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电视(上下)

庸人 庸人 华艺出版社 (2008-03出版)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庸人 华艺出版社 (2008-03出版)  

作者:

庸人  

页数:

557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怀旧成为时尚,人的心态就不再年轻了。我们要学会告别一些即将逝去的东西,而告别往往是新的开端,可以让生命涂染上更多的色彩。这是本关于电视的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年华的故事,本人就是在类似的故事背景中长大成人的。不敢说它将具有什么意义,但它绝对真实。电视年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我们的后辈不可能对电视有着这么深的感情,他们已经开始远离电视了。本人可以断言,三十年内电视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成为历史名词。单向灌输和单向传播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另一种传媒方式的崛起,或许象征着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实际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传媒时代的兴起、发展和消亡过程,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幸。本作品的初衷:把中国经历的电视年代浓缩在一本小说中……是啊,看电视纯粹是私事,我们可以以各种姿态享受看电视的乐趣,或一丝不挂地与她交流,或穿条小裤衩让她欣赏,当然我们也可以穿着睡衣看,更可以在她面前西装革履的假冒正经人。反正手指头轻轻一按,大干世界和无限风光便全在掌握了。三十年来,我们与电视朝夕相伴。在很大程度上,她比我们的情人更亲近,比我们的父母更恒远。我们以为遥控着电视,不过是遥控着一面通向世界的窗口。说得更明白一点,我们是被那面窗口在遥控着的。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情感,甚至我们的丑恶早被那个一尺见方的小玩意儿掌控了,谁知道她背后的真相?我们是中国的第一代TV人类,也是最后一代,还是唯一的一代。我们的生命中挂满了电视荧屏的烙印,我们甚至把这些烙印当成随风飘扬的旗帜。我们追随着她的步伐,前进、后退,或者干脆匍匐,抑或钻到狗洞里等待雨过天晴。我们是被电视剥夺了自由和洞察力的一群傻瓜,我们的视线就是电视的视线,我们的声音就是电视的声音,我们的愤怒就是电视的愤怒。电视年代的人,是把自己与电视捆绑在一起,公然出售的,但买主是谁呢?如今我们刚刚知道这一事实,但我们开始怀旧了……庸人2007.5.8

内容概要

  肖家一台苏联产的“红宝石”电视让胡同里的人们提前领略到了电视的魔力,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大人们为了得到这件时髦的“宝贝”费尽心力。五大爷攒电视,结果攒出个“炸弹”;冯胜利提着陈年茅台走后门,却只换得关于抓阉的一句暗示……  孩子们更是如痴如醉。《加里森敢死队》让街上飞刀横飞,冯都、肖战在铁轨上轧飞刀被抓了现形;肖战喜欢上同学夏娃仅仅因为她长得像《霍元甲》里的亚男;冯都也喜欢同桌海霞,因为她像《追捕》里的真优美……  头脑灵活的肖红军卖起了电视天线,小赚了一笔;冯胜利被“优化组合”后,迫不得已卖起了电视罩,生意竟然也红红火火;冯都的奶奶甚至通过《海峡两岸》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儿子……  冯胜利这辈人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电视年代。冯都这一辈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是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电视人类。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电视》里有大家共同的经历。

作者简介

庸人,北京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逐步成长为专业作家。已完成长篇小说十七部,纪实文学三部,剧本若干。代表作品有:《北京爷们儿》、《痞爷》、《谋天下》、《中国丁克》等。 庸人擅长长篇市井题材小说的创作。小说多以社会的最新视角为切入点,题材新奇。沉重的生活气息和幽默风格使他的作品广为流传。

书籍目录

前言 怀旧与告别第一部 黑与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第二部 有色的世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第三部 在人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第四部 信号弹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章节摘录

