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页数:

338  

译者:

季广茂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这本具有仍挑战性和原创性的著作中,斯拉沃热·齐泽克对后现代世界中的人类力量问题予以审视。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希区柯克的《后窗》,从瓦格纳的歌剧到科幻小说,从《异形》到犹太笑话,任教以其敏锐的分析,探讨了有关整体性和排他性意识形态幻象问题,而人类社会正是由之构成的。

作者简介

  斯拉活热·齐泽克1949年3月21日生于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那(Ljubljana),1971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获卢布尔雅斯博士学位,1985年获得巴黎第八大学博士学位。  在学术上,齐泽克善于应用通俗文化理论,以娓娓而谈的方式,解释雅克·拉康晦涩、抽象的理论,同时又善于使用雅克·拉康的理论来解释政治现象和通俗文化问题。他勤于著述,成果丰硕,是拉康之后最成功、最多产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在政治上,他也非常活跃,他曾在1990年的第一次多党选举中,竞选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统,也曾出任过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科学大使。不平凡的政治经历,将他磨炼成一个左翼思想家。  齐泽克现居德国埃森,任职于文化研究所。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中文版序  序言  鸣谢  引论  第一部分 征兆  一 马克思怎样发明了征兆?  1.马克思、弗洛伊德:形式之分析  2.商品形式的无意识  3.社会征兆  4.商品拜物教  5.极权主义笑声  6.作为意识形态一种形式的犬儒主义  7.意识形态幻象  8.信仰的宏观性  9.“律令就是律令”  10.卡夫卡:阿尔都塞的批判者  11.作为现实支撑物的幻象  12.剩余价值与剩余快感  二 从征兆到征兆合成人  (一)征兆辩证法  1.回到未来  2.历史中的重复  3.黑格尔与奥斯汀并驾齐驱  4.两个黑格尔式的笑话  5.时间陷阱  (二)作为实在界的征兆  1.作为征兆的泰坦尼克号  2.从征兆到征兆合成人  3.在你之中而非你  4.意识形态快感  第二部分 他者中的短缺  三 “你到底想怎么样?”  (一)同一  (二)认同(低层面的欲望图)  (三)超越认同(高层面的欲望图)  四 你只能死两次  第三部分 主体  五 哪一种实在界主体  六 不仅是实体,而且是主体  参考文献  人名对照表  术语对照表  附录一 齐泽克学术小传  附录二 齐泽克学术论著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阅读《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简称《崇高客体》)一书伴随着一种绝望的心情,这种绝望的心情来自阅读经验,也来自阅读内容。齐泽克一会儿讲个笑话、一会儿讲个故事,一会儿说几个精辟的句子,让我体会到阅读的愉悦;但一会儿他又云山雾照,不知所云了,看得我郁闷不已。痛苦的快乐、快乐的痛苦伴随着阅读旅程。齐泽克写这本书的唯一一个理由,在我看来,是要告诉我们如何穿越各种社会幻象,而我的阅读结果是,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尝试,很多时候注定要失败。   “意识形态”一词,平谈一些的叫法是“话语体系”,它是特拉西在18世纪未首次使用的,这个词指一门新学科--观念学。我们熟知的“意识形态”一词的用法来自马克思的经典文本。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就是“虚假意识”或“错误观念”,是特定社会阶级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而扭曲真实的现实关系的结果。简单地说,意识形态就是特定时空下人们普遍相信的一些标准说法。譬如女人应该具有如下的美体:腰、腹、臂、臀、腿没有赘肉,而胸部丰满圆润,广告语有“做女人挺好”;面部呢,皮肤要白嫩平滑自然健康,没有日晒斑、黑斑、暗疮印、黄褐斑、粗大的毛孔和细纹等等。显然三十年前,中国对于女人标准容颜的话语体系与此完全不同,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美容广告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传播攻势下,逐渐相信过去对于女人标准容颜的说法是错误的,今天的说法是理想妇女人真正的要求。虽然现实中不是每个女人都具备这些特点,但至少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意识形态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构筑着现实。   每一种话语体系都宣称自己具有普适性,具有经验事实作为例证,每一个相信者也可以很容易地在现实生活中获得验证。马克思发现总有一个特殊情形蕴含在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系之中,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一致性,从而终结意识形态自身和谐自恰的神话。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宣称自己充满了自由吗,如言论自由、商业自由、政治自由,但是工人在市场上随意出售其劳动力的自由恰恰使工人失去了自由,使工人遭受资本的奴役。马克思的工作是有效的,他启发了和谐话语体系中处于弱势一方的阶级意识,从而使原有的话语体系发生破裂。 但是意识形态还有两种存在方式。用阿多诺的话来区分就是:一个是被体验为真理的谎言,一个是假装被严肃对待的谎言。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被一部分人当作自然的真理来真诚的相信,如“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一种是人们很清楚某种意识形态的虚伪性,但仍然按照意识形态描绘的地图生活。许多人对于某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面具心知肚明,知道那是骗人的,但依然坚守面具。“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   这在后全能社会的犬儒主义意识形态氛围里是十分常见的。   齐泽克发现后全能社会的人们上上下下都不相信主流话语体系,人人都知道皇帝全身一丝不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说破它,而是争先恐后地盛赞皇帝新装的美丽,从中捞取特定的利益。在这种情形下,马克思的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程序是无效的,揭示出话语体系的自相矛盾又能怎样呢?