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 群言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群言  

作者:

林语堂  

页数:

278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这种文体现在不很流行,没有人喜欢读,而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阅读。我所说的对话,它的形式并不是像报纸上的谈话或问答,或分成许多段落的评论;我的意思是指真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笆回家去一般。我多么喜欢翻篱笆抄小路回家啊!至少会使我的同伴感觉我对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乡野是熟识的……可是我总不敢如此做。

内容概要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有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的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义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火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醒觉 一 人生之研究 二 一个准科学公式 三 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第二章 关于人类的观念 一 基督徒 希腊人 中国人 二 与尘世结不解缘 三 一个生物学的观念 四 诗样的人生第三章 我们的动物性遗产 一 猴子的故事 二 猴子般的形象 三 论不免一死 四 论肚子 五 论强壮的肌肉 六 论灵心第四章 论近人情 一 论人类的尊严 二 近乎戏弄的好奇:人类文明的勃兴 三 论梦想 四 论幽默感 五 论任性与不可捉摸 六 个人主义第五章 谁最会享受人生 一 发现自己:庄子 二 情智勇:孟子 三 玩世、愚钝、潜隐:老子 四 “中庸哲学”:子思 五 爱好人生者:陶渊明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 快乐问题 二 人类的快乐属于感觉 三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四 对唯物主义的误解 五 心灵的欢乐怎样第七章 悠闲的重要 一 人类是惟一在工作的动物 二 中国的悠闲理论 三 悠闲生活的崇尚 四 尘世是惟一的天堂 五 运气是什么 六 美国三大恶习第八章 家庭之乐 一 趋近生物观念 二 独身主义——文明的畸形产物 三 性的吸引 四 中国式的家庭理想 五 乐享余年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一 安卧眠床 二 坐在椅中 三 谈话 四 茶和交友 五 淡巴菇和香 六 酒令 七 食品和药物 八 几件奇特的西俗 九 西装的不合人性 十 房屋和内部布置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 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二 论宏大 三 两个中国女子 四 论石与树 五 论花和折枝花 六 袁中郎的瓶花 七 张潮的警句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 论游览 二 冥寥子游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智识上的鉴别力 二 以艺术为游戏和个性 三 读书的艺术 四 写作的艺术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 一 宗教的恢复 二 我为什么是一个异教徒第十四章 思想的艺术 一 合于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 回向常识 三 近情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醒觉一、人生之研究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不过是表现中国人的观点。我只表现一种中国最优越最聪慧的哲人们所见到而在他们的文字中发挥过的人生观和事物观。我知道这是一种闲适哲学,是在异于现今时代里的闲适生活中所产生。我总觉得这种人生观是绝对真实的。人类心性既然相同,则在这个国家里能感动人的东西,自然也会感动别的国家的人类。我将要表现中国诗人和学者们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是经过他们的常识和他们的诗意情绪而估定的。我想显示一些异教徒世界的美,显示一个明知此生有涯,但是短短的生命未始没有它的尊严的民族所看到的人生悲哀、美丽、恐惧和喜乐。中国的哲学家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和讥评心理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自私主义和仁爱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从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在梦中比在醒时更觉得富有生气,因而在他清醒时的生活中也含着梦意的人。