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

王振耀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王振耀  

页数:

252  

字数:

20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集中于研究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特别是重点探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主要制度性缺陷和理念障碍,力图揭示中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渐进性的程序改革的基本战略。 分析中国当代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主要是集中研究1953年的选举法及其基本实践,1979年的选举法与选举实践,以及1987年的村委会组织法及其选举指导实践,并特别注意运用一定的历史资料对政府指导选举的行政指导政策进行比较系统地分析。 在分析选举制度的程序性缺乏的同时,本书突出地分析了人们忽视程序建设的一种传统理念,这种理念对于选民的素质予以特别强调,从而以中国农民的素质过低为依据而提出了各种不平等的办法来进行选举的制度安排。

书籍目录

导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的范围、重点与核心命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第一章 中国当代选举制度建设的政策选择 一、选举制度建设的理念:选举的定义与选举观念 二、选举制度建设的基本实践:选举行政政策的三次重大选择 三、选举制度建设的基本矛盾 四、关于选举制度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第二章 动员型选举的逻辑:建立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行政选择 一、建立选举制度的背景:武装斗争、学习苏联与新国家的体制建设 二、动员型选举的基本理念:注重选举的实质,反对选举的形式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设计:为什么在基层要采用举手表决的投票方法 四、民主程序建设居于何种地位: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的争论 五、程序性建设的重大转折:程序性建政的根本性否定 六、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发展:日渐松散的约束第三章 法制型选举的创建:县乡直接选举制度的行政指导 一、建立法制型选举制度的背景:思想解放和人民代表大会体制的重新确立 二、直接、差额、无记名原则的确立和终身制的废除 三、全国县级直接选举工作办公室的建立及其职责 四、初试法制型选举:1979-1981年的首次县级直接选举实践 五、两大程序性的缺陷:如何确定正式候选人与如何投票 六、选举行政指导的失范:新选举法所导致的选举不统一性第四章 法治型选举的确立:规范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行政协调 一、建立法治型选举制度的背景:包产到户所产生的新型军村社会矛盾 二、村民委员会组织的立法及其层自治的战略 三、村民自治的示范与普及村委会的直接选举 四、“海选”制度的建立 五、秘密划票间的规范 六、1998年的立法与村直接选举制度的系统化第五章 选举制度转型的实践逻辑及其推动力量 ……第六章 选举程序、技术与选举制度第七章 选民素质优劣论第八章 渐进性改革与中国选举制度的逐步完善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迈向法治型选举的历史逻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