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

郑欣淼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  

出版社: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

郑欣淼  

页数:

325  

Tag标签:

无  

前言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紫禁城)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分为两部分:一是紫禁城古建筑,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为不可移动的文物;二是其中珍藏的各种文物,为可移动文物。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说:“无论是紫禁城这一古代建筑物本身,还是紫禁城内珍藏的各种文物,都是罕见的旷世之宝。”①紫禁城与皇宫珍藏是不可分的,二者的结合构成了故宫无与伦比的价值及故宫博物院的丰富内涵与崇高地位。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至今已走过了80多年的非凡历程,今天正以全新的、坚实的步伐,向着世界一流博物馆迈进。上世纪4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抗日战争时期南迁文物的1/4运到了台湾,1965年在台北成立故宫博物院。从此,世界上同时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  为了行文简略与读者易于区分,本文把“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北京故宫”,“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介绍“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清官旧藏的来源、接收古物陈列所及对流散文物的收集、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的散失与收集、北沟时期文物藏品的保管、两个故宫博物院藏品通览、其他工艺类文物等内容。

作者简介

  郑欣淼,男,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1947年10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大学党政专修科毕业。1970年参加工作,1992年前在陕西工作,曾任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闳富珍贵的清官旧藏及其厄运 一 清官旧藏的来源 二 清宫旧藏的三次厄难第二章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文物南迁及部分文物运台 一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 二 文物南迁 三 接收古物陈列所及对流散文物的收集 四 部分南迁文物运台第三章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清理、充实与外拨 一 1949年以来机构变化及其他事项 二 南迁文物的北返 三 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的散失与收集 四 文物藏品的清理 五 1949年以来文物藏品的充实 六 机构调整与文物外拨 七 文物藏品分类统计第四章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保管与征集 一 北沟时期文物藏品的保管 二 外双溪新馆以来的馆舍扩建、组织机构及文物清点与出版 三 文物藏品的征集 四 文物藏品分类统计第五章 两个故宫博物院藏品通览 一 古书画 二 碑帖 三 青铜器 四 陶瓷器 五 玉器 六 铭刻类文物 七 其他工艺类文物 八 宫廷类文物 九 宗教文物 十 文献档案 十一 古籍善本 十二 古建筑文物第六章 故宫文物与故官、故宫学 一 故宫文物的地位 二 故宫的内涵 三 故宫学的视野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闳富珍贵的清宫旧藏及其厄运  北京故宫博物院85%的文物藏品属于清宫所留,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的92%来自清宫。这些文物的来源比较复杂,除过大量的清宫旧藏,也有一部分为清宫遗存。回溯并梳理清宫旧藏的来源,对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构成及特点当有更多的了解。  一 清宫旧藏的来源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历代皇家收藏的承袭  中国历代宫廷都收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到宋徽宗时,收藏尤为丰富。《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录》,就是记载宋朝宣和内府收藏的书、画、鼎、彝等珍品的目录。清代帝王重视文物收藏,特别是乾隆皇帝,更使宫廷收藏达到了极盛,清宫编有《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乙编及《宁寿鉴古》,均为清宫所藏舌代铜器的著录;另有《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为当时宫廷所收藏各类书画的著录。这些收录清宫藏品的书籍均编写于乾隆、嘉庆年间,并形成了以考据为特征的乾嘉学派。见于著录中的很多古代文物早已散失,但也有不少几经聚散,历尽沧桑,保存了下来。例如晋王珣《伯远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韩混《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著名书画,都曾载在《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或《石渠宝笈》中,现仍藏在北京故宫。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人摹本)、唐孙过庭《书谱》、唐怀素《自叙帖》等著名法书,曾入存宋元宫廷,现藏台北故宫。这些名品流传至今,颇为不易,许多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清明上河图》,最初在宣和“御府”,宋徽宗赵佶原有签题,至明中叶还存在,以后失去了。


编辑推荐

  《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是关于介绍“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的专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府永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 PDF格式下载



更多的了解两岸故宫各自的优势


故宫史,就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建议一读。


书不错,介绍得挺详细的!


作为一个博物馆控的收藏


好书,正是自己想要的。


有一种交流,一种相互予求,存在于彼得·卒姆托的房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专注。充实。当面对卒姆托的建筑时,像“氛围”和“心境”这样的词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在脑海:从他营造的空间中,立刻就有完美调配出的感受传达给观赏者、居住者、参观者和左邻右舍。彼得·卒姆托欣赏的场所和建筑是这样的:它提供给人们一个避风港,适于居住,不动声色地有所助益。因此,解读某处场所,介入其中,订出纲要性的用途、意义及目标,起草、筹划、设计出一件建筑作品,这是个曲折旋绕的过程,并非一条笔直的坦途。


定制过程很方便,邮寄速度很快,总之,这次购物比较开心.


原以为有故宫文物的一些介绍甚至图片.....收到以后,一个感觉:后悔。纯粹的故宫内部整理报告,没什么很大的阅读价值,唉,买了也没办法了。。。。。


真不知若不是院长的大作,这本书是否还会出版,纯官样的文章,了无趣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