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张少林,房保国,刘素芳,胡锡庆,叶青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

张少林,房保国,刘素芳,胡锡庆,叶青  

页数:

249  

字数:

188000  

内容概要

1998年《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具体的内容包括进行调查研究、到香港的有关机关考察、召开各种研讨会、发表有关系列论文、撰写论文集和学术专著等。《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一书正是其中学术专著之一。它从中国审判方式改革等多种角度,对中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作了探讨和研究,有特色,也有新意。

作者简介

胡锡庆,华东政法学院教授,从事刑诉法学、证据学、律师学等教学和研究。现任华东政法学院刑诉法教研室主任、 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兼任全国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上海分部客座教授。主编《新编中国刑事诉讼法学》、《诉讼证据学通论》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概述 一、刑事审判方式和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二、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 三、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目标模式及主要内容 四、改革刑事审判方式应坚持的原则 五、改革刑事审判方式应树立的司法观念第二章 从刑事审判方式历史沿革看改革的必要性 一、弹劾式诉讼模式 二、纠问式诉讼模式 三、混合式诉讼模式 四、不同诉讼模式的利弊比较 五、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模式选择第三章 从两大法系审判方式的发展走势看改革的必要性 一、英美法系审判方式及其特征 二、大陆法系审判方式及其特征 三、二战以后两大法系审判方式的发展走势 四、对我国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启示第四章 从现行刑事审判方式的缺陷看改革的必要性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审判方式概述 二、1979年刑事审判方式价值之理性评析 三、1996年刑事审判方式改革述评 四、现行审判方式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五、进一步完善现行审判方式的必要性第五章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诉讼价值:价值取向的基础 二、价值均衡:价值取向的总体目标 三、价值选择:价值取向的冲突调整第六章 刑事审判若干原则和制度 一、不告不理原则 二、直接原则 三、庭前证据展示制度 四、当庭质证原则 五、当庭认证原则 第七章 刑事辩护形态评析与陪审员制度第八章 法官的诉讼地位和职能第九章 刑事审判程序的运作第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若干改革的思考第十一章 刑事裁判方式改革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