人们只会觉得你说了些无用的废话,有说这些废话的功夫,还不如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多做些努力。我想,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这种犬儒理性的长久存在会伤害、破坏社会的基础结构,使民族的精神受到无法弥补的腐蚀。二是在这种格局存在的同时,另外对抗性的话语体系已经悄然兴起,并且正在争夺着话语领导权。  其实,意识形态的犬儒主义生存方式并不仅仅出现在后全能社会,也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譬如,资本主义消费社会里,人们拼命地购物、旅游消费,虽然所购的物品并没有多少使用价值这点人们很清楚,但购物的欲望促使人们欲罢不能。所有旅游景点早就和人的身体器官一样全是假造的了,不是纯粹的生态的自然环境了,而且到处充满了拥挤的人群,人们还是要挤过去。同样,马克思式的批判仅仅揭示出消费的虚幻性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消费主体虽然不象话语体系许诺得那样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就或社会身份提升,但消费的的确确给消费主体不断带来可以满足的小快感。穿越社会幻象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被体验为真理的谎言就更棘手了。信仰是内在的,人们只看见自己理解的和相信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重现日常经验的前意识形态层面动摇意识形态偏见。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信仰就是一种宗教信仰,只有信仰行为本身才能使我们洞察到基督的爱、智慧、宽容等美德。对于信仰美国式自由民主社会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制度的人来说,你举出再多的经验事实指出这种说法的不足、结构性矛盾式或话语形成的历史条件、现实条件都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无意识地信奉着特定的话语体系,后者内在化于我们的身体。齐泽克指出,话语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一定要粘附到主体身上"创伤性的、非理性和无意义的残留,剩余和污点"。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美容广告宣讲的话语体系要发生作用,不是因为你我容貌有缺点,而是因为你我因这种容貌缺点体验过某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创伤。反过来说,话语体系提供了某种感官享受:如果我实施了美容手术,就能够成为理想女人;如果成为了理想女人,那我的所有生活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可以和电视里的张曼玉一样优雅高贵。齐泽克在这里把拉康的精神分析方法引入到意识形态分析。我们很清楚的知道,电视里的张曼玉只能是电视里的张曼玉,现实生活中的张曼玉从法国回港时的憔悴神伤是不能出镜的。   消费社会中的欲望客体无穷多样,社会幻象层出不穷,虽然我们可以容易地指认出每一种社会幻象构造背后特定的政经结构或利益集团,但是这些对于幻象的解释并不具有消除幻象的力量。"幻象基本上是一个用来填补不可能性空间的脚本,是掩饰空隙的一道屏障。"(第176页)"幻象恰恰是掩饰对抗性裂缝的方式。"(第177页)消费社会为人们提供了太多的剩余快感,剩余快感是维系资本主义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各样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生产关系的框架开始限制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正是这一限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停发展的原因。齐泽克说,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如果不对其物质条件进行不断革命,那么它必死无疑。(第73页)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幻象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它一定要通过对每个人的召唤来发挥它的作用。消费社会中的许多文化现象都是剩余快感起作用的好例子。譬如,网上聊天室里的色情男女中相当大部分人是有夫之妇、有妇之夫,从他们的上网条件看也算得上中产阶级男女了,他们的现实生活无忧,婚姻关系稳定。从其网上聊天室里色咪咪和挑逗性语汇的过度使用量看,他们一方面追逐越轨,另一方面对越轨行为结果的真诚性并不相信。网上聊天很好地体现了剩余快感运作的征兆。一个社会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抗,意识形态一定要营造种种社会幻象使社会看起来是和谐一致的,人们追寻着共同的美丽人生。穿越社会幻象就是要引出核心对抗,让它重新分裂社会,建构起具有自我意识的各种社会群体。这在消费社会中如何可能呢?  齐泽克的经历是耐人寻味的,他从一个后全能社会中走出来,对它充满了批判和反省;另一方面,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文化、政经制度中的自由幻象同样充满了批判。我们不禁要问:齐泽克到底想怎么样呢?我可以肯定地说,齐泽克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怎么样。   批判知识分子注定是无家可归者,是自掘坟墓的人,同时也是精力充沛、耳聪目明,随时提防着各种意识形态幻象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社会现实的讽喻者,却不能成为坚强有力的行动者。今天世界中的批判知识分子,如齐泽克,已经成了最堕落的人:他是如此的明白事理,洞察一切,又是那么依恋这个充满腐烂气味的世界,不惜将自己的智慧用于资本主义话语体系的再生产和自我修复机制当中。也可以这么说,除非齐泽克成为疯子,否则他一定是最淫荡的人,他从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无限度调情中获得快感和满足。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幻象呢?   虽然齐泽克以他超常的智慧复活了晦涩难解的后期拉康思想,为我们理解自己的生存世界提供了适合的武器,但是穿越社会幻象的努力永远无法获得全局性的胜利。每个人、每一群体的人只有结合他(她、他们、她们)局部的具体处境,面对其具体问题,并且熟练运用齐泽克的方法辅助以拉克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工程的行动策略,才有可能改善全局的现实政经格局。