他把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看透了他四周所发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劳,而不过仅仅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应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讥评心理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知命地过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及淡漠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我不用说我的哲学思想是否适用于西方人。我们要了解西方人的生活,就得用西方的眼光,用他们自己的性情,他们自己的物质观念,和他们自己的头脑去观察。无疑美国人能忍受中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同样中国人也能忍受美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事物。我们生下来就不同样,这已有显著的区别。然而这也不过是比较的看法。我相信在美国的繁忙生活中,他们也一定有一种企望,想躺在一片绿草地上,在美丽的树阴下什么事也不做,只想悠闲自在地去享受一个下午。“醒转来生活吧”(Wake up and live)这种普遍的呼声,在我看来很足以证明有一部分美国人宁愿过梦中的光阴,但是美国人终还不至于那么颓丧。问题只是他对这种闲适生活,要想享受的多少之间和他要怎样使这种生活实现而已。也许美国人只是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对于“闲荡”一词有些感到惭愧;可是我确切知道,一如知道他们也是动物一样,他们有时也喜欢松松肌肉,在沙滩上伸伸懒腰,或是静静地躺着,把一条腿舒服地跷起来,把手臂搁在头下当枕头。如果这样,便跟颜回差不多;颜回也有这种美德,孔子在众弟子中,也最器重他。我希望看到的,就是他能对这件事抱诚实的态度;譬如他喜欢这件事,便应向全世界实说他喜欢这件事;应在他闲逸自适地躺在沙滩上,而不是在办公室里时,他的灵魂喊着:“人生真美妙啊!”所以现在我们将要看到中国整个民族思想所理解的那种哲学和生活艺术。我认为不论是在好的或坏的方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如它想像的。因为我们在这里看见一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典型,由这种思想典型产生了一种簇新的人生观念,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他的思想产物,这话绝无疑义。中国民族思想在种族性上和西方文化是那么不同,在历史上又和西方文化那么隔离着;因此我们自然能从这种地方,找到一些人生问题的新答案,或者好一些,找到一些探讨人生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更好些,找到一些人生问题的新论据。我们要知道这种思想的美点和缺点,至少可以由它过去的历史看出。它有光辉灿烂的艺术,也有微不足道的科学,有博大的常识,也有幼稚的逻辑,有精雅温柔的关于人生的闲谈,却没有学者风味的哲学。很多人本来都知道中国人的思想非常实际而精明,爱好中国艺术的人也都知道中国人的思想是极灵敏的;一部分的人则承认中国人的思想也是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至少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善于利用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这比之中国有伟大的哲学或有几个大哲学家的那种说法,更有意义。一个民族产生过几个大哲学家没什么稀罕,但一个民族能以哲理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那是难能可贵的。无论怎样,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富于哲理性,而少实效性,假如不是这样的话,一个民族经过了四千年专讲效率生活的高血压,那是早已不能继续生存了。四千年专重效能的生活能毁灭任何一个民族。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在西方狂人太多了,只好把他们关在疯人院里;而在中国狂人太罕有了,所以崇拜他们;凡具有中国文学知识的人,都会证实这一句话。我所要说明的就在乎此。是的,中国有一种轻逸的,一种近乎愉快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气质,可以在他们那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里找到最好的论据。二、一个准科学公式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研究产生这个生活哲学的中国人的理智构造——伟大的现实主义,不充分的理想主义,很多的幽默感,以及对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诗意感觉性。人类似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义浇灌后即变成了柔软可塑的东西,但是使泥土凝结的还是泥土本身,不然我们早就蒸发而化气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力,在一切人类活动里,个人的、社会的,或民族的,都互相牵制着,而真正的进步便是由这二种成分的适当混合而促成;所谓适当的混合就是将泥土保持着适宜的柔软可塑的状态,半湿半燥,恰到好处。