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施琅画传

安然 台海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台海  

作者:

安然  

页数:

1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施琅(1621-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生于明天启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五年。早年曾是明朝将领,顺治三年(1646年)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后因父、弟被郑成功诛杀,再次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逼降台湾,为台湾的开发建设做出了贡献。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述了施琅的英雄人生。

书籍目录

壹 施琅出生的明末清初贰 青年时期的施琅叁 再次投清后的施琅肆 郑成功收复台湾伍 澎湖之战陆 平台后的留台与治台

章节摘录

书摘更为严重的是明朝北方的后金一一即后来的清朝,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励精图治下,国力日增,势不可挡。面对不断地兴兵南下的后金,明朝军队无还手之力,望风即逃。崇祯自1627年登基以来,也曾力图振作,雄心勃勃地想做个“中兴之主”,即位的第二年就惩治了为害多年的大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并将其罪行诏告于天下。然而积重难返,明朝的大厦内有蛀虫噬咬,外有风雨侵蚀,已经变得腐朽不堪,行将倾塌了。 1640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河南后,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反应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沉重的赋税的迫切愿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闯军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逐渐控制了河南全境和湖北的广大地区。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豫西襄城一带与明军决战,基本消灭了明军主力。第二年便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挥师东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缢,为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划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历史的大潮倾覆了大明王朝之后,继续滚滚向前。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无视所面临形势的严峻:明朝强大的残存势力,清兵的虎视眈眈,大顺军缺乏巩固的后方基地。相反地,群臣们忙于劝进,以便获得封赏;将官们急于享乐,似乎攻下北京城后就可高枕无忧了,到处洋溢着忙乱的欢庆气氛。此时的李自成以为清兵不会在短时间内南下,自己可以招降驻守边关的吴三桂,之后便可率大军南下,一统全国。然而,招抚吴三桂的计划却失败了。当吴三桂闻知爱妾陈圆圆为农民军所占,遂为红颜而怒发;中冠,表示与农民军不共戴天。他一面领兵袭据山海关,一面派人前往清营乞师。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于山海关激战。吴三桂与清军联袂大胜农民军,并乘胜追击。 P12-13


编辑推荐

施琅是完成清初统一大业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爱国将领,他为收复台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还原了这段完整的历史,描绘了一位真实的施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施琅画传 PDF格式下载



书的内容还不错,就是字大行宽空白多,再加上一些图片,信息量就很少了,我仅仅用了一个钟头多一点就看完了。
行文有点像历史课本,对一代名将施琅的一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内容比较平实,对台湾历史和施琅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但是立意就没什么新颖,主要还是从国家大一统的角度来评价,总体肯定其促进国家统一的历史功绩。
有一点值得一提,郑氏投降之后,施琅不念杀父屠弟之仇,亲奠郑成功,不杀郑氏家族一人,的确很有风度胸襟……非常人所能也,换而言之,就是脑袋被驴踢了,仇敌为鱼肉,我为刀俎,怎能不诛其十族,令其鸡犬不留以报之?


书的内容很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