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

何小锋、韩广智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作者:

何小锋、韩广智著  

页数:

453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经济科学中,金融学无疑是最显赫的富矿,而以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为主旨的投资银行学,则是其中最璀璨夺目的宝石。然而这门学科引进中国不过十年时间,其华丽的外表、复杂的内涵,至今让人难识真面目,有待于莘莘学者去不断挖掘。.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投资银行学在理论上研究投资学、公司财务、资本市场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公共政策理论、金融工程理论等学科;在业务上,投资银行学研究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并购重组、信托投资基金、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内容;在方法上,投资银行学运用各种经济计量与统计分析、经济与财务分析、比较分析等复杂手段。

内容概要

  在经济科学中,金融学无疑是最显赫的富矿,而以研究资本市场的运作为主旨的投资银行学,则是其中最璀璨夺目的宝石。然而这门学科引进中国不过十年时间,其华丽的外表、复杂的内涵,至今让人难识真面目,有待于莘莘学者去不断挖掘。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投资银行学在理论上研究投资学、公司财务、资本市场理论、金融中介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公共政策理论、金融工程理论等学科;在业务上,投资银行学研究证券的发行与交易、并购重组、信托投资基金、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内容;在方法上,投资银行学运用各种经济计量与统计分析、经济与财务分析、比较分析等复杂手段。可以说,投资银行学是创新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专业性与多样性和谐统一的典型知识领域。  纵观中国资本市场15年的发展历程,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什么是“渐进式”?坊间有很多描述和总结。在我的眼里,就是利益格局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发展的过程,即在对现有的利益格局不满意的情形下,作出某些资本市场的“创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利益格局;新的利益获得者自然要维护这个利益格局,因此维护一定时期的稳定性;但由于此格局的发展充满矛盾和变化,暂时平衡的格局又自我演化出越来越多的不平衡因素,新格局又被越来越多的不满动机所突破,从而又通过资本市场的创新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这种渐进式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是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关系。非身在其中,难以知味;但陷在其中,又往往不觉其味。  何以见得?最典型者表现在证券发行市场上。几年前我曾经提出“IPO悖论”,正是股票发行市场的自相矛盾、似是而非现象的总结。中国某个地方的真正优秀的企业如果要争取上市,眼前横亘着两大关口,一道是政府审批关,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一道是市场考验关,往往过了前一关,第二关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失去了,能够过了两大关的企业可能只有1%的成功率,真是“一将成名万骨枯”。  就谈第一道关:政府审批关。某个优秀的地方企业面对的是三座大山:第一座是包括中央政府的各个机构;第二座是省、市一级政府的各个机构;第三座是有关中介机构(如审计机构、评估机构、法律机构、承销机构、公关顾问等),他们都依附在政府身上享有某些行政特权。就谈第一座大山,一般由三座山峰组成(例如三个政府部门),每个部门都会有三级机构(例如部、局、处级机构)“经手”申报企业的材料,其中一级(例如“处”)就会有三个平行机构的话语权,每级又会有三层级别的人(例如处长、副处长、主办人)过手;要“活动”每一个人都要经过三个左右的“中间人”穿针引线;每结识一个人都要应酬三次,每次应酬(连吃、喝、玩、乐带出差费用)平均在3000元以上。这样就要花费(2187×3000元)=6561000元。  这就是我所总结的“溜不溜”(谐音“656”万元)现象。企业就像一条狗被人们反复“遛弯儿”。这656万元只是台面上花的钱,都是有发票可报销的。如果加上台底下花的钱,则可能要加10倍(且看“王小石事件”)。如果这个企业“溜顺”了,有幸成功上市,那么这笔几千万的费用或者入发行主体的账,就必然引起做假账;或者入控股股东的账,就必然要“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以符合其经济利益补偿的原则。这些费用(或收益)都是围绕“行政特权”展开的,在经济学上就叫做“租金”,整个过程就叫做“寻租”(rentseeking)。  上市公司花费了“租金”,必然就要争取“超额利润”。于是乎,整个体制被设计为:发行价(计划价)与交易价(市场价)之间必须有巨大的“价差”(pricespread)。既得利益阶层就可以从中各得其利,从而维持一种利益平衡。至于企业,在现有体制下只能“愿打愿挨”。  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要申请上市,在证明其“真正优秀”的过程中,被这么反复“遛弯儿”(其实是一种折磨),人财物颇有损耗,等到证明完毕——批准上市时,这个企业已经是满身伤痕,它已不是“真正优秀”的企业了。所以这个冠冕堂皇的“证优”过程其实是“证伪”过程——这就是“IPO悖论”!假如这个企业真有“不败之身”,能够持续优秀,从而符合“配股”条件,则其大股东(国有股、法人股的股东)则可能要花10元/股的价格(稍低于市场价,后者可能是12元)买配股;但是如果他以后要卖这些股,只能以3元/股的价格(以每股净资产考虑定价)。这么离奇的事,在我们的制度框架下,被各方认为是“无异议”的。这种格局显然蕴藏着不平衡的因素,因而是暂时的,必然要被新的格局所取代。时代毕竟是进步着的,不断的创新是资本市场的生命力,我们的资本市场只能用这么一句话来总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总体上的“螺旋式上升”,不排除在局部上可能表现出某种倒退。例如,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的“创新”路程就更艰难。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说目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有待“创新”,还不如说有待于“复辟”。因为,现在基本上是空白状态的产业投资基金在13年前就已产生,当时以“淄博基金”为代表的“老基金”就有60多个,分布在全国各地。“中农信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是1992年由国家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产业投资基金,我曾经是它的策划人、申报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之一。而现在正在难产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即使出台了,也做不到13年前的公募发行和上市交易。这是为什么?说白了,利益——特权格局已经变化了,僵住了。  什么是大学问?研究史无前例的中国特有的资本市场的原创性理论,能够扎扎实实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就是大学问。这是中国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和挑战。套用一句马克思引用《伊索寓言》的话说:“这里就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吧!”从90年代初开始,北京大学的教师和研究生们就开始研习投资银行知识。他们不仅如饥似渴地吸吮来自外国的相关知识,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性,甚至亲赴实践领域学习操作,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拓展。正是这种长期“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使投资银行学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成为一门以理论的原创性和案例的亲历性相结合的经典课程。我们总结的“以资产经营的一般模式为基石,以对企业和资产的现金流?进行分析为中心,以广义资产证券化和企业重组为两条主线,以投资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为两条辅线”的投资银行学理论体系和框架,声名渐远,广受认同。  本丛书包含投资银行学最具特色的九个专题,作者群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金融学博士的组合,亦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我们推出这八本书,作为北京大学金融学研究生、本科生和进修生重要课程的总结,祈望与同行们及有志者交流,并得到积极的反馈和升级。  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编辑们的辛勤工作以及广大读者的热心支持!                     何小锋                  2005年末于未名湖东畔

