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

吴良镛 昆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作者:

吴良镛  

页数:

342  

字数:

27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纪末”中。所谓“世纪”和“世纪末”,本来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非若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秩序井然,不可更易,而且每岁皆然,决不失信。“世纪”则不同,没有耶稣,何来“世纪”?没有“世纪”,何来“世纪末”?道理极明白易懂。然而一旦创造了出来,它就产生了影响,就有了威力。上一个“世纪末”,19世纪的“世纪末”,在西方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中就出现过许多怪异现象,甚至有了“世纪末病”这样的名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无待辩论与争论。  当前这一个“世纪末”怎样呢?  我看也不例外。世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作者积极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发展道路。在综合论述城市文化并对地区建筑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若干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经验进行较为自觉的理论分析和总结,力图探讨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战略,以及新世纪亚洲与国际建筑学发展方向。作者论及乡土建筑、地方建筑、文化建筑、城市更新、城市复兴、城市化、城市特色、文化景观以及建筑科学等诸多方面,并且特别强调要以东方文化理念,进行建筑与城市文化建设,迎接中国城市与建筑科学文化的伟大复兴,呼吁发展全社会的建筑学,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立志为吾土吾民服务。

作者简介

吴良镛(1922.5- ),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获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工学士,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1946年起赴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1984年筹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199

书籍目录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东方文化集成》总序代序:“广义建筑学”的哲学思考第一章 最尖锐的矛盾与最优越的机遇——中国建筑发展寄语第二章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域化 附 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批判精神——“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中文版序第三章 论江南建筑文化第四章 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一幅古地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第五章 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城市细胞的有机更新与“新四合院”的探索 附 优雅的生活第六章 关于曲阜孔子研究院设计第七章 借名画之余晖,点江山之异彩——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刍议第八章 论城市文化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市文化第十章 从亚洲特色到城市复兴——亚洲建协第12次大会主旨报告第十一章 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一九九九年国际建协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主旨报告 附《北京宪章》第十二章 中国建筑科学文化的伟大复兴后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谋不成”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最尖锐的矛盾与最优越的机遇——中国建筑发展寄语  一、最尖锐的矛盾与最优越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步发展,城市化已进入加速时期,无论沿海内地建筑事业都欣欣向荣,规模大,发展速,进步快,可以说我们有着空前的大好机遇,我们在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出精品,出学术,出人才。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还未充分利用优越的多种条件,并且还面临着前所未有尖锐挑战。由于中国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市场”的兴旺,国际上一些建筑事务所纷纷来中国“抢滩”,甚至作为“新建筑设计试验场”,这一方


编辑推荐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从作者从前的建筑文化专论中选出12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在改革开放后这30年内形成的,探讨全球化与城市文化,对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道路的主题探索,其中不少文章是为一些重要的专业会议而写,从性质上来说,多属于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战略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迎接中国建筑文化的伟大复兴。另外,为了说明主旨,还间或列有附录以供读者参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 PDF格式下载



细致描写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地域化的矛盾以及城市文化的继承


吴先生这一本书沒有深奥理论,他把城市文化阐述得深入浅出,赞一个!


对中国的城市美学很有启发。


吴良镛先生是梁思成的学生,所以很大方面继承了梁思成反对国际化强调本土化的思想。本书是吴先生平时写作的一份论文集,很多内容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書寫得很好,序言由季先生写。纸张不错,字也清晰,看起来很舒服。


经典中的经典,值得研读。


与陈志华相比,很学术,显然是两个路子


吴良镛先生虽然专业,但这本书非常容易看懂,一些观点也非常有道理,也确实反映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很有见解。


大家之言,有理论高度和指导意义,有帮助。


不错的书,值 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