编辑推荐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将关键性的精神分析概念、哲学概念与极权主义、种族主义之类的社会联系在一起,以探讨控制之幻象的政治蕴涵。《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代表着对精神分析的意识形态理论和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大量当代文化现象作了精辟的阐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PDF格式下载



  《马克思怎样发明了征兆》
  P25
  货币的物质属性问题:货币不是由经验的、物质的材料制成的,而是由崇高的物质制成的,是由其他“不可毁灭和不可改变的”、能够超越物理客体腐坏的形体制成的。这种货币形体就像萨德笔下的受难者可以经受一切磨难,并以自身的纯洁美丽死里逃生。这种“躯体之内的躯体”的非物质的肉体性,为我们提供了崇高客体的精确定义。(非物质的肉体性!)
  P28
  这大概就是“意识形态”的基本维度:意识形态不仅仅是“虚假意识”,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幻觉性再现,相反它就是已经被人设想为“意识形态性的”现实自身。“意识形态性”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正是它的存在暗示出了参与者对其本质的非知。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有效性,是意识形态有效性的再生产,它暗示单个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意识形态性的”并非是对(社会)存在的“虚假意识”,而是这种存在本身,虽然它为“虚假意识”所支撑。于是我们终于达到了征兆这一维度,因为它的一个可能的定义也将是“其一致性暗示了对主体的非知的一种构成”:主体可以“享受他的征兆”,只要它的逻辑能逃避于他——它在阐释上的成功之日,恰恰是它的解体之时。
  P35-36
  拜物教的位置已经从主体间的关系转移到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上: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不再直接以统治和奴役的人际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进行了自我伪装,用马克思的精确概括说,就是“伪装于物与物之间、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外形之下”。
  P40
  大犬儒主义代表着以讽刺和挖苦的方式对官方文化的通俗化、鄙俗化拒绝:经典的犬儒程序,就是以日常的平凡朴实,对抗站统治地位的意识形-----它拥有神圣、低沉的音调,并将其提高到荒诞不经的高度,以此揭露掩藏在高贵意识形态用语下面的由权力派生出来的组我利益、好勇斗狠和野蛮残忍。
  (藏传佛教认为,转动一次经轮等于将经轮中所藏的经文诵读一遍,待到中轴磨坏,即为功德圆满。对于藏民来说,选择一个转经轮就如同选择了一位终生伴侣,成为漫长岁月中的情之所系,魂之所依。)
  P60
  在一个人人都在寻找掩藏在面具下面的真实面孔的世界里,使别人误入歧途的最佳方式就是戴上真理的面具。但长期维持面具与真理的契合也是不可能的:这种契合远远不能使我们获得某种“与同伴的直接接触”,因而它把我们难以忍受的情形成仙了出来;一切沟通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完全被这个揭露孤立了起来——成功沟通的必要条件是表象与隐藏起来的背面二者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
  P71
  蛇的隐喻,它时时蜕皮,越绷越紧:人们将其设想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好像它是一个“自然的”、“自发的”常量,这就是生产力的不断增长(通常化约为技术的发展);紧随这个“自发”增长之后的,是生产关系,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或长或短的延宕,还要扥带一个惰性的、有依赖性的时刻的到来。
  
