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记住未来

汪丁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汪丁丁  

页数:

339  

字数:

339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物理系统的互联网并不融入我们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可是它所传递的话语却通过我们的感官把话语的“意义”融入到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来了。话语通过它的意义影响了我们的思维从而成为施于我们的“话语力量”。人际交往便是这样的话语力量相互间的作用过程,它导致诸如“交往理性”和“交往伦理”这样的高级网络现象,与作为“人类”特征的语言、思想、知识、文化,一起进入我关注的视野。

作者简介

汪丁丁,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学士(1982年),中国科学院硕士(1984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

书籍目录

话语的力量(代序)第一部分 知识的积累 知识与信仰 新经济提出的经济理论问题 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 新经济与新教育方式 “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 新经济的人力资本定价问题 新经济的劳动定价问题 分工与选择第二部分 知识的创造第三部分 知识的制度第四部分 知识的腐败与启蒙第五部分 知识的历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记住未来 PDF格式下载



  这本论文集是我读的第一本汪丁丁的书,很有感觉。书的前半部分多是长篇的论文,逻辑比较严谨;后半部分都是一两页左右零散的小品文,但衔接有致的公式和偶尔感性的文字还是很有灵气。我摘录的主要是和网络经济相关的一些观点,建议有时间的话安静地读一下原书比较好。
  
  1.生活的变化来源于冲突。没有冲突的生活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反省的猪”;冲突,康德定义为“两个同等有力的理性原则直接的冲突”,把人推向超越或毁灭。如果你实现了超越,就提供了新的、别人无法提供的体验。所以罗素说,知识的来源有三个,“直接体验、间接体验和内省体验”。
  
  2.互联网主导的新经济使当今的社会再次经历着S过程中的跃变时期。互联网的本质是廉价交往手段的普及,它从两个根本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协调成本;拓展观念和技术创新的机会。由此衍生出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几个子问题:
  (1) 高度不确定环境中的理性选择
  (2) 强烈网络效应下的理性选择
  (3) 网络效应将博弈论原理原本仅局限在局部的协调效率作用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4) 如何为新经济构造新的定义区间,如观念集合、公理体系、数理逻辑
  
  在论文《网络产生递增效益的两条根本途径》中,作者对互联网的两个根本机制做了定量的分析,很有说服力。
  
  3. 实验心理学对注意力的讨论:人在给定时间区间内对外界信号所能给予的注意是有限的,注意力的度量单位是所谓“片断”(chunk),片断没有绝对大小,它与特定知识在“长期记忆”里的熟悉程度成正比。另外,在给定时间内,主体能够从长期记忆中处理或向长期记忆中存放约7个chunk,因此7个chunk就是短期记忆体的容量。
  
  4. 新经济下,知识价值的变化呈S型曲线。在潜伏阶段,知识散漫而富于流动性,游离于商业机会之外,不能分享商业生产的利润;知识积累到了临界点(critical mass)时,会带来新知识的裂变,从而应领取利润的主要部分;进入老化阶段,知识在专利保护下享受丰厚的垄断利润,但从创新的角度,这部分利润应尽快转移到下一轮进步的新知识领域中。
  
  5. 观念创新过程的两个细节:一是主体注意力在各种观念之间的配置过程,由主体对特定观念的注意引发深层体验,注意力的转移和创新的“潜伏期”,以及深层体验和潜伏期所孕育的顿悟;二是创造性主体通过参与人际交往而获得的联想、间接体验、感悟、冲击和对现有知识的再阐释。
  
  6. 社会交往对创新的作用非常微妙,一方面创新几乎无一例外是个体的结果,从事创新的群体无法替代个体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集体需要向从事创造的人提供素材、观点、多元视角、争论和挑战;同时群体和外部群体间还应建立信息的网际流动。
  
  7. 网络经济的三个经济学原理:
  (1) 专家控制:我们知道网上存在着需要的信息,但却不愿意花时间去找到它们,当检索和理解信息的成本超过一定限度时,雇佣专家就成了合理的选择。
  (2) 纵向整合:由于第一条原理,专家和普通人关于专业知识的信息将越发不对称,从而出现专门讲专家整合的人。于是从最深层的知识到大众需求间将形成一个专家服务的链条,即“知识价值链”。经过纵向整合的知识链条,对使用者来说相当于一个整体商品,只要售价低于其使用价值,使用者支付就是合理的。
  (3) 大规模的定制化,mass-customization。传统定制价格高昂,因为只能小批量生产,互联网使全球的市场集结更加容易,于是对本土客户的特殊款式,会成为对全球客户的批量生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