例如英国这个最健全的民族,就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适当地混合起来而成的。有些国家常要发生革命,这是因为它们的泥土吸收了一些不能适当同化的外国思想液汁的缘故,以致泥土不能保持着它们的形式。模糊而缺乏批判精神的理想主义,是极为可笑的。这种理想主义的成分如果太多,于人类颇为危险,它使人徒然地追求虚幻的理想。在任何一个社会或民族里,如果这种幻想的理想主义成分太多,就会时常发生革命。人类好似一对理想主义的夫妻,对于他们的住所永远感到不满意,每三个月总要搬一次家,他们以为没有一块地方是理想的,而没有到过的地方似乎总是好的。幸而人类也赋有一种幽默感,其功用,是在纠正人类的梦想,而引导人们去和现实世界相接触。人类不可没有梦想,可是他也不能不好笑他自己的梦想,两者也许同样的重要。这是多么伟大的天赋,而中国人就富于这种特质。幽默感(我在下面一章里将做更详细的讨论)似乎和现实主义或称现实感有密切的联系。说笑话者虽常常残酷地使理想主义者感到幻灭,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完成了一种极重要的任务,这足以使理想主义者不至于把头碰在现实的墙壁上,而受到一个比幻灭更猛烈的撞击。同时也能缓和暴躁急烈分子的紧张心情,使他可以寿命长一些。如能预先让他知道幻灭的无可避免,或许可以使他在最后的撞击里减少一些痛苦,因为一个幽默家始终是像一个负责者将坏的消息温和地告诉垂死的病人。有时一个幽默家的温和警告会挽救垂死者的生命。假如理想主义和幻灭必须在这世界上同时并存,那么,我们与其说那个说笑话者是残忍的,还不如说人生是残酷的了。我时常想到一些机构公式,想把人类进步和历史变迁明确地表示出来。这些公式仿佛如下:“现实”减“梦想”等于“禽兽”“现实”加“梦想”等于“心痛”(普通叫做“理想主义”)“现实”加“幽默”等于“现实主义”(普通叫做“保守主义”)“梦想”减“幽默”等于“热狂”“梦想”加“幽默”等于“幻想”“现实”加“梦想”加“幽默”等于“智慧”这样看来,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为尝试制造一些准科学的公式起见,不妨进一步照下列的方法来分析各国的民族性。我用“准科学”这个名字,因为我不相信那种呆板的机械公式真能够把人类活动或人类性格表现出来。把人类的活动归纳到一个呆板的公式里,这已经缺少幽默感,因此也就缺乏智慧。我并不是说现在没有拟这一类的公式;在今日之下,这种准科学正多着。到一个心理学家竟能衡量人类的“智能”(IQ)或“性格”(PQ)时,这世界可真够可怜,因为有人性的学问都被专家跑来篡夺了。但如果我们认为这些公式不过是拿来表现某些意见的简便图解方法,而不拿科学神圣名义来做我们护符,则尚没有什么关系。下面所写是我替某些民族的特性所拟的公式,这些公式完全是照我个人意思而定,绝对无法证实。任何人都可反对它们,修改它们,或另改为他自己的公式。现在以“现”字代表“现实感”(或现实主义),“梦”字代表“梦想”(或理想主义),“幽”字代表“幽默感”——再加上一个重要的成分——“敏”字代表“敏感性”(Sencibility),再以“四”代表“最高”,“三”代表“高”,“二”代表“中”,“一”代表“低”,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准化学公式代表下列的民族性。正如硫酸盐和硫化物,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各不相同,人类和社会也依它们不同的构造,而有不同的作用。在我看来,人类社会或民族在同样情形之下,却有不同的行为,确是一桩很有趣的事。我们既然不能摹仿化学的形式发明“幽默化物”(Humoride)和“幽默盐”(Humorate)一类的名字,自只可用三份“现实主义”,二份“梦想”,二份“幽默”和一份“敏感性”的方式造成一个英国人。现三 梦二 幽二 敏一 等于英国人现二 梦三 幽三 敏三 等于法国人现三 梦三 幽二 敏二 等于美国人现三 梦四 幽一 敏二 等于德国人现二 梦四 幽一 敏一 等于俄国人现二 梦三 幽一 敏一 等于日本人现四 梦一 幽三 敏三 等于中国人我不十分知道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印度人和其他的民族,所以不敢拟议他们的公式,同时上列公式本身就不很靠得住,每一公式都足以引起严切的批评。这些公式与其说是权威的,不如说是含有挑拨性的。假使我能得到一些新见识或新印象时,我预备把这些公式逐渐修正,以供我自己应用。它们的价值眼前只限于此,这无非是我智识的进步和我愚昧的缺陷的一个记录而已。这里也许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我认为中国人和法国人最为相近,这从法国人著书和饮食的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同时法国人更丰富的理想主义是由比较轻松的性情所产生,而以爱好抽象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回想他们在文学、艺术和政治运动上的宣言吧)。以“现四”来代表中国人民,是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现实化的民族,“梦一”的低分数则表示他们在生活类型或生活理想上似乎缺乏变迁性。中国人的幽默、敏感性和现实主义,我给了较高的分数,这大概是我同国人接触密切、印象生动的缘故吧。中国人的敏感性,无需我细为解 释,从中国的散文、诗歌和绘画即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了。……日本人和德国人在缺乏幽默感的方面,极为相像(一般的印象),然而无论哪一个民族的特性,总不能以“零”为代表,甚至中国人的理想主义我也不能以“零”来代表它。