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苑利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3-0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苑利 主编  

页数:

40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卷收有近60篇文章,从学术争鸣、历史回顾、人物评论、历史资料等几个方面,勾勒出中国民俗学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历程中的发展轮廓。民俗学的发展是与时代合拍的,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民俗学的研究方向各有偏重。本世纪初受西学之风影响,民俗学兴起,从它诞生起就高扬科学、民主、本土的精神,之后,民俗学几起几落,但始终保持这种精神。本纪未民俗学又迎来一个发展高峰期,钟敬文、杨堃、马昌仪、陈子艾等几位学者的文章给我们描绘了民俗学一百年来所走过的漫长路程。黄遵宪、周作人、顾颉刚、茅盾、黄石、江绍原、闻一多、钟敬文等8位学界老前辈,毕其一生之精力,为民俗学的发展呼吁、奔走,对他们的评介,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中国民俗学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使后学晚辈知晓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贡献。郭沫若、贾芝、胡乔木等先生即是领导也是学者,他们当年作出的指示,讲话至今仍是指导民俗学研究、工作的方针原则,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先生提出?quot;民俗学十二年远景规划"更是情真意切地提出民俗学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研究任务。袁珂、张弘同志的文章在80年代引出两场大的学术争论。胡适、周作人给《歌谣》周刊写的发刊词,顾颉刚先生给《民俗》的发刊词,等等,更是不易找寻的历史资料。王文宝先生编写的民俗学大事记,将一百年来民俗界发生的重要事件、人物、组织等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书籍目录

晚清革命派著作家的民间文艺学我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开端对二三十年代福建民俗学运动的回顾人类学派与中国近代神话学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学者的西南民间文艺学研究我国民俗学运动史略解放区民间文艺研究概说新民歌运动与民间文学四十年来吴语地区的民间文学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是一项宏伟的文化工程周作人与早期中国民俗学顾颉刚与民俗学研究茅盾在中国现代神话学史中的地位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江绍原与他的民俗研究论闻一多的神话传说研究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歌谣周刊》发刊词北大歌谣研究会及风俗调查会的经过 《新生》卷头语为《民间文艺》敬告读者《民俗》发刊辞《歌谣周刊》复刊词 民俗学会的经过及出版物目录一览中国民俗学十二年远景规划——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集体建议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在群众自发状态的改旧编新面前再论广义神话中国民俗学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大事记民俗学学术史研究论文索引编后记

章节摘录

  11.南阳的  梳着大辫子,青丝般的头发用红丝头绳扎着;鬓角插了一朵海棠;白玉的耳环,戴在两旁;手上戒指是山西式的,带有忽忽拉拉的银铃;身穿月白布的衫子对着莲花;红鞋粉白的高底几鞋尖上的绿缨,走动时颤撒撒的。  12.绩溪的  脸儿是瓜子样的,黑黑的头发覆着两道眉毛,弯弯的和新月一般,嘴里镶着糯米似的两排银牙。  由以上的观之,可以知北方多穿高底鞋,南方则否,北尚朴素,南多奢靡,此其大较。  婚姻的状态  中国的婚制是父母包办式的,这首歌谣,就是他的小影。一对暮生的男女,从不曾见过一面,两地的怀想定是少不了的。此歌决不是出自男子所作,大都是年长的妇女替儿童描写想象中未婚妻的作品,一方给儿童一个婚姻的观念,一方发舒她们文学的天才,才产生出来的东西;多少还要带一点自况的意味。从这里边可以看到中国人订婚的早,像说小儿童(南阳),小花孩(河北),小相公(汉阳),小学生(南京),都可以看得见是很小的年纪;至于说大相公(绩溪),张相公(成都),或者年龄稍长,然而其为预约的婚姻,则仍是一样。并且在这首歌谣里我们可以看见两方不得见面的苦衷,这一个作品,纯从展转反侧睡思梦想中凭空结撰来的。订婚自然是父母代办,结婚也须禀请父母的批准。婚费也要花钱很多,非等年成好了(南通等首),或者卖田,卖地,卖房(三原等首),不能举办。甚而爹娘不答应娶亲,便去寻死上吊(唐县等首),真是可怜极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PDF格式下载



收录民俗学重要文献基本靠谱,只是有个别篇章似乎有欠考虑,但开卷有益嘛


民俗学参考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