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蔡金发 中国言实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中国言实  

作者:

蔡金发  

内容概要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和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特征上,具体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态。本论文集的开篇是《 的作者是恩格斯吗?》,殿后篇也是我的关门搁笔篇是《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形式逻辑上看,本论文集是以探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终结的,这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合乎逻辑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内容上说,它只是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在理论动态上的表现,始终一个包含着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对立统一的辩证论式。

作者简介

蔡金发,1941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东沙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1960年在福建省仙游县第六中学任政治课教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考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长期在高校和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的著作有合著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思想史》、《新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个人专著有《国际政治学要论》。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百余篇。2006年2月退休。退休前任福建省委党校教授,曾任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理论学习月刊》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法学教研部主任,兼任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理事,《东南学术》编委会委员和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等职。1992年评聘为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书籍目录

自序《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作者是恩格斯吗?──和王先恒同志商榷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对马克思恩格斯“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思想的发展 邓小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贡献──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体会必须开展对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和 “异化”论的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兼评《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思想史分期刍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恩格斯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家恩格斯军事思想初探——纪念恩格斯逝世90周年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指导方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列宁晚年思想学术讨论会纪要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再认识苏联共产党新旧党纲比较研究数字与事实?苏联中央统计局通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论纲)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问题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体会大胆学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列宁的两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初探再论列宁的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与张风羽同志的“商榷”的商榷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初探──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书笔记论社会主义认识问题上的三个偏离和三层含义没有公有制便没有社会主义──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要讲政治——兼谈政治文明建设问题从列宁到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邓小平理论是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认真学习十五大文件,深刻领会十五大精神略论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论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历史考察伟大的转折 光辉的航程——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伟大理论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教育——邓小平有关“三讲”论述的解读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有关论述的解读21世纪世界矛盾的焦点:霸权?主权?人权——评霸权主义与人权帝国主义新世纪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关于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问题──答《福建日报》理论部主任兼记者薛东问世纪之交话百年:中华民族求索解放和发展自己的道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厦门第一村”解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改变了——厦门市马塘村所有制结构的研究报告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论理想信念与党性修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历史观研究再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继往开来和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纲领──评点十六大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恩格斯是资本家吗?──恩格斯经商生涯的历史考订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论东方社会革命与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探源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读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附录Ⅰ 其他论著目录附录Ⅱ 我的家世


编辑推荐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地再现了一个普通马克思主义研究者20多年的理论足迹,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本序的这个标题,是借用鲁迅一个名篇的题目,鲁迅当年取这个题目的本意,是为了要纪念几个死去的却难以忘怀的青年作家,决意把他们的事由写出来公之于众,说是借此“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将忘却”。我借用这个题目作序的本意,是为了纪念散落各处而不能忘怀的许多文论,因此决意把它们收拢起来结集出版,借此告别论坛,将困惑与无奈搁置起来,或者说,借以安心把它们忘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