其间完全不过是程度高低的问题:“完全缺乏这种或那种质素”这一类的言论,对各民族有亲切认识者是不会说的。因之我给日本人和德国人不是“幽零”,而是“幽一”,我觉得这是对的。我相信日本人和德国人所以在现在和过去都遭受到政治上的痛苦,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幽默感”。一个普鲁士的市政顾问官就喜欢人家称他“顾问官”,并且他多么喜欢他制服上的纽扣和徽章啊!一种对“逻辑上必要性”(常常是神圣的)的信念,一种直趋目标,而不做迂回行动的倾向,常常使人遇事过分。其要点不在你信仰什么东西,而是在你怎样去信仰那种东西,并怎样把信仰变成行动。我给日本人“梦三”是特别指出他们对于皇帝和国家的狂热忠诚,这种狂热的忠诚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幽默成分过低的缘故。因为理想主义在不同的国家里代表着不同的东西。正如所谓幽默感包括着许多不同的东西一般。……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今日之下的美国正在做有趣的拔河竞赛,二种成分都有相当高的分数,因此便产生了美国人特有的那种潜力。美国人的理想主义是什么,这问题还是让美国人自己去研究吧;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说的,他们对什么东西都很热心。从美国人很容易给高尚的思想或高贵的语词所感动这一点来说,他们的理想主义想必大部分是高尚的;但是有一部分也不免是自欺欺人而已。美国人的幽默感比之欧洲大陆民族的幽默感也有些不同,可是我的确觉得这种幽默感(爱好玩意儿和原有广博的常识),是美国民族最大的资产。在未来的重要变迁的时代中,勃赉斯(James Bryce,十九世纪末叶的英国历史学家)所说的那种广博常识,于他们将有很大的用处,我希望这种常识能使他们渡过危急的时期。我以很低的分数给予美国人的敏感性,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们能够忍受非常的事物。……一般说来,英国人好像是最健全的民族,他们的“现三梦二”,这是民族稳定性的表现。我以为理想的公式似乎是“现三 梦二 幽三 敏二”,因为理想主义或敏感性的成分过多,也不是好事。我以“敏一”代表英国人的敏感性;如果以为这个分数太低,那是要怪英国人自己的!英国人随时随地要露着那种忧郁的样子,我怎能知道他们究竟有什么感觉呢——欢笑,快乐,愤怒,满足?我们对于著作家和诗人也可以用同样的公式,现在试举几个著名的人物来做个例:莎士比亚——现四 梦四 幽三 敏四德国诗人海尼(Heine)——现三 梦三 幽四 敏三英国诗人雪莱(Shelley)——现一 梦四 幽一 敏四美国诗人爱伦波(Pce)——现三 梦四 幽一 敏四李白——现一 梦三 幽二 敏四 杜甫——现三 梦三 幽二 敏四 苏东坡——现三 梦二 幽四 敏三 这不过是我随手所写的几个例子。一切诗人显然有很高的敏感性,否则便不成其为诗人了。我觉得爱伦波虽有其不可思议的富于想像力的天赋,却是一个极健全的天才。因为他不是很喜欢做推论的吗?我给中国民族性所定的公式是:现四 梦一 幽三 敏三我用“敏三”去代表丰富的敏感性,这种丰富的敏感性产生一种对人生的适当艺术观念,使中国人很肯定地感到尘世是美满的,因此对人生感到热诚的爱好。不过敏感性还有更大的意义:它事实上代表一种近乎哲学的艺术观念。因这理由,中国哲学家的人生观就是诗人的人生观,而且中国的哲学是跟诗歌发生联系,而不比西方的哲学是跟科学发生联系的。这种对欢乐、痛苦和人生百态的丰富的敏感性,使轻快哲学有造成的可能;这一点可以在下文中看得很明白。人类对于人生悲剧的意识,是由于青春消逝的悲剧的感觉而来,而对人生的那种微妙的深情,是由于一种对昨开今谢的花朵的深情而产生的。起初受到的是愁苦和失败的感觉,随后即变为那狡猾的哲学家的醒觉和哂笑。 在另一面,我们用“现四”来代表浓厚的现实主义,这种浓厚的现实主义就是指一种安于人生现状的态度,是一种认为“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态度。所以这种现实主义使艺术家的信念变得更坚固,觉得这似乎朝露的人生,更为美丽。同时,也使艺术家和诗人不至于彻底逃避人生。梦中人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梦。”现实主义者回说:“一点也不错,让我们在梦境里尽量过着美满的生活吧。”但是这里的醒觉者的现实主义是诗人的现实主义,而不是商人的现实主义;那种趾高气扬,欣欣然走上成功之路的年轻进取者的大笑,也将失掉,而变为一个手捻长须,低声缓语的老人的大笑。这种梦中人酷爱和平,没有一个人肯为一个梦而拼命斗争。他会一心一意地和他做梦的同志一起过着合理美满的生活。因此人生的高度紧张生活即松弛下去了。此外,这种现实感觉的主要功用,是要把人生哲学中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摒除出去,它好似扼住了人生的颈项以免幻想的翅膀会把它带到一个似乎是美而实则虚幻的世界里去。况且人生的智慧其实就在摒除那种不必要的东西,而把哲学上的问题化减到很筒单的地步——家庭的享受(夫妻、子、女)、生活的享受、大自然和文化的享受——同时停止其他不相干的科学训练和智识的追求。这么一来,中国哲学家的人生问题即变得稀少简单,同时人生智慧也即是指一种不耐烦的态度——一种对形而上的哲学,以及与人生没有实际关系的智识的不耐烦态度。也指各种人类活动,不论是去获取智识或是东西,都须立刻受人身本身的测验以及对生活目标的服从。其结果即,是生活的目的,不是什么形而上的实物,而仅是生活本身。中国人的哲学因为具有这种现实主义和极端不相信逻辑及智能,就变成了一种对人生本身有直接亲热感觉的东西,而不肯让它归纳到任何一种体系里去。因为中国人的哲学里有健全的现实意识,纯然的动物意识,和一种明理的精神,因此反而压倒了理性本身,而使呆板的哲学体系无从产生。