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与古乐对话

孔义龙 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

孔义龙 主编  

页数:

241  

内容概要

  岭南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历代岭南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整体把握该地区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形式特征是提高当代岭南人文化素质的需要,是中国音乐史学的需要,更是准确理解音乐历史流变规律及文化交流的需要。随着普查、整理、分析及编纂《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工作的相继完成,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被音乐学界所掌握,很大程度上为岭南音乐研究提供了学术保障,已经推出的很多新成果填补了岭南音乐研究领域的空白,且研究工作仍在逐步推进并进一步深化。无论是数理、实物的分析,还是学科的思辨及地域文化的挖掘,均在音乐史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集所收录的论文,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笔者及所指导的研究生对音乐史学的思考,结集出版,抛砖引玉.望同行不吝赐教。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编 以数理之名
西周早中期甬钟音列及其数理特征
论两周之际编钟正鼓音列的转制及其成因
曾侯乙编钟在世界乐器史上的地位
从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和五弦器来引发东周编钟的音列问题
早期的感性选择对钟铙数理提炼的意义
河南新郑中行第七、五套编钟的测音报告
简析《均钟考》的实证与论证思维
中编 以实物之名
从西汉南越王墓音乐器物看南越国宫廷礼乐的兴衰
从贾湖龟甲到南越响陶
——摇响器的辉煌历程
昔日礼乐奇葩与当代乐苑百花
——从南越国宫廷乐透析当代岭南音乐的融合与彰显
 ……
下编 以思辨之名

章节摘录

  “采诗”制度是汉武帝重建乐府、定郊祀之礼时建立的①,是汉武帝扩大乐府规模和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典》有明言:“乐府在汉初虽有其官,然采诗人乐自汉武始。”因此,南越国乐府不论是在建国初草创还是在汉代才设置,奉秦也好,依汉也罢,它都尚未确立和施行采诗制度。再者,岭南之地的土著族群文化落后,粗陋野蛮,至秦征岭南时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②,南越国的建立才使当地逐步摆脱落后,逐渐向封建社会迈进,其在文化、艺术发展历程上亦是远比中原落后的。岭南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面貌决定了南越国乐府在采集、整理民间音乐并配诗人乐上存在着极大的困难,“采诗夜诵”几乎不大可能,这应是南越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所使然的。当然,不排除南越国末期乐府也沿袭汉制扩增采诗职能,但至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乐府官署主要负责国内宫廷日常宴飨、朝令和出行时的用乐以及铸造、管理宫廷所需的各种乐器。  南越乐府的创立,固然是为适应南越王及贵族阶级享乐的需要,但它无疑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音乐文化,给原始的艺术机体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带动了乐器制作技术、工艺和音乐创作、表演等各方面的发展.并积极影响着当地土著人民的音乐艺术,丰富、充实着他们的文化生活。因而,南越国设立乐府乃是一项明智的举措,它对南越国音乐文化的进步和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句鑃是南越王墓的一颗珍品、岭南汉代文化宝库的一脉基石。它的出土不仅是岭南文化与江南吴越地区青铜文化曾互相交流的物证,亦是南越国对吴越和中原音乐文化进行吸纳、再创造的例证,更是研究西汉南越国音乐艺术和音乐机构弥足珍贵的实物材料。南越王墓编乐句鑃所蕴含的当不啻于上面所述内容,诚如《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一书所概括的:“南越文王墓出土众多文物,反映这一时期的多种文化汇聚、融合情形。墓中的器物至少与以下的各区域文化有渊源关系,即南越、骆越、秦、汉、楚、齐鲁、吴越、巴蜀、匈奴等。”③编乐句鑃正是反映多文化因素构成的适例,它凝合了岭南、秦、汉、吴越等文化成分于一身,成为多元文化聚合的晶体,至今仍闪烁着熠熠之光。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与古乐对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