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韵浅说

王振鹏 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

王振鹏  

页数:

8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音韵浅说》对音韵学中一些基础知识,力求能用比较简明易懂的语言把它介绍清楚。但简明不等于简略,过分简略的东西不一定能使初学者容易接受。所以又要简中有详,对一些最基本的内容不惜多花点笔墨;对一些比较专深,一时不易为初学者所接受的内容,能删就删,能略就略。所谓实用,就是说,古汉语哪些方面的内容涉及音韵知识要尽量多举实例予以介绍。初学者如果能了解音韵知识在学古汉语中的用处,自然就容易引起兴趣,激发毅力。而介绍音韵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时,举例应力避零碎,努力兼顾这些方面知识的系统性,使初学者有一个粗浅而又比较全面的了解,便于进一步继续钻研。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传统音韵学对宇音的分析一、关于声的分析二、关于韵的分析三、关于调的分析第二章 中古音的声、韵、调一、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广韵》二、中古音的声母三、中古音的韵母四、中古音的声调第三章 上古音的声、韵、调一、研究上古音所依据的主要材料二、上古的声母三、上古音的韵母四、上古音的声调第四章 音韵知识的应用一、辨识通假二、拼读反切三、探求词义四、了解声律五、辨正字音附录一:音标表附录二:《韵镜》第二十三图抄录主要参考材料

章节摘录

  从古代文献的情况看,训“党”为“所”的例子也不少见。如《公羊传·文公十三年》“往党,卫公会公于沓”注:“党,所也。所犹时齐人语也。”“所”、“党”像是因方言不同而产生的异音同义词。《左传·哀公五年》“师乎师乎,何党之乎”注:“师,众也。党,所也。之,往也。”孔颖达又进一步解释“党”训“所”的原因:“《周礼》五百家为党,言其共居一所,故以党为名,是党为所也。”《释名·释洲国》“上党”条:“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由此可知“党”、“所”在古代实为音近义同之字。“党”用作虚词,就是后来表假设的“倘”。所以誓词中的“所”也可解作“倘”。这样理解既顺乎文意,合乎音理,也切合古代文献的实际。  像这样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解释词语疑难的例子,在古文学习中经常碰到。比如:  《晏子使楚》:“圣人非所与熙也。”有的注本认为“熙”同“嬉”,一般解作游戏、玩耍,放到句中,虽可解为开玩笑,但语义较轻,与楚王对晏子蓄意嘲弄的行为也不甚贴切。那么这个“熙”究竟应怎样理解为好?从语音探求,我们可知上古“熙”、“哈”同音,同属晓母之部。《楚辞,惜诵》:“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哈.”王逸注:“哈,笑也。楚人谓相啁笑曰哈。”“啁笑”即嘲笑,常有侮辱性。因此把“熙”理解为通“哈”,比理解为同“嬉”语义就要重得多,既切合文意,也符合楚之方言。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自”,常作介词,表引进时地的起点,解作“从”,但在此句中这样理解就不通。中学课本注为“这里有'在'的意思。”“自”解作“在”,古文中也不少见,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栾氏自外,子在内。”(“自”、“在”互用)《成公二年》“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自今”,在今)《史记周本记》“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自夜”,在夜)。为什么“自”可作“在”讲?这也要从语音上探求原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音韵浅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