  


   (一)
  
   在纳尔逊?曼德拉去世的日子里,齐泽克写了一篇文章《曼德拉的社会主义失败》(见观察者网)。这个在纽约时报署名的齐泽克,我猜就是那个以文化哲学批判立场撰写了《崇高的意识形态虚无》(大意)一书的斯洛文尼亚青年学者。莫不是他现在到了美国做了一名左派立场的自由撰稿人?
  
   我曾经和现在都喜欢他的想象和雄辩。
  
  (二)
  
   这几天,对于曼德拉事业的功过,媒体和评论者有正负评价。齐泽克在《曼德拉的社会主义失败》一文中提到了背后的线索:原先作为毛泽东的崇拜者的社会主义分子曼德拉,在取得了“终止种族隔离制度”的胜利以后,却果断停止了对“保证社会更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目标的“承诺”。齐泽克评论曼德拉飘忽不定的立场说——
  
   现在,随着曼德拉的去世,圣人般的睿智形象似乎被永远定格……。然而,这是故事的全部吗?
   有两个关键的事实被悼念活动所掩盖。
   大部分南非人都还很穷,与种族隔离时期一样,他们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提升被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安全感、暴力和犯罪抵销了。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原先处于统治地位的白种人中,现在加入了黑人精英。当然,人们还记得,过去的非国大(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ANC)曾承诺不仅终止种族隔离制度,而且保证社会更公平正义,甚至达到社会主义水平。现在,“非国大”这段更为激进的过往历史正从我们的记忆中逐渐消失。
   难怪贫穷的南非黑人越来越激愤。
  
   看到这里,我意识到曼德拉这一位群众运动领袖的策略性,也支持和感佩他的现实性。因为他只是以种族政治革命(好比中国当年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为口号,从鼓动对种族压迫的颠覆性反抗开始,最终仅获得与白人分享政治权力;既与财富妥协,更不伤及资本制度。说到底,他所进行的是一场种族观念解放和选举制度种族平等的权利运动,而非一场社会革命。
  
   为什么曼德拉止步于抵达“社会更公平正义,甚至达到社会主义水平”的承诺?
  
   齐泽克引述了一个哲学家、小说家,俄裔美国人艾茵?兰德(Ayn Rand)。她提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客观而独立于心灵以外的现实”。这个客观现实就是,人与“统治和剥削的联系是注定存在的,唯一的选择在于,这种联系是直接还是间接的,任何其它选项都将如乌托邦般消散。”
  
   当钱不再是人与人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时,一个人就会成为别人的工具。(所以,)血,鞭子和枪支,或是美元。你选一个——没有其它选择。(艾茵?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
  
   说到底,艾茵?兰德的“客观而独立于心灵以外的现实”真相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当然,左派齐泽克不认为它是一个客观现实,而斥之为“主流意识形态”。但也不得不承认——
  
   直接废除私有财产和市场调控的交换,将导致生产过程缺乏稳固的社会调控形式,实质上必然使奴役和统治间的直接关系死灰复燃。
  
   所以,曼德拉的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止步于资本主义。他知道继续下去,除了经济灾难,还有独裁灾难。激进的解放政治几乎同时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在第一波热潮结束后,如何推进下去,如何在不向“极权主义”诱惑这一大灾难屈服的前提下迈出下一步?
  
