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热河的冷风

金泉,岳南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1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金泉,岳南  

页数:

400  

字数:

2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三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蛮荒四散荒草疯狂的燕山丛地,康熙大帝御鞭指处,一座神奇的皇家山水宫苑傲然出世。本书自避暑山庄营建前的大背景起笔,踏寻着康熙大帝当年的心路历程,精心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百余年的历史画面。
作品历史背景幽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笔触冷峻,从不同的侧面,全景式的再现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盛时的辉煌,并将这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建筑艺术及所有的内在精华描绘得淋淋漓漓,呼之若出。书中人物纷繁,横跨中外,既有皇子与皇子、帝王与后妃、后妃与臣僚之间的生死角逐,又有游牧民族万里东归,在茫茫大漠中与俄国军人血火刀弓的惨烈厮杀。天朝君主的傲慢与英国使臣的自负,最母引发了两个世界的撞击,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最后衰败以及再度辉煌,为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书籍目录

序章 铁马秋风
第一章 康熙的长城
第二章 浪花淘尽英雄
第三章 一切时代的神话
第四章 太阳只有一个
第五章 灵光
第六章 归去来兮
第七章 梦想与光荣
第八章 末世悲音
尾声 劫后余生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书摘 每年二十天的木兰行围中,直接参与射猎的少则数千人,多则几万人,但康熙还是希望八旗士兵有更多上场的机会。第一次木兰秋*返京后,康熙曾面谕扈从北巡狩猎的杭艾等廷臣:“从前行猎之人,概令带旗,不许擅射。今既讲武,若概令带旗,不许驰射,何以习武?此行猎,于三、四人内,令一人带旗,其余俱令驰射。如此递换带旗,递换骑射,则均可练习武事。”后来,康熙又直接对兵部降旨:“杭州、江宁、西安三处驻防满洲,闲居日久,恐出门不耐烦劳。嗣后每年于此三省内,不拘章京、骁骑校、兵丁,选年少善骑射者,每旗三人,共二十四人。俱令于四月到京,随至热河行围,俟回銮时,遣回本处。如此,则可娴习规矩骑射,而伊等之贤否亦见矣。”如此一来,不仅仅局限于京师一带的八旗官兵,即连浙江、江苏、陕西三省的八旗驻防官兵也有机会参加塞外行围。 秋*开始后,每日黎明之前,数百名诱猎手隐于深山旷野中,身披鹿皮,头顶鹿角,吹起木制的长哨,模仿雄鹿求偶的叫声,引诱大批雌鹿现身。当鹿群集中临近时,事先埋伏在丛林草地中的两翼官兵迅速包抄合围,并逐渐缩小包围圈,将鹿群逼至“看城①”附近。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放一枪一矢。日出之后,皇帝驾临看城,面对惊慌驰突的鹿群,从容引弓射矢,吹响了向野兽进军的号令。刹那间,但见旗幡交错,马蹄轰鸣,早已按捺不住的各路射手如虎狼出笼,挥剑舞弓冲进鹿群,在各色禽兽中疯狂地厮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大小禽兽虽左冲右突,拼死奔逃,却难脱被射杀的厄运。 一天的行围结束后,康熙和随驾大臣、蒙古王公、八旗官兵等,在原野上燃起成堆的篝火,野餐欢庆,论功行赏,并在星光与火光的辉映下,继续比武、赛马、摔跤等活动。为了进一步示恩蒙古诸部,康熙还不辞辛劳,亲临现场观看蒙古骑术、相扑等多种表演。 近乎实战的木兰秋弥场景,可从当时的实录中欣赏一二。