中国有儒道释三教,每一种教都是宏大的哲学体系,但它们都曾被健全的常识所冲淡,因而都变成追求人生幸福的共同问题。中国人对任何一个哲学观念、信仰、派别,都不愿专心地相信,或过分起劲地去研究。孔子的一个朋友对他说,他常常三思而后行,孔子诙谐地回答:“再,斯可矣。”一个哲学派别的信徒最多不过是一个哲学的学生,可是一个人则是生活的学生,或者竟是生活的大师哩。有了这种文化和哲学,最后结果,就是中国人和西洋人成了一个对照,中国人过着一种比较接近大自然和儿童时代的生活,在这种生活里,本能和情感得以自由行动;是一种不太重视智能的生活,敬重肉体也尊崇精神,具有深沉的智慧、轻松的快活和熟悉世故但很孩子气的天真,这些成了一种奇怪的混合物。所以归纳起来说,这种哲学的特征是:第一,一种以艺术眼光对人生的天赋才能;第二、一种于哲理上有意识的回到简单;第三,一种合理近情的生活理想。最后的产品就是一种对于诗人、农夫和放浪者的崇拜,这是可怪的。三、以放浪者为理想的人在我这个有着东方精神也有着西方精神的人看来,人类的尊严是由以下几个事实所造成;也就是人类和动物的区别。第一,他们对于追求智识,有着一种近乎戏弄的好奇心和天赋的才能;第二,他们有一种梦想和崇高的理想主义(常常是模糊的、混杂的,或自满的,但亦有价值);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能够利用幽默感去纠正他们的梦想,以一种比较健全的现实主义去抑制他们的理想主义;第四,他们不像动物般对于环境始终如一地机械地反应着,而是有决定自己反应的能力,和随意改变环境的自由。这一点就是说人类的性格生来是世界上最不容易服从机械律的;人类的心思永远是捉摸不定,无法测度,而常常想着,怎样去逃避那些发狂的心理学家和未有夫妇同居经验的经济学家所要强置在他身上的机械律,或是什么唯物辩证法。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总之,我对人类尊严的信仰,实是在于我相信人类是世上最伟大的放浪者。人类的尊严应和放浪者的理想发生联系,而绝对不应和一个服从纪律、受统驭的兵士的理想发生联系。这样讲起来,放浪者也许是人类中最显赫最伟大的典型,正如兵士也许是人类中最卑劣的典型一样。读者对于我以前的一部著作《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一般印象是我好似在赞颂“老滑”。现在我希望读者对这一部著作的一般印象是:我正在竭力称颂放浪汉或是流浪汉,我希望在这一点上我能成功,因为世间的事物,有时看来不能像它们外表那么简单。在这个民主主义和个人自由受着威胁的今日,也许只有放浪者和放浪的精神会解放我们,使我们不至于都变成有纪律的、服从的、受统驭的、一式一样的大队中的一个标明号数的兵士,因而无声无臭地湮没。放浪者将成为独裁制度的最后的最厉害的敌人。他将成为人类尊严和个人自由的卫士,也将是最后一个被征服者。现代一切文化都靠他去维持。造物主也许会晓得当他在地球上创造人类时,他是创造了一个放浪者,虽是一个聪明的,然而总还是放浪者。人类放浪的质素,终究是他的最有希望的质素。这个已造成的放浪者,无疑地是聪慧的。但他仍是一个很难于约束,很难于处置的青年,他自己以为比事实上的他更伟大,更聪慧,依然喜欢胡闹,喜欢顽皮,喜欢一切自由。虽然如此,但亦有许多美点,所以造物主也许还愿意把他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正如一个父亲把他的希望寄托在一个聪慧而又有点顽皮的二十岁儿子的身上一般。我常想他可也有一天情愿退隐,而把这个宇宙交给他的儿子去管理吗?……以中国人的立场来说,我认为文化须先由巧辩矫饰进步到天真纯朴,有意识地进步到简朴的思想和生活里去,才可称为完全的文化;我以为人类必须从智识的智慧,进步到无智的智慧,须变成一个欢乐的哲学家;也必须先感到人生的悲哀,然后感到人生的快乐,这样才可以称为有智慧的人类。因为我们必须先有哭,才有欢笑,有悲哀而后有醒觉,有醒觉而后有哲学的欢笑,另外再加上和善与宽容。我以为这个世界太严肃了,因为太严肃,所以必须有一种智慧和欢乐的哲学以为调剂。如果世间有东西可以用尼采所谓愉快哲学(Gay Science)这个名称的话,那么中国人生活艺术的哲学确实可以称为名副其实了。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有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惟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的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一个五十岁的商人,本来可以退隐,在我看来不是哲学家。这不是一个偶然发生的念头,而是我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当人类渲染了这种轻快的精神时,世界才会变得更和平、更合理,而可以使人类居住生活。现代的人们对人生过于严肃以充满着烦扰和纠纷。我们应该费一些工夫,把那些态度,根本地研究一下,方能使人生有享受快乐的可能,并使人们的气质有变为比较合理、比较和平、比较不暴躁的可能。我也许可以把这种哲学称为中国民族的哲学,而不把它叫做任何一个派别的哲学。这个哲学比孔子和老子的更伟大,因为它是超越这两个哲学家以及他的哲学的;它由这些思想的泉源里吸收资料,把它们融洽调和成一个整体;它从他们智慧的抽象轮廓,造出一种实际的生活艺术,使普通一般人都可看得见,触得到,并且能够了解。拿全部的中国文学和哲学观察一过后,我深深地觉得那种对人生能够尽量的享受,和聪慧的醒悟哲学,便是他们的共同福音和教训——就是中国民族思想上最恒久的,最具特性的,最永存的叠句唱词。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无聊……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林语堂