   血,鞭子和枪支,或是美元。你选一个——没有其它选择。
  
   何况,作为客观有效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只是一个“承诺”,到今天没有被证实;而资本主义则是一个蓬蓬勃勃运作300年的“现实”,到今天没有被证伪。
  
  (三)
  
   其实,我写此读后感的目的不单是对曼德拉“血,鞭子和枪支,或是美元”之解放运动必然选择的肯认,而是源自对齐泽克介绍的艾茵?兰德一个观点的共鸣。从中,我关心的是美好的“承诺”最重要,还是不太美好的“客观”现实才是真,即幸福的实质和源泉问题。网上搜到艾茵?兰德这一句话:
  
   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客观而独立于心灵以外的现实,而这种现实是可以为人所察觉的。(从伦理学来讲,)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说的一种形式,…一种“作为一个人”的生活,要指引人类成功而繁荣的活着的生活制度。
  
   艾茵?兰德的意思是说,幸福的来源不是形而上学。简言之,幸福不是心态,不是意义,就像曼德拉那样,不是“虚拟的承诺”。幸福是一个客观具体的“形式”,比如活着时的“成功而繁荣”的形式,比如“资本主义生活制度”这种形式。总之,幸福不是意义,是功能;幸福不是形而上的内容,而是具体的生活形式。艾茵?兰德说凡事理性客观,要“检查你的前提,考察你的含义”。不要被前提和含义所迷惑,失去“作为一个人”的生活本真。
  
   昨天读到《武汉晚报》一篇报道《美丽女生计划从北京徒步到广州 已走到武汉》,报道这样记叙这位名叫肖美丽女孩行走的“本真”——这段“苦行僧”一般的行走,对身体与精神是一次双重洗礼:
  
   “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改变。”她说。最初的那股兴奋劲一过,感觉越来越枯燥、无聊。她更多地质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要这样走,这样走的意义何在?思考越多越苦恼。后来,她反而不再考虑这些功利的东西,更专注于行走,以及在行走过程中更为友善地答复旁人的好奇询问。到了武汉,行程也过半时,她明显感到自己的“杂质”越来越少。
  
   “意义何在?”思考越多越苦恼。后来,她反而不再考虑这些,“更专注于行走”。——这就是幸福的实质:行走本身。
  
   放下报纸,跟身边的人谈这个问题,他们说:是啊,阿甘不就是跑啊跑,他哪里提炼什么意义?如果非要说他跑的意义的话,那不就是跑本身吗?!跑使他幸福,他的幸福就是跑。意义的思考越多越苦恼。
  
   嗯,从曼德拉到艾茵?兰德,到阿甘,其实还有网上的这位肖美丽(尽管网上给她贴了不少标签),无论是政治生活,还是日常生活,还是艺术生活,抵达幸福的时候就是去掉“杂质”的时刻。
  
   上述文字,是从曼德拉到肖美丽的收获。但是齐泽克不满意,他在《曼德拉的社会主义失败》一文最后说,我们应忘记那些纪念曼德拉的“鳄鱼的眼泪”,把目光放在他没有完成的承诺上。这也难怪,齐泽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左派,虽然其《崇高的意识形态虚无》颠覆马克思的承诺,但左派的天质就是玩“意义”和“承诺”—— 已然的现实中,鼓捣意识形态之应然“这场游戏”。
  
   联想起自己在课堂讲台上,一辈子在学生面前高调“人生的意义”,扼腕叹息,深深赧颜。
  


   相比《斜目而视》和《不敢问希区柯克的就问拉康吧》,这本书理论更沉重一点。齐泽克把拉康精神分析运用到意识形态当中,并认为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是因为它背后有“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支撑着它。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死亡,一次生理性死亡一次符号性死亡。我们之所以还支撑着,或许是符号性死亡未到,而这符号性死亡就是我们崇高的躯体。
   正如译者季广茂在前言中所说:“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后现代世界的‘征兆’。它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试图借助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重要的经典母体进行崭新的解读-----‘征兆性解读’。”(P13)
   意识形态理论自特拉西在18世纪末首创,经历了马克思、曼海姆、卢卡奇、葛兰西。但是,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最为基本的定义出自马克思《资本论》:“他们虽然对此一无所知,却在勤勉为之。”时过境迁,意识形态理论也有黔驴技穷之势。齐泽克认为只有引进拉康精神分析,才能解开当下意识形态之谜。
   总之,这是一本艰涩难懂,却又处处不乏真知灼见的理论著作。一个人能坚持读下来是需要一点毅力的。我想我们一定不能完全理解齐泽克和他所理解的拉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阅读这本书,因为“真理来自于误读”!
  
