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

何劲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

何劲松  

页数:

243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计5章,第一章全面回顾了创价学会成立以来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将之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二章系统介绍了池田大作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基本看法;第三章探讨了佛典结集的目的、部派分裂的各种原因以及大乘佛教兴起的社会基础等;第四章首先介绍了池田大作研究天台智的动机,接着介绍了智生活的时代背景;第五章着重介绍了战后创价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宗教思想基础;附录以日本镰仓时代的政治、历史为背景,系统论述了日本僧人日莲早期(镰仓、伊豆时期)的宗教思想和社会改革思想。

书籍目录

导读

第一章 波澜壮阔的大文化运动
 ——池田大作与创价学会述略
 第一节 牧口常三郎与创价学会的建立
 第二节 户田城圣与创价学会的重建
 第三节 池田大作时期的大发展
 第四节 走向国际的创价学会
第二章 追寻佛陀的原点
 ——池田大作的释尊观
 第一节 证道前的悉达多太子
 第二节 证道的佛陀
 第三节 释迦和他的弟子们
 第四节 走向涅槃
第三章 上下求索(上)
 ——池田大作的印度佛教观
 第一节 佛典的结集和上座部、大众部的分裂
  第一次结集
  第二次结集和部派分裂的原因
 第二节 阿育王、弥兰陀王与佛教的走向世界
  阿育王与绝对和平主义政治
  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
 第三节 大乘佛教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和人物
  维摩诘居士与《维摩诘经》
  《法华经》
  龙树与世亲
第四章 上下求索(下)
 ——池田大作的天台智观
 第一节 研究天台智颉的动机
 第二节 智颉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出家求道(上)
 第四节 出家求道(下)
 第五节 弘扬佛法(上)
 第六节 弘扬佛法(下)
第五章 续佛慧命
 ——池田大作的“中道政治”思想和“人学”思想
 第一节“中道政治”思想
  公明党的建立
  “中道政治”思想的源流
  由政教一致到政教分离
 第二节 人学思想
  宇宙与生命的起源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关于人性
  人的革命
附录:宗祖日莲及其佛教思想
 第一节 历史背景和简历
 第二节 日莲早期的宗教批判和社会改革思想
  对法然的批判
  对整个镰仓佛教的批判
  独特的宗教批判原理
  《立正安国论》与现实灾难的对策
  对政治和现实利益的看法
  佛国土的建设
 第三节 日莲后期的佛教思想
  “久远实成”的法华观
  以“三秘”为核心的宗教实践观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等了很久,值得一看!


给我印象很深的地方是以下两点。 第一是“在一个人的身上所进行的人的革命,很快使一个国家的命运发生转变,甚至能使全人类的命运发生转变”。换句话,就是凭借对日连佛法的信仰,从而觉悟到自己生命中所存在的“佛性”。有着这些信仰的日连佛法的一个个“个体”的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成员,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又慢慢影响着其他人。随着信仰的不断扩大,自身生命中的佛性也更加充实,由此便逐渐形成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建立在日连佛法上的“人的革命”在进行自我变革的同时,也在进行社会变革。创价学会的会员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面扩大宗教信仰,一面开展和平运动、护宪运动、文化运动以及社会福利活动等,正是基于“人的革命”所要求的既充实每个人的内在信仰,又作用于社会的双重实践。 第二是支撑“人的革命”的两大理论支柱的“生命论”和“立正安国论”。实现内在革命的理念基础是“生命论”,变革社会的实践路线则立足于“立正安国”的法理。池田先生的“人的革命”是日连佛法在现代的展开,是他的恩师户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立正安国论》与现实灾难的对策的叙述使我获益非浅。日连认为恶法是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只有祛除了这种恶因缘,才能避免这种坏的结果。因此为了天下泰平、国土安稳、君臣所乐、士民所思,必须赶快改变信仰,趁早归于一乘妙法。我认为每个人选择的思想是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人类的一生和一国的将来。比如日连时代的镰...仓佛教的状况是净土念佛一边倒。这个思想在秽土(现世)和净土之间设置了一个隔离的空间,它厌离秽土、欣求净土。这种否定现实的成佛方法必然会导致人们无视今生今世,丢失人的尊严。池田先生把日连佛教的理想和中道政治思想落到了实处,为了国民大众的福利和利益,1961年11月组织了公明政治连盟,终于发展成公明党。以前保守独裁的政权为促使以大企业为中心的高速发展,有意识地强制推行的枙杀中小企业,牺牲农、林、渔业的政策变成了保护大众福利和中小业的利益的政策,成为中、下层人民的代言人。 本书是介绍池田先生的佛学思想在现实社会如何展开的好书。 阅读更多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