编辑推荐

《生活的艺术》讲述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幽默大师林语堂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诠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在他的笔下,沉重的肉身转化为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纵有旋涡急流,风仍逍遥自在,人世是唯一的天堂,宇宙是无知,人生是笑话,是无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选择,创造出生活的艺术,让遮蔽的心灵走向澄明,让卑微的灵魂走向高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活的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生活的艺术

一本好书,虽然取了一个俗气的名字。
在开往世博的火车上,我带了这本书解闷。
见到的同事,都讪笑着说,哇,你居然看艺术人生。

看艺术人生这档节目,我的朋友们都认为是比较没谱的事情。
总要刨根问底打听嘉宾家里死过谁小时候是不是要过饭。
我要是嘉宾我就跟主持人对着挖,你父母健在否,你祖父祖母健在否?
都健在?k,那你曾祖父母总不会还健在吧?那他们疼你不,你哭了没,想他们没?

幸好,这本书只有一个俗气的名字,内容却是雅到了极致。
说雅,又不是故作风雅,字里行间都挥洒着作者的写意,传递出林语堂先生对于传统中国人生活的通透的观察。

读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常常想起无往而不乐的东坡,想起人生贵适意耳的张翰。

在庸庸碌碌的外表下,中国人自有别样的风骨在。

林语堂先生说: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这话不假。

中国人的生活,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馨和友谊,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般的闲适与宁谧,有王子猷雪夜访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洒脱与淡然,
这些原本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与血液里,潜伏在我们心底的。

然而。
西方走过的弯路,我们不但未能避免,反而变本加厉。
就如某教授指出的:现在社会有三大毒瘤,消费主义、性解放、成功学,而且我们是毫无防备。
中国人经过满清文化禁锢,五四运动,文革等浩劫尚未恢复的精神,尚未恢复,又将遭受重创。

能沉下心来读读这本《生活的艺术》,就会了解曾经有过这样一类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们也叫中国人。

很奇特。

真的。


警句摘要: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有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的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幽默大师林语堂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诠释中国人“生活的艺术”,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读林语堂的书其实是种享受。我们现代城市人的生活太过繁忙,早被遗忘的轻松悠闲古哲学现在读读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反省人生的意义。或许人生不会再迷失,不会再像行尸走肉般机械的生活。