  
  译者前言P9
  在它看他,意识形态并非单纯的“虚假意识”,并非现实的幻觉性再现,而是现实本身。
  P15
  “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有一个盲点----他们总是把意识形态视为对社会存在的“虚假意识”,却不理解,意识形态本身并不是一种“社会存在”---它随按通常被某种“虚假意识”所制支撑,但它毕竟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
  “就其基本从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
  P17
  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够发挥意识心态的功能,是因为它背后有“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支撑着它。
  
  P5
  《帕西法尔》是瓦格纳于1877年-1882年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剧情来自中世纪的宗教故事,叙述圣杯与圣矛的护卫统领阿姆福尔斯塔受女神巫孔德里的蛊惑而犯戒律。女神巫则受妖术士科林佐尔的引诱,帮助妖术士窃得圣矛,刺伤阿姆福尔斯塔。此伤百药难治,只有收回圣矛,才能治愈。帕西法尔是一位山村少年,他竟闯入妖术士园中,不为孔德里的很诱惑所动,取得圣矛。数年后,帕西法尔来到阿姆福尔斯塔的城堡,用圣矛治愈了阿姆福尔斯塔的创伤。
  P33
  只有通过被反映在另一个人身上,即只有另一个人为其提供了整体性的意向,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认同;认同与异化因而是严格地密切相关的。
  P66
  拉康认为,只有在睡梦中,我们才能接近真正的觉醒-----即,接近我们欲望的实在界。
  P83
  黑格尔借助凯撒之死确立了其有关历史中的重复的理论:当凯撒巩固了个人权力,并将其加强到皇帝的程度时,他的行为“客观上”(实质上)与历史真相、历史必然性保持了一致----共和政体正在失效,能够维持罗马国家统一的政体形式是君主政体,即在单个人的意志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但它形式上实施的依然是共和政体----共和政体之所以“还活着,仅仅是因为她已经忘记一个事实----她已经死了”。可以以此解析弗洛伊德分析过的那个著名的梦,梦者梦见他那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的父亲::他父亲再次活了过来,然后像平常那样和他谈话,但是他的确真的死了,只是他对此一无所知。”
  P184
  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经典性、原创性的卡通场景:一只猫走到了悬崖边上,但它并不停步,它一直平静地向前走着,而且尽管它已经悬挂在了空中,脚不着地,但它并没有掉下去-----它什么时候掉下去?当它向下看,而且意识到自己悬挂在了空中的那一时刻。这种异想天开的意外事件的关键在于,当猫最终向下看时,它才想起来,它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掉下去。
  
  P185
  萨德的幻象是由下列事实揭示出来的:在他的作品中,他的受难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毁灭的:她可以被拷打无数次,并最终死里逃生;她可以忍受任何拷打,而且依然保持她的美丽端庄。好像在她的自然躯体之上或之外,在她的自然死亡之上或之外,她还拥有另外一个躯体,一个由其他实体构成的躯体,它被排除在了生命循环之外---一个冲崇高的躯体。
  P186
  以视频游戏为例,在那里,我们简直是在处理两种死亡之间的差异:这种游戏的通常规则是,玩家拥有数条生命,通常是三条;他被某些危险所威胁----比如一个要吃掉他的怪物,而且如果他飞快地到达了目的地,他就会赚的一条或几条追加的生命。因此,这个游戏的整个逻辑都以两种死亡的差异为根基。一种死亡让我失去一条命,最终的死亡让我输掉整个游戏。
  拉康把这两种死亡之间的差异设想为下列两者之间的差异:一边是真实死亡;一边是对真是死亡进行的符号化处理,“结账”,符号性命运的完成。这一缺口可以以各种方式填补;它既可以容纳崇高美,也可以容纳可怕的怪物:在安提戈涅的情境中,她的符号性死亡,她的被排除在城邦的符号共同体之外,先于她的实际死亡,而且用崇高美浸透了她的性格;而哈姆莱特父亲的鬼魂则代表着于此完全相反的情形----没有符号性死亡相伴的实际死亡,没有结账的实际死亡----他之所以要作为一个可怕的幽灵返回来,直到他的债权得以清偿为止,原因就在这里。
  