一冯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土到什么程度,估计连他爸爸冯胜利也说不清楚。当然,百十年总该是有的。在遥远的从前,冯家的祖籍地发生了蝗灾,据说黑云般的蚂蚱能把骡子撞出一溜儿跟头去。冯家祖上在老家实在混不下去了,老祖宗一怒之下推着独轮车,气魄豪迈地杀进了北京城。这一住就是若干代,人算是扎根了。在外地人眼中,北京的土著家族,似乎都能找出几个光宗耀祖的人物来,但冯家却是例外。他们家一直住在护城河边上,靠种菜为生。虽然刘备也种过菜,鲁智深也种过菜,但那是英雄末路的权宜,冯家人却从没琢磨过种菜之外的营生,光宗耀祖的事也大多与种菜有关。据说冯都的爷爷认识马连良,那是因为马连良他们家也要买菜,买着买着就这么认识了。冯都还听说爷爷与当年的北京地下党有些来往,原因是地下党不能靠西北风活着,也得吃菜。冯家的神秘色彩仅此而已。这几年冯都也算是有头有脸了,结识了不少外地的朋友。每次聊起类似话题,冯都就实话相告,但朋友们大多认为冯都为人谦虚,还有进步的余地。有人曾问过他:“你是不是冯玉祥的后人?”冯都赶紧摇头。又有人问:“那冯国璋呢?”冯都只得苦笑着说:“我们家这个冯,连个坏蛋都没出过,我们家就是种菜的。”朋友们嘻嘻哈哈的,却没几个真正相信。也是,上百年北京的土著居民,怎么可能仅仅是家普通的菜农呢?即使与皇上沾不上边,总应该出过个把“和坤”吧?为此冯都倒是挺庆幸的,我们家没有名人,那是我们家的福分,他们肖家倒出过名人呢,结果又怎么样?一台黑白电视就差点成了通敌的证据,一家老小险些就给发到大西北去。冯家和肖家是邻居,住在一个大杂院里。估计这院子以前的主人是有些身份的,那是里外两进的套院,门口两侧还立着石鼓呢。肖家住在内院,冯家在外院,两家共用一个自来水,自来水就设在内外院之间的过道里,过道里还种着一棵石榴树,这就是两家的界限。早先这所院子根本不是大杂院,是肖家的私产。70年代初,政府破天荒地要拓宽马路了,结果把冯家所在的生产队整个推平了。农民们要出路、要住所,革委会的领导就把肖家院子的钥匙给了冯胜利,号称外院就是你们家的,随便住。后来革委会又给冯胜利找了在机电厂看门的工作,如此一来,冯家就算安生了。冯家刚搬进院子时,肖家没敢作出任何反应。当时冯家人认为里院那家人全是属耗子的,走路一律贴着墙,见人就点头,似乎满大街都是野猫。生产队与肖家所在的胡同只隔了一条马路,冯家人老早就知道肖家不是一般的人物,祖上大有来历。肖家的这一代的主人叫肖从,大儿子叫肖战,二儿子叫肖役。他家祖上也不是北京人,是江西的。几年后冯胜利才知道,肖从还有个弟弟呢,上山下乡的时候去了内蒙,一直就没回来过。从时间上看,连肖战都没有见过他这个叔叔。老人们说,肖战的爷爷是个特别能折腾的主儿。人家从江西老家跑了出来,西下湖南、贵州、云南,不敢往南跑了只得辗转北上四川、甘肃,绕着圈儿地跑了一年多,最后到了陕北高原。几年后他又带着一帮人从陕北出发,借道内蒙,在东北转悠了几年。再后来人家又从东北又一路窜到海南岛去了,最后从海南岛杀了个回马枪,进北京城了。有人说肖战他爷爷进北京时特有派,是坐着汽车来的,身边听招呼的就有好几十人。后来肖战的爷爷死了,他老爹肖从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在出版社当了编辑,专门玩儿书。俗话说: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林彪在温都尔汗摔死了,从此肖家竞倒了大霉。1971年之后,肖从三天两头地被叫去问话,内容一般都是林彪逃跑之前是不是和你们家商量过?林彪把你们留在人间,还有什么阴谋诡计?实际上肖家老人1965年就死了,肖从只是个出版社的编辑,打1966年开始就在家里混日子了,怎么可能与林彪有联系呢?但无论肖从怎么解释,人家就是不信他的。是啊,你爹是从东北南下的,是四野的人,你本人又是个优娼不如的臭老九,凭什么信你的?也就在这一时期,冯家人高高兴兴地把外院占了,肖家人也只有哑巴吃黄连,忍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电视化。电视为我们带来了现代化的萌芽和憧憬,电视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庸人以电视的视角切入生活使这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史诗意味。 ——华艺出版社副总编 郑治清 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电视的年代几乎就是中世纪。《电视》囊括了中国电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这本小说几乎是一部断代史。我们可以在书里找到自己的、朋友的和邻居的影子,也会找到曾经的人生。 ——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室主任,著名出版人 门睿


编辑推荐

《电视(上下)》由华艺出版社出版。一本关于电视的小说,一个关于年华的故事,祭奠电视年代,怀念已逝的青春。小说已改编为剧本《电视年代》,由著名导演郭宝昌执导,十月份,向中国电视事业开展五十周年献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电视(上下) PDF格式下载



看完了,觉得还行,能笑一下,但写的不够细,让我想起上学时老师说的写作文像记流水账似的。可能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了吧,不能写的很细,反正看完觉得不过瘾!


轻松幽默,京味很浓,可能和书中的主人公“冯都”都是69年生的吧,越看越像在写我身边的事,感谢作者,怀旧真的很惬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