曾随康熙多次北巡行围的大学士汪灏,在其《随銮纪恩》中,将康熙在额勒苏台围猎的情形描绘得云动风移,呼之若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八月十二日,“午刻,天雨雪,旋止。见远山人行如蚁,渐出林间若黑线然。又见近山人马飞空下坡,点点如麻姑撒米。而连觉移动者为兵为骑,红白飘扬、星光不定者为旗为帜,往来若飞、时出时没者为鹿为糜。须臾,风荡云卷,围势已成,鹿纷驰四奔,突围欲出,则所至扬鞭呵止之,俄而黄纛从中来,皇上自山顶纵辔直穿场中,天威所临矢无虚发,有应矢即殪者,有带箭仍奔者,所获不计其数”。事实上,这只是木兰行围的前奏,真正行围的场面是相当威武壮观的。那种“雷动焱至,星流霆击”的浩荡声势,实际上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训练活动。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八月,自木兰围场返回热河行宫后,康熙以自己一生的射猎成果告谕御前侍卫: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生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朕所以屡谕尔等,以尔等年少,宜加勤学,凡事未有学而不能者。朕亦不过由学而能,岂生而能者乎?御前侍卫听后,无不惊服。 自围场设置到去世前夕,康熙共参加木兰秋*四十次,以其娴熟的射技和强大的阵势,令蒙古王公“皆慑栗天威”,弥首跪伏而不敢妄生异心。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最后一次秋*回銮后,康熙向文武大臣阐述了塞外北巡和木兰秋*的军事意义:“从前曾有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事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前噶尔丹攻破喀尔喀,并侵扰我内地扎萨至乌兰布通,朕亲率大军征讨,噶尔丹败走。后又侵犯克鲁伦,朕统兵三路并进,至昭莫多剿灭之。今策妄阿拉布坦,无端侵犯哈密地方,朕征发阿尔泰及巴尔库尔,两路兵进剿,策妄阿拉布坦闻之,心胆俱碎,乃遣策凌敦多卜等,潜往西藏劫掠,毁坏寺庙,土伯特地方,已被残蠹。朕又遣大军前往,击败策凌敦多卜等,复取西藏,救土伯特于水火之中,我兵直抵西藏,立功绝域。此皆因朕平时不忘武备,勤于训练所致也。若听信从前条奏之言,惮于劳苦,不加训练,又何能远至万里之外,而灭贼立功乎?” 诚如康熙所言,清帝国的滚滚铁骑之所以纵横朔漠,扫平一切反叛势力,除了基于一系列天才的军事部署,一年一度的塞外北巡和木兰秋*,当是其万里远征,立功绝域的根本原因。 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间,处在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严酷环境中,无暇分身塞外北巡和木兰秋*,但在死前却不忘留下一纸遗诏:“予之不往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者,盖因日不遐给,而性好逸恶杀生,是予之过。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 到乾隆时期,木兰秋*的规模终于达到了极至。“从猎蒙古王公,内扎萨克四十九旗,又喀尔喀四部,及四卫拉特,并青海等部各扎萨克,不下百余旗。”不仅草原部落的王公,即连天山脚下的回部,巴尔喀什湖畔的哈萨克族,葱岭以西的布鲁特首领,也曾跨越荒漠,逐鹿木兰,显示过射虎猎熊,纵横驰骋的绝技。 乾隆即位后的首次塞外出猎,始于木兰围场沉寂了十八年后的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秋月。由于近二十年没有举行过木兰秋*,是故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强烈波动。监察御史丛洞闻讯后,冒死上疏条陈,极言此举“耗财劳众”,劝谏皇上切莫以“游逸”二字而荒疏朝政,希望停止木兰行围,以颐养天和。