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一书集中了林先生对人生、生活、文艺的精彩见解,很值得一读。


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题目本身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盘踞在脑海,在心头很长时间了,顽强而固执。哲学天才维特根斯坦说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只能保持沉默,信之!
艺术是不是扩于维氏之不可说之列?我不知道。
小子以为,艺术只在东方。东方只在华夏。所谓艺术是一种让心灵飞翔的翅膀,是一道永不熄灭的电光,是无限扩大知道把宇宙收入囊中的魔法袋。
所以,中国人最艺术。


林先生在漫长岁月里对一些事情和自己生活的看法和感悟,他在序言中就很明白的说明不以某一约定俗成的正确的或者错误的社会价值观为标准,只是生活感受,看着有所体悟就行——而事实上能从其感受中有所体悟都已经是多么难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将生活过得更有诗意的书,如何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守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偏离轨道,坚守从心出发寻找自我真爱的书——真是是“生活的艺术”,令人受益匪浅。


因为最近辞了工作,做的小生意要推迟到六月,基本就是闲赋在家。因为家附近有一个著名的湖,所以买了一堆的书为了满足一下湖边读书的愿望。
这本《小王子》是我盼望了蛮久的一本书,以前一直以为是一个挺美的童话。以为是写一朵小花爱上了一个王子,而后与之分离,一直感伤。
看完以后,才发现虽然故事很平淡,却有非常深刻的道理。书里的狐狸说得很好:只要用心去看主不能看清。本质的东西肉眼是看不清的。有时候,当我们长成大人,就很习惯用自己的经验和直观去判断问题,从而失去了最原始的本真,而不能将问题看得清楚。
“正是你为玫瑰逝去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如此重要。你不该忘记,对你眷顾过的东西,你永远肩负责任”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这样肩负责任,我们的生活不是将变得更加美好吗?


两脚踏东西方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的作品无论何时看都是那摩经典,反复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也是很好的选择。生活就是艺术,我们要优雅的生活,做个真正的生活家。


很好的一本书。全书诠释了作者的一种生活哲学观,教我们如何艺术的生活着,生活在这个其实充满诸多趣味的世界上,用心,努力的去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天书,每个人一生都在学。
生活需要艺术,读过这本书受益匪浅,只能说生活不是我们想像中那样难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只要你用心去学,你会发现生活可以过得很可爱很愉快。大师的书中,有很多你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每看一章我都觉得我的生活有很多值得自己改善的地方,现在还没看完,总觉得这本书需要细细品读才能体会其中真谛。
喜欢读书的人都值得拥有一本这样的书。


这本书用朴实的语言让我见证了生活的艺术,带我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大师的幽默语言,智慧,心态,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是买的第二本了,送人。看国学,应该看看胡适、林语堂等同时代的大师作品,妙趣横生。因为,他们既通古文,又善用白话文,所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林语堂是国学大师,本书他娓娓道来关乎如何快乐生活,极具哲理性。


一直想看的书,林语堂分析了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很透彻,值得一看。


生活是一种艺术,只可惜,林先生生活在以前,活在台湾,如果他生在当下的大陆,该怎么想呢?


可以从大师的角度看下人生,很好,价格非常给力


生活的艺术是是艺术家的艺术,我等草民每天思考是如何买到更便宜的生活用品


看看林语堂是如何品位生活的。


看这本书着实费了不少脑细胞,中途不止一次重返之前所看的再次深读,如果疑问太多,而不去解决,以致会越发难理解。
书的思想起点很高,尽管有很多我到现在都做不到,但正在慢慢的沉淀内心,艺术的生活!


林语堂以幽默的笔调写了中外文化的不同,非差有意思。我从中发现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了O(∩_∩)O~


是帮朋友带的一本书。语堂先生的书先前也读过一些,非常的喜欢,这次虽则没有自己购买,但下次可以借来读读,相信语堂先生会告诉我们很多生活的艺术吧。


林语堂的幽默是有点滑头的。


不错的一本书,书中的生活虽然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生活中的许多细节,稍加处理,便会带给自己美丽愉悦的心情,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对待生活的态度。遗憾的是书中的字太小了一点。


人在自相矛盾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复杂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是艺术的,生活是生活的,要让生活美丽,请把它想象成你的情人


生活的艺术,不错。大师的作品呵


阐述生活中不同人不同的心理


就是纸张有点透,需要慢慢的品味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读生活的艺术,艺术的去生活,可以吗?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生活的艺术在自身的涵养,不是钻营。