作者简介

  何小锋,男,1955年生于广东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七七级)。先后获北大经济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年毕业后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1986年至1989年,赴香港新华社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并继续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工作。
  1992年至1998年,在香港进行投资银行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
  1998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开设投资银行学、资本市场研讨、投资学、中国证券市场等课程。
  1997年,在国内较早开设投资银行的专业课程,被北大学生公认为“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1999年9月,在何小锋教授的提议与资助下成立国内第一家投资银行学术网站-投资银行大师(www.ibmasters.com)。
  2000年8月,何小锋工作室成立。
  2001年6月,任山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2001年11月,成立了北京大学青年投资银行学会,任理事长。
◆主要业绩
1997年何小锋教授在国内较早开设投资银行的专业课程,受到北大同学的热烈欢迎。在教学中,何小锋老师及其研究小组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投行专题研究、网上课堂、国内外知名投行人士专题讲座……。在课堂内外,通过同学的积极参与,投资银行理论与实践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教授方式,何小锋教授被公认为"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1999年9月,在何小锋教授的提议与资助下成立国内第一家投资银行学术网站-投资银行大师(www.ibmasters.com ibmaster@263.net xfhe@sina.com)。以网站为阵地,我们传播投资银行理论与专业知识,追踪投资银行学的最新发展,借鉴国外业内经验,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2000年8月,何小锋工作室成立。主要成员包括何小锋教授所带的博士生、硕士生及一些投行业内人士。
2001年6月,山河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何小锋任董事会主席,多名工作室成员担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前,何小锋工作室的成员深入研究了香港及大陆证券市场,为上市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山河控股的上市成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一改以往国内投资银行人才培养要么缺乏理论知识或者限于纸上谈兵的片面方式,开创了学以致用、双向学习的新型方式。同时在长达一年多的上市准备中,何小锋工作室的人员经受了资本市场的考验,初步成为投行领域的专业人才,引起教育界、投行业的关注。
2001年9月,何小锋工作室组织、参与奥运金融工程项目,现已产生阶段性研究成果。该项目受到北京大学及北京市奥委会的支持,并引起港澳地区金融界的关注。
2001年11月,在何小锋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青年投资银行学会,何小锋教授任理事长、黄嵩为会长,并出版了会刊-《投资银行学研究》,吸引了又一批硕士生、博士生成员。
2002年1月,针对中国投资银行存在的问题及我国金融业的现状,去年投资银行学会提出在国内应该有合伙制银行的新观点,现已展开调研与相关实践。
◆主要研究经历
  第一,早期研究"劳务价值论",从外延扩大了劳动价值论,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第二,八十年代研究"国际价值论",建立并论证了在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基础上的"比较价值原理",在国际贸易理论上独树一帜,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关著作曾获北大首届社科成果奖。
  第三,研究"投资价值评估论",为利用外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所编教材和开设课程适应了教学的需要,有关论文曾获北京大学首届优秀论文奖。
  第四,研究"国际投资理论",在北大首开"国际投资?quot;课程,特别是在投资基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在九十年代初期引人注目,此外对香港金融的研究论文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第五,研究"投资银行学",在投资银行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作出了很多首创性的工作。1991年作为惟一的外聘专家参与了中国第一家基金--淄博基金的筹备工作,是淄博基金的章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起草人。1992年作为《中国证券市场(1991)、(1992)》的常务编委,推动了中国第一本证券年鉴的产生。1993年,作为发行总顾问代表,参加了"三亚地产投资券"的策划、发行和上市工作,这是中国第一个地产投资证券品种。1994年,作为责任人,成功完成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在香港"借壳上市"的项目,为国内首次成功的案例。1995年,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为新乡电厂的TOT项目的海外投资方组织银团贷款5亿元。
最近,发表了大量关于投资银行学和"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论文,并主持编写了《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此外还写出一批投资专题研究报告,在国内有显著影响。

