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不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激励强度选择及其应用

蒋媛媛 蒋媛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蒋媛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

蒋媛媛  

页数:

201  

内容概要

  《不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激励强度选择及其应用》认为,激励理论以提供激励机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她不仅与信息经济学交叉重合,也与新制度经济学密不可分。激励合同是不完备的,不论是从激励形式上的缺陷、行动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是产品考核以及履约问题等方面来评价,并不存在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衡虽的完美方法,如果人为地设计并选择所谓合适的激励合同,必然带来激励偏差或者激励扭曲。因此,不完全合同理论才是研究激励机制并避免激励偏差的更为合适的理论平台。《不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激励强度选择及其应用》的最终结论是:由于交易成本、有限理性等原因,完备的激励合同并不存在,而在激励合同不完备的情形下,越是强度大的激励体系越会带来较大的激励偏差,所以应该谨慎使用强激励制度,甚至应该选择弱激励制度。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言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内容1.3 研究方法1.4 创新点1.5 结构安排第2章 文献综述2.1 合同理论2.2 信息经济学与完全合同理论2.2.1 信息经济学的界定与理论发展2.2.2 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2.3 信息经济学与完全合同2.3 新制度经济学与不完全合同理论2.3.1 新制度经济学的界定与理论发展2.3.2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3.3 新制度经济学与不完全合同2.4.激励理论第3章 完全合同框架下的激励机制设计3.1 针对“逆向选择”的激励机制设计3.1.1 基本模型3.1.2 一个应用:拍卖机制3.2 钊‘对“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设计3.2.1 基本模型3.2.2 一个应用:股票期权3.3 完全合同框架下的激励偏差3.3.1 “逆向选择”与激励偏差3.3.2 “道德风险”与激励偏差第4章 完全合同框架下的激励偏差原因分析4.1 激励机制形式上的局限4.1.1 货币性激励报酬的缺陷4.1.2 非货币性激励报酬的缺陷4.2 行动与结果间的不确定性4.2.1 行动的不可观察性4.2.2 结果的随机性4.3 产品考核问题4.3.1 绩效主观性考核4.3.2 产品质量考核4.3.3 多任务考核4.3.4 团队产品考核4.4 履约过程中的问题4.4.1 有限理性4.4.2 履约障碍4.4.3 影响成本第5章 不完全合同框架下的激励强度选择5.1 不完全合同与激励机制设计5.1.1 基本模型5.1.2 制度安排5.2 激励强度……第6章 激励强度选择在高校教职制度中的应用第7章 结论与未尽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人为地设计并选择所谓合适的激励合同,必然带来激励偏差或者激励扭曲。可是这样又会出现更为有趣的问题:既然总是承认合同的不完备性,那么人们探讨合同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论怎么设计制度来避免合同不完备问题,这个设计出来的制度也是不完备的,那就更不可能解决原先的不完备状态,这不就陷入了死循环的逻辑吗?分析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展开的。系统地分析造成激励偏差及扭曲的原因,并依托不完全合同理论作为分析激励机制的研究平台,试图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交易成本、有限理性等原因,完备的激励合同并不存在,而在激励合同不完备的情形下,越是强度大的激励体系越会带来较大的激励偏差,所以应该谨慎使用强激励制度,甚至应该选择弱激励制度。1.2研究内容本书不仅对已有激励文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述和梳理,也集中讨论了作为“合同”的激励机制的不完备性及激励所造成的偏差与激励强度问题。激励偏差与激励扭曲问题,在当前中国企业与其他组织对激励机制设计与实施的实践中未能普遍得到足够的关注,并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组织的管理者们欣喜地发现自己手中有了各种可以利用的T具,他们迫不急待地要加以利用。但是,很多管理者并没有掌握有关的知识,即使他们在学校中曾经学习过一些残缺的相关知识,也不愿或来不及回想,而只是根据常识去运用,以至泰罗制等最简单的激励机制成了一些管理者普遍乐于采用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很多本可避免的问题和偏差。在此基础之上,本书依托于不完全合同理论,尝试分析了造成激励偏差的原因。


编辑推荐

《不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激励强度选择及其应用》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不完全合同理论框架下的激励强度选择及其应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