  


  0
  人人都知道它是假的,谁也没打算把它当真,人们只是想从它那里得到更多利益。
  制定者也没打算当真。他也需要所有人都不当真。这个游戏不需要真实,只需要有人玩下去,游戏才能玩下去。
  
  
  1
  以前一位教马基的老师,做声音洪亮状,做振振有词状,将几个哲学家比如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的八卦小道消息讲出来。
  我想起了网上的那些花边新闻。
  
  同学们说这个老师很好,很有意思,下来嘘声一片,开始鼓掌。
  这个时候,我很想大笑,又想大哭。
  
  大学的我经常这样,哭笑不得。
  
  
  2
  说话是忘掉自己罪恶的一种途径。
  人们说出罪恶,是为了日后更方便的行使更多罪恶。
  
  
  3
  再说说微博这个时代。
  人们在网上骂骂政府,就以为自己做了很多,然后更加心安理得的去行骗。
  人人都是这样,没有例外。
  
  人说他关心强拆?
  他只想卖他的《抗拆记》,顺便再给房地产商打打广告,做个代言。
  
  
  4
  没有真实。
  
  生活中没有真实。想寻找真实的话,看书去吧。比如这一本《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我给过一本给以前的一位女朋友,不过她应该早就扔掉了,因为她不需要。一如真实早就被这个世界扔掉了,因为不需要。
  
  


  读这个版本有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1,译者加注原文的情况很多,但多到了不必要的程度。很多很简单的词语也要加注,有点多余。
  
  2,经常出印刷错误。我不知道译者看的是不是ocr转制出来的版本,经常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也很考想象力的印刷错误,如将É印刷为Ĝ(不知道哪个语言里G要加^这个accent念),trompe d'oeil错为^éil(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把两个重音符号都打到e的头上的,我反正打不出来),等等等等。
  
  3,我怀疑译者和编辑没有一个懂法语的。有些明明非常简单的,可以统一起来的译注,都凌乱地堆在同一句话里,明明很简单的一个“眼睛”一词,非要一个注法语一个注英语,看起来很搞笑。
  
  除去这些印刷和编辑上的问题,整本书译得还是很不错的,无论如何也值得一读。有些专有名词的翻译有待商榷,如petit objet a翻译为“小对型”不知道谁能看得懂,这个词我法语能看懂,中文反而死活不明白。


话说老季是用google翻译各种著作的。。。


现如今译者会用、能用google来校对、翻译的就已经不错啦。。我见过狠得多的译者。。


是"objet petit a","a"代表的是autre,即他者,然而"grand autre"直接翻译成"大他者".而"objet petit a"却没有翻译成小他者也是有原因的.在拉康讨论主体和客体关系的时候提出的幻象公式中,小对形a是主体欲望的投射对象.
"小对形a"是拉康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季广茂对这个概念的翻译是没有问题的.


" 3,我怀疑译者和编辑没有一个懂法语的。有些明明非常简单的,可以统一起来的译注,都凌乱地堆在同一句话里,明明很简单的一个“眼睛”一词,非要一个注法语一个注英语,看起来很搞笑。
"
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是本英文著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而有一些术语本身来自于法文,肯定是要注清楚的.


我记得有一处,有一句话,在开始的时候注上了eye,往右数三厘米,同一句话里,又注上了oeil。我觉得,这相当的脱裤子放屁。
另外我实在非常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把两个accent都打到一个e头上的,我死都没打出来,不会是ps出来的吧。费这么大劲,终于打出了这么个错词。


我没看过这本书,所以不知详情,但是关于拼写部分,我怀疑会不会有斯洛文尼亚语?该语言中的确有ěščž等字母,猜测而已。
为什么没有人能研究一下斯洛文尼亚语呢?


恩。。。季老师是通过英文本译出来的吧。。。。
我不太懂语言。。。。。
如果齐氏再厉害些,也许就有人研究斯洛文尼亚语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