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笛子基础教程

张维良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
出版时间:

2000-1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  

作者:

张维良  

页数:

204  

前言

  随着本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像琵琶、二胡一样,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演变的历史性过程。无论是老一辈演奏家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陆春龄,还是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为创建和发展新时代的华夏笛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使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以民间式的师徒传承,或学院式的综合教学作为基础的。如果不仅仅满足于现在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着眼未来,那就不难发现,在目前的竹笛教学中,尚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编写更为科学的训练教材。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就很有必要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本世纪竹笛发展的几个阶段,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清楚将要向哪里去。  一、民间熏陶、口传心授  民间音乐无一不是源于民众,源于生活,以民间熏陶、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竹笛也是如此。前面提到的几位笛界前辈,大多生于本世纪初,又大多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同时由于艺人的传授和自己的苦心摸索,使他们各自建立了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冯子存先生,他出生在山西原阳县,因家境贫寒,从小就随哥哥一起干活学艺。后又为生活所迫,随哥哥一起走西口,流落到内蒙古包头一带。经常是白天干活,晚上随地方戏班子一起演出。经过长期的磨炼,很快就学会了当地的许多民歌和戏曲。如:二人台曲牌《八仙庆寿》、《进兰房》、《耍女婿》、《十对花》、《拜十年》、《喜相逢》、《柳青娘》等。这些二人台曲牌后来都成为冯子存先生创作笛子独奏曲丰富的源泉,进而形成了自己热情奔放,并富有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的流派风格。又如:赵松庭先生,他生长在浙江东阳,从小在父亲的启蒙下,学吹笛子,同时还学唱昆曲和婺剧,如:《三五七》,《二凡》、《小桃红》、《拨子》、《芦花》等。这些民间曲牌都成为赵先生编写笛子曲的重要素材,形成了与冯老不同的,委婉细腻并具有江南特色的流派风格。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他们吹奏的音乐,除了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之外,还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音乐最为宝贵的是“情”,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是理想的境界。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问扬琼》一诗中写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就此语问扬琼”,对“唯唱声”的“今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前面提到的几位老一辈民间音乐家的演奏,则充分体现了以声带情,好像将音乐融人到血液中一样。不仅技巧娴熟,变化自如,而且字字传情,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内容概要

  随着本世纪以来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像琵琶、二胡一样,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演变的历史性过程。无论是老一辈演奏家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陆春龄,还是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为创建和发展新时代的华夏笛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使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以民间式的师徒传承,或学院式的综合教学作为基础的。如果不仅仅满足于现在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着眼未来,那就不难发现,在目前的竹笛教学中,尚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编写更为科学的训练教材。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就很有必要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本世纪竹笛发展的几个阶段,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清楚将要向哪里去。

作者简介

  张维良,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副主任。华夏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  1982年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获优秀表演奖(笛子组第一名)。  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二等奖。  1987年参加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获一等奖(集体)。  1987年演奏的《清明上河图》(箫与箜篌),获1987年国际放送基金大奖。  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  此外,还先后担任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荆柯刺秦王》等电影中的音乐独奏。  1987年、1992年、1995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过三次个人独奏音乐会。近年来还与香港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和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PIERRE.YVESARTA_UD等合演,并多次参加国际重大艺术节。  1995年6月录制的第一张个人激光唱片《箫的世界》荣获中国唱片金唱片奖。  近年来,先后出访菲律宾、奥地利、英国、毛里求斯、留尼旺、塞舌尔、法国、丹麦、德国、荷兰、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演出讲学获得成功。  发表的著作有:《笛箫演奏法》、《箫演奏法》、《箫曲集》。论文有:《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中国竹笛教学回顾与展望》、《张维良的吹管艺术》、《花泣》、《殇》、《别梦》、《喜相逢》、《问情》、《天幻箫音》、《问天》、《醉笛》。

书籍目录

前言一、笛子的起源二、笛子的种类1.梆笛2.曲笛3.低音笛4.调名称呼三、笛子吹奏的基本方法1.演奏姿势2.按指方法3.正确的口形4.风门、口劲、口风、位置的含义及掌握要点5.怎样吹奏各调音阶6.怎样呼吸与换气四、常用吹奏技巧1.轻吐2.单吐3.双吐4.三吐5.颤音6.滑音7.历音8.垛音、叠音、打音、赠音五、练习曲139首六、乐曲1.喜相逢2.春到拉萨3.五梆子4.黄莺亮翅!5.卖菜6.小放牛7.中花六板8.行街9.三六10.采茶忙11.早晨12.太湖春13.凤凰楼14.扬鞭催马运粮忙15.姑苏行16.脚踏水车唱山歌17.塔塔尔族舞曲18.朝元歌19.春风遍江南20.陕北好21.幽兰逢春22.列车奔向北京23.鹧鸪飞24.小八路勇闯封锁线25.大青山下26.鄂尔多斯的春天27.枣园春色七、附演奏符号说明表

章节摘录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竹笛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近年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与我们今天的六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应该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另外还有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音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侯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三号汉墓(公元前168年)中的两支横吹的笛;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的一号墓中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都足已证明笛子是比其他任何乐器都早几代的、最原始的乐器。  根据《吕氏春秋》、《玉海》等文献中记载的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笛的传说,以及从随县出土的两根竹制的横吹笛子推测,我国最迟在黄帝时代(公元前2400年)就已经有了竹制的笛子。到了汉、晋时期,根据音律学的理论制成了长短不同的笛子。晋书中载有笛子演奏家列和的一段话:“每合乐时,随声之清浊,用笛有长有短。假令声浊者用三尺二笛,因名日此二尺九调。汉魏相传。施行皆然……”。同时期的蔡荀、梁武帝等人,都曾作十二律笛。一根笛子一个律,于是“被以八音、施以七音、莫不和”。晋时已经有了“顺笛”(竖吹、管子里塞一块有槽的木头,一吹就会发音)和“手笛”(长九寸,类似当今的高音笛)。隋朝后,为了解决十二律笛过于繁琐的弊病,就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笛子,相当现代的十孔笛或十一孔笛。唐朝的吕才,制成“尺八”竖吹,在当时很流行。它随着唐朝的雅乐,流传到日本。与此同时,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贴上笛膜以助声,他也是最早谈论笛子贴膜的人。到了宋朝又出现了吹孔在中间,两手交叉演奏的“叉手笛”。据宋史记载:“……此笛足以协十二旋相为宫,亦可通八十四调,其制如雅笛而小,长九寸与黄钟管等。其窍有六,左四右二,乐人执,挂两手相交有拱揖之状,请名日拱辰管。”这种笛类似今天的大口笛。到了元朝之后,竹笛的形制就和现在的六孔竹笛完全一样了。由于戏曲盛行,竹笛成了戏曲伴奏的重要乐器。


编辑推荐

  名师指点 有声有像 循序渐进 图文并茂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笛子基础教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