书籍目录

序言:告别江湖式的资本市场 第一章 资本市场运营的理论分析框架  1 资本市场运营的经济学分析框架   1 资本市场运营的对象   2 资本市场运营的环境约束   3 资本市场运营的目标   4 资本市场运营的一般方法   5 资产运营视角下的经济学 2 无形资产市场运营的一般模式   1 无形资产运营对象的性质   2 无形资产运营的环境   3 无形资产运营的目标   4 无形资产运营的方式   5 总结性的逻辑框架  3 信息、市场规模、治理制度和信托金融   1 信托金融的提出   2 信托金融分析框架的构建   3 信息、市场规模、治理制度和信托金融   4 模型的政策含义 第二章 资产现金化  1 资产现金化的经济理由  2 现金资产现金化:QFII和QDII之间的机会   1 现金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   2 QFII和QDII的经济合理性   3 QDII:一种构想   4 中国实施QFII制度的功能悖论   5 QDII与QFII的盈利模式分析  3 实体资产现金化:资产出售的分析框架   1 实体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   2 资产出售的分析框架:许荣茂案例的一个猜想  4 证券资产现金化: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赎回和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   1 证券资产现金化的可能路径   2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赎回中的效应   3 产业投资基金中的证券资产现金化……第三章 资产实体化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第五章 资产信贷化第六章 一个综合分析框架:企业并购融资模式的选择第七章 资本市场运营的门道: 中航油、安然、德隆案例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是北大投资银行学丛书之一,共分七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资本市场理论与运作 PDF格式下载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流程优化起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保证安全生产、减少污染等作用,今天我就想谈一谈对流程优化项目如何做的理解。
我认为,流程优化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建立流程框架,流程梳理及诊断,流程优化。以下我将详细谈谈我对这三个步骤的理解和认识。

一、建立流程框架

构建流程框架本身是一个理清企业管理结构的过程。通过从企业一级流程框架逐渐往下分类分级细化,形成二级、三级直到完整的企业流程清单。其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体现流程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关联性,又清晰的界定流程间的边界。

企业的一级流程框架反映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体现的是从企业最高管理层视角对企业的整体认识。这张总体框架图既能反映企业的业务运作特点,又能突出企业的战略或核心竞争力,反映企业各业务领域的定位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从一级流程总图分解细化形成流程清单,根据客户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将一级流程总图分解到二级、三级甚至四级流程清单。对于级别的划分,我觉得遵循的依据是:二级流程清单是按照每个业务的价值链进行拆分出的大类;三级流程清单是各部门职责的体现;四级流程清单是各岗位之间的交叠与接口。

以典型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为例:

1、其一级流程总图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土地二级开发、管理类辅价值链流程等三大类;

2、然后对不同的一级流程大类按照其业务的价值链进行拆分,得到二级流程清单,即,

a)土地一级开发二级流程清单为前期考察、可研阶段,中期组建合资公司、办理控制性详规阶段,后期土地开发、拍卖、后评估阶段;

b)土地二级开发二级流程清单为项目投资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设计管理,工程管理,经营管理;

c)管理类辅价值链流程二级流程清单为战略及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审计管理,合同法务管理等;


