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2011-12
台海出版社
刘金田,张爱茹 著
438
无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什么在扑朔迷离风雷激荡的岁月,始终可以对社会现实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反应?他的法宝就是走出中南海,下基层!可以说,走出中南海,成全了一代伟人。因此,要全面认识邓小平,必须首先了解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刘金田,1959年2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员,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 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关文献的编辑和研究工作。参加《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注释工作和《毛泽东选集》(1—4卷)第2版注释校订工作,参加《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编辑工作。参加撰写《邓小平年谱》《邓小平传》。主编《邓小平画传》。担任电视文献片《邓小平》《中国1978—2008}、电影《丰碑》撰稿,担任电视文献片《邓小平与浙江》《开国纪事》总撰稿。担任多媒体光盘《邓小平》的副主编、《周恩来》的总策划。主编《邓小平教育理论教程》《邓小平的历程》《邓小平生平全记录》等。著有《走出国门的邓小平》《人民中的邓小平》《邓小平视察中国》。合著《毛泽东选集出版的前前后后》《邓小平与二十世纪政治人物》《邓小平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邓小平视察纪实》等。发表《邓小平对人民公社的历史思考》《邓小平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贡献》《邓小平对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贡献》等研究文章数十篇。张爱茹,1963年9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研究员,长期从事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理论研究。参加《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邓小平年谱(1975-1997)》、《邓小平军事文集》、《邓小平画传》、大型纪念文集《回忆邓小平》的编写与编辑工作。担任《邓小平自述》主编、《话说邓小平》副主编、《邓小平与香港回归》(画册)副主编。担任大型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电视文献片《小平十章》、大型电视访谈节目《走近邓小平》、电影文献纪录片《小平,您好》、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国1978—2008》撰稿。合著《邓小平与中共党史重大事件》、《邓小平视察纪实》等。发表《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历史考察》、《邓小平人口论述中有关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教兴国”》等研究文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1957年:作为党的总书记首次视察大西北。党的八届一中全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成为其中一员。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为贯彻八大路线,走出中南海,来到祖国的大西北,在山西、甘肃、陕西,纵论经济建设。 1956年9月15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确定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在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乎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5岁入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 1927年春回国,被派往西安冯玉祥国民军联军从事政治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8月7日在武汉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年底随中央机关迁往上海。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同张云逸等于]2月和次年2月,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由于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当时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以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主编。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后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 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10月,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此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周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作为党的总书记,邓小平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八大路线,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废寝忘食地工作着。 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当时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思想准备,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1956年秋冬,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情况。由于国际上受东欧波匈事件的影响,而国内又有在急促而深刻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未能完全克服的冒进思想,致使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出现了某些风潮。一些干部把群众闹事和尖锐批评一概视为阶级斗争,企图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进行压制。于是,中共中央在调整经济计划和经济关系的同时,着手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系统地分析和阐明了正确处理各方面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分别到各地,宣传八大的精神和传达贯彻毛泽东的讲话精神。 邓小平去的是西北。 1957年3月下旬,邓小平离开北京,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这是他出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视察。 山西是邓小平西北之行的第一站。 山西这块土地,对邓小平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P1-3
这本《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由刘金田和张爱茹著。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的邓小平,从1957年到1994年的37年间,除了赋闲江西和再次被打倒的时间外,他几乎年年都要外出,下基层,访民情,找措施。现场指示,现场办公。他26次走出中南海,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这充分反映出邓小平同志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关于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因此,要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一代伟人,必须要了解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无
只是简单的历史记录
书不错,史料丰富,可读性强,还比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