这个书还没怎么看,但还觉得不错,生活确实很是一门艺术


生活的艺术就在这,需要你自己去发现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细细体味。


艺术生活,感悟生活


没有华丽的文字,用最朴实的语言,他的切身体会,让我们更认知生活和它生活的意义。


因为我上班的公司在林语堂的家乡,所以当客户到我们公司参观时我们都会带他们到林语堂纪念馆参观,常常不知要说些什么,有了这本书,可以说的话就多了


以前想买书一般都是要先在个电子版初读一下,发觉不错才买。但是林先生的作品则不用这样子,因为我很喜欢林语堂先生的作品。
这本书不错,纸质,字体排列,感觉很好,还5.5折,很高的信价比呀...


不错,折扣很超值。
林语堂文集。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生活在繁华都市的我们来说就像是一股清泉,静静流过。我们不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诗意地生活。 书内容引经据典,文字富有内涵。。可一读再读


书的质量不错,和想象中的一样,大师的文章更不用说了,一直很喜欢林语堂的作品


买来后刚看了几页,不错。需要静下心来认真体会。平日里忙碌,没有时间沉下心来看些东西,这本书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是买给初中生看的,我给她介绍了林语堂,她才看的,呵呵,因为我不在家,所以也不知道看完没。


爱生活,爱大家


无他,只因为是林语堂先生的书。


中英文版的都看了一些,译得还不错。林语堂先生的见解也很独特,有启发!


典型的林语堂风格


林氏公式:理想主义+现实+幽默+梦想=中国人理想人格


书还没看,内容之前看过,静心读,会是一种享受。


生活的形形色色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还在拜读中,书的质量很不错~推荐


大师指出了生活的真谛!


这本书是给儿子买的,买回来之后我先看了,比较喜欢,大师的语言很幽默。


但却能真正懂得生活


刚收到,还没有读。林语堂的不会错的


喜欢林语堂,很好看!受益颇多!


刚收到,还没看。不过很喜欢林语堂的书。


林语堂的 喜欢呀 这个版本不错


装帧精美,纸张厚重,排版清晰,封面设计简朴而不失趣味。作为林语堂之名作,内容就不做赘述。


学会生活


大家手笔,值得一看。感悟生活,幸福生活。


老头挺幽默,挺有意思,要努力活得这么洒脱


很好的书,幽默,相信你会喜欢!


还没时间看,不过既然是名家的作品,应该是很不错的,算是慕林语堂的名而买的吧!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后,对中国的传统有兴趣,大师作品,推荐!


被人抢走了,应该会不错


书写的很好,不同人看感觉会不一样


非常喜欢这一本说,买的时候也特便宜


书中自有黄金屋,独此种书确是享受!


书买了几个月,只随便翻了翻,还没顾上细看,等读完再详评吧!


雅致的美,曾经的中华。


這本書值得推薦,個人蠻喜歡的


适合20多岁的人看


我是个不怎么会说话的人,正好学习一下呢


周末无事时看上几篇,思索以往没想过的问题,很棒的一本书


大师作品不是盖的!篇篇精彩,道理深刻,引发思想的碰撞!很过瘾!


买的书太多,随便翻了翻,感觉很好。留着慢慢读


昨天中午下的单,因为上海就有货所以今天上午就收到了,书还是封着的,这次的服务很好,非常满意!希望每一次的购物体验都这样好!


书很便宜,很喜欢


便宜,书大!


排版不是很好,不过还说的过去。


本书里有非常多耐人寻味的话,很值得读者阅读思考,非常好!


价格很实惠,内文还没仔细读,不过大师的作品,应该不错


大师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


林老的文字,自然喜欢的紧


感觉挺好,别人推荐的


不错,静下心来看


林老先生的经典作品,适合静下心来研读


书很好服务也比较周到


没什么可说的,经典


这本书卖得很超值!!!!!!!!质量也不错。说实话真的挺很满意


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阅读、了解


好书,值得一看,帮别人买的。。。要强调的是快递员真的很好!下很大的雨还是给我送来了在这里还要再谢谢他!


不错,书很好。很适合放松的心情下看。


古典的装帧设计,经典的内容与语言,值得收藏的一本书。不愧是大家,现在很难再有这样的书出现了。


帮朋友买滴,她看完我看


尚未拜读大师之作


大师的经典作品,必须拜读。


不愧是国学大师!


大师的作品,一直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