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蕴庐文萃(全10册)

陈荆鸿 著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01  

出版社:

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荆鸿 著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  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书籍目录

《岭南艺术林散叶》韩愈的书法为后世推重《祭鳄鱼文》与《戮鳄鱼文》端州水岩石砚肇庆七星岩之李北海碑记《粤东金石略》与《粤东葺胜记》秋波琴与绿绮琴的流传经过千秋文物的邝露绿绮台琴黎季裴《玉蕊楼词》严于声律岭南四家的张锦芳与黄丹书张黄黎吕四家之一的吕坚其人鸿儒硕学陈东塾康有为早年的纪游诗篇罗瘿公以吟诗听曲遣其生诗人黄晦闻海绡翁陈述叔以词鸣邓尔雅精研小学经学大儒简竹居一词女黎墨君与《海山埋碧图》辞郎洲剧本的历史故事从琼花会馆到八和会馆粤剧日夜场例戏中之角色规定……《岭南艺术散叶》《岭南名人遗迹》《岭南谪宦寓贤》《岭南名刹祠宇》《岭南名人谭丛》《岭南诗坛逸事》《岭南书画名家》《岭南风物与风俗传说》《海桑随笔》《岭南名胜记略》

章节摘录

  吾粤存有古琴二张,一日秋波琴,一日绿绮琴。故人中山李蟠,号仙根,藏得秋波琴,因自号其居日秋波琴馆。说起那一张琴,却大有来历,其展转流传的经过,也很有趣,从广东文物方面看来,是值得一记的。该琴长约三尺左右,首端镶有方形白玉,琴身是黑漆的,凡七弦。据仙根言,那是南宋时,名诗人杨万里的遗物。杨氏尝宦游南来,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又一度率兵到惠潮地方剿匪,秋波琴当是那时遗留在广东的。后来久历岁时,到了明朝末年,流落在卢本潜手上。本潜是天启年间进士,历官御史。他的爱女,许字香山人李剑山,出嫁的时候,本潜便将该琴作妆奁,因此,琴又转到李家去。剑山善音律,视同瑰宝。哲嗣李菊水,以能诗名重当时。历数传后,至李荫田,已是清咸丰初年了。因田产被强族侵占,至于对簿公庭,幸得同乡何氏,出作证人,获致胜诉。荫田感激之余,欲赠金申谢,何氏却坚辞不受,只请借古琴一弄便足。怎料宝物一去,便不复返,荫田几番追索,又告落空。于是写了一首诗,名日《秋波叹》。临终时,还遗嘱后世子孙,必须达到秋波琴物归原主为目的,才能告慰先人。仙根父亲李达庐,使人造琴一张,悬诸厅上,聊示不忘之意。  后来何氏家道中落,秋波琴已两度易主,归小榄乡缪氏所得。民国后,仙根出任中山县长,因商诸缪氏,愿以重资赎还,但仍未获同意。如此又经过了十多年,直至缪氏晚年遁迹山门,着黄冠道服。刚巧道观产业发生纠纷,即将封闭,那时仙根已转任粤汉铁路局长,缪氏向之告急,恳请代为缓颊,结果卒告无事。缪氏感激之余,遂自动将秋波琴送回仙根保存,藉酬盛意。问及当日购入时,价格几何,答谓花了白银六十两。仙根如数奉还,缪氏坚辞不纳。因举玉杯为赠,总算是投桃报李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蕴庐文萃(全10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