讲了最基本的投资理论和思路,但是具体的方案没有深入下去,当然也不可能讲的很细,不然他靠什么混呢,呵呵,对于其中的一些法律问题,由于05年已经有了新的公司法,所以已经不存在相应的法律问题,但是本书是06年出版的,并且最近再次印刷,应当相应的做一些修改,但是没有,所以不能不说是一点遗憾,其他都还好,可以了解资本运作的基本原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的体系化和理论化一些。


内容很充实,通俗易懂。北大投资银行系列的书还是很不错的。


这个本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配合有案例,非常适合资本入门的朋友


对想了解资本运作的人帮助很大


内容还行吧,当作理论看还是不错的


理论专著


早就到了,一直没有时间来给评,书是替朋友买的,听说是很好,快递公司服务态度也很好,因为换地址的关系,又很麻烦,不过快递公司也很好的给处理了!


男朋友让买的,全英文版,在国外可能得五六百,在国内才几十块钱,还真是值啊!


价格还行,感谢单位支持,


帮朋友买的,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简单易懂,对于初级入门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非常不错的教科书,很难才买到的!


刚拿到手粗略看了下 至少内容安排上逻辑清晰 很有兴趣读下去


经典之作,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建议购买一本。


书已经初读,印刷质量很好


速度很快,当天订第二天就收到了。


给老公买的,他还很喜欢


正在看,值得推荐哦


内容还没看呢,希望卖家下次发书的时候注意些,这次就不退了,鉴于卖家的发货速度快,还是给好评吧


看了一半,才来评论,非常好的浅显易懂,逻辑清晰


书很好,快递很给力,还会再来的


很好的书,非常有价值。是作者真实的学问和探索。


关键是便宜


看了几页,挺深奥的没有基础看起来有点费劲!


质量不错,速度快


这就是我梦魅以求的书


全面、透彻。


老公现在研究资本经济,他认为很好,还买了一本配套的案例。


本书内容相对理论化 其应用意义不大 专业性 针对性比较强 学金融专业的朋友可以看下


质量不错,价格也公道。


刚开始看,我这外行看起来有点费力。跟案例结合起来看会好一些。


还没看,教授推荐的应该不错。


书的内容还好,不过比较专业。


里面的案例选的还不错,文字的组织上有点繁冗,还能精炼些就好了,呵呵


内容不错专业化强


好书,就是贵了些


货收到了,还是不错,


可能依然是我本人自己知识面不够,字太密了,最主要是难懂,不是修读经济学及对股票看得懂的人看这些书,绝对可以成催眠的作用


理论性太强,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这本书从理论解度上来讲还是很不错的,如案例更贴切些更好。


不怎么样,建议别买


看在书本内容不受影响,我就忍了。只是这外观太丑了,顶端发霉!


定了两次都**缺货当当库存怎么管理的?????????????????????还能不能干了啊???!!!!!!!!!!!!!!!!!!!!!!


1、10月10号上午下单,10月14日才到,货就在成都当地,成都市内寄了4天才到,简直是**!2、邮政还不送货,送张单子到门卫室,也不通知一声,单子上明明有手机号。还自己跑到邮政营业厅领书!当当网真的**,以后再也不会在当当网买书了,大家看着办吧!


书写得一般,没太大收获。


内容挺实用的,作者的写法也通俗易懂,没有很多大学专家立意要把书写的大家都看不懂的模式。关于资本市场上存在的现金化、实物化、证券化、资产化都做了深入的解释,这本书是纯理论和介绍作用的,另外一本资本市场案例则是全部对资本市场的案例进行剖析的,可为各有侧重吧。书刚买了一天就看完了3章。像我这样的外行阅读也没有什么困难,是本好书。。。喜欢的朋友可以一阅,推荐。。。


理论与运作这个书实际还是偏思想和理论,应该可以得出一种基本的思想来,还得再看看,最好成为自己的思想才好!


内容挺有帮助的 大家可以看看


买了两年了最近才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虽然出版已有几年了,对现在的资本市场现状内容还是没有过时,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兼具理论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企业的投资高管和专业投资人士阅读。


挑有用章节的看看,还有收获。不用全读。


内容读到后面有点难理解啊,感觉好像脱离了实际


书本将整个资本运作的内容划分成好几个模块,比较容易记忆,链接很好,但是内容比较理论,看完后总是感觉没有深入分析,停留在表面上。


看完目录,书还来不及看,感觉还可以。


不过还没看,但总其他的这个系列的书看,这个系列的书一般。


1、2006年出版的,一些内容需要更新;2、案例少;3、可操作性弱;4、理论堆砌;


书面不是很干净 有种积压库存书的感觉 封面有划痕 特别破但是应该不影响内容。帮别人买的, 现在正在看。


上他的课课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获很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