中国化”一些。南京、济南、西安和南充等城市商业银行引进外资股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  实际上,这两种倾向在所有有外资参股的银行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是哪一种倾向表现得更强烈一些罢了。这些银行的中外资合作过程也是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一个恰当平衡的过程。如中国的银行在引资时关注更多的是借此机会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引进资金和技术,而外资忧虑的是人股银行内部所潜藏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指出,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中国发生关联贷款问题最为严重的一类银行。关联贷款主要有两种:一是向当地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提供超量的授信额度;二是由大股东向关联企业或关联企业集团提供的关系贷款。对于前者,监管层试图通过地方财政逐步退出的办法来解决,但是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0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各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直接持股比例仍然高达24.2%,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通过其他企业或机构间接持股的数量,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仍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对于后者,由于监管层害怕民营资本短期行为严重,把银行变成圈钱工具,所以严格限制企业人股比例,乃至禁止民营企业控股银行,但是基本上由民营企业持有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仍然超过了70%。所以外资对于贷款的风险尤为警惕,有更多的参与到风险控制和信贷管理两个方面来的意愿。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资本流入中国银行部门行为与影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