读毕这份荒唐的奏折,乾隆大怒,立即颁布一道措词严厉的谕旨予以痛驳—— 古之春搜夏苗秋*尔冬狩,皆因田猎以讲武事。我朝武备,超越前代。当皇祖时,屡次出师,所向无敌,皆因平日训肄娴熟,是以有勇知方,人思敌忾。若平时将狩猎之事,废而不讲,则满洲兵弁,习于晏安,骑射渐至生疏矣。皇祖每年出口行围,于军务最为有益,而纪纲整饬,政事悉举,愿与在京无异。至巡行口外,绥抚蒙古诸藩,加之恩意,因此寓怀远之略,所关甚钜。皇考因两路出兵,现有征发,是以暂停围猎,若在撤兵之后亦必举行。况今升平日久,弓马渐不如前,人情狃于安逸,亦不可不加振厉。朕之降旨行围,所以遵循祖制,整饬戎兵,怀柔属国,非驰骋畋游之谓。至启行时,朕尚欲另降谕旨,加恩赏赉,令其从容行走,亦不至苦兵弁。……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章铁马秋风公元1673年,大清康熙十二年。 随着一场寒流的猝然而至,自塞外席卷而来的狂风挟裹着漫天雪花,枯枝败叶,腾起一阵紧似一阵的尖厉唿哨,在黑空深处飞上翻下,窜动不息,大团大团的黄尘黑雾呼啸翻卷,压城而来。神圣威严、亦真亦幻的天朝禁宫,在朔风黄沙的撕裂抽打之下,瞬间失却耀眼的光华,聚涌起一阵忽明忽暗、骇人心魄的迷蒙景观。内侍宫女如无头苍蝇出出进进,乱扑乱撞,六宫粉黛惊恐莫名,狼奔豕突。偌大的紫禁城顿感阴风扑面、鬼气森然。 人们都在思量,这或许是冥冥中某种不祥的预兆,一场大变就要发生。 通往京师的官道上,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南而北,由远而近。两匹健马疾速穿透黄尘黑雾,直扑城门而来。守门将吏尚未作出反应,两团模糊的影子已飞驰而过。抵临午门,两位钦差同时滚落下马,未及通报即跌跌撞撞强行冲进内宫,一路发足狂奔一路扯开嗓子疾声嘶喊—— “反了!反了!吴三桂反了!!” 和着尖声呼啸的朔风,这凄厉而恐怖的声音立时盘旋飞扬在紫禁城上空,无情地贯人每个人的耳膜—— “反了!反了!吴三桂反了!!” 所有的预感都在同一时刻化为可怕的现实——反了!平西王吴三桂果然反了!三藩真的反了! 云南昆明五华山,平西王府大校军场。 三声低沉的号炮斥空而过,号角随即“呜呜”一阵哀鸣。惨白的日光下,一面绣有“皇周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吴”字样的黄龙大纛,在校场中央缓缓升起,放射出清淡凄冷的幽光。云贵两省巡抚朱国治被拖进校场,剥掉官服,强行按跪在旗纛之下。刽子手摇动着明晃晃的鬼头大刀,杀气汹汹威逼在两侧。 “朱国治,你好大的运气。正赶上本藩今日开刀祭旗,誓师攻狄!”吴三桂把玩着泛着青光、曾托起他一世功名的斩将刀,阴鸷的目光缓缓扫视了一下这个令自己多年头痛的对手,冷冷一笑,“你死到临头,还有什么话可说?!” “老贼,你不要太过张狂,自绝后路!”朱国治自恃难逃一劫,索性放胆言之,“你不要忘了,你还有一个叫做吴应熊的狗杂种捏在皇上手中。你能杀我,皇上同样能杀掉你的儿子!”望着吴三桂越来越阴沉的长脸和不停跳动的胡须,朱国治陡地提高了嗓音,“我朱国治乃朝廷一品大员,巡抚两省,赏赐紫禁城骑马。皇上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纵死而何憾!可惜我此生不能手刃逆贼,死为厉鬼也要索你一条老命!”言毕,仰天长笑不止。 “杀掉这条老狗,开刀祭旗!”吴三桂面色青紫,狂怒中传下旨令。 “开——刀——祭——旗!” 空寂的幽谷瞬间回荡起一串不绝于耳的余音。 一道寒光闪过,朱国治的人头在半空中喷射出一条血红的弧线,“扑通”一声跌落尘埃。 大校军场一片肃穆。随着司礼官员一声尖叫,空寂旷远的幽谷再度回荡起一阵令人心悸的颤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热河的冷风 PDF格式下载



很棒的一本书,和其它的考古系列一样,值得一读


这是写家乡的一本书,感觉还可以。


原以为对考古出来的文物的分析,解决了哪些历史困惑,具有哪些历史价值,而不是象书中那样花很长篇幅来讲述考古的过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这本书比较不错,写的挺真实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