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品三国学做人-写给员工的书

熊德辉 军事谊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军事谊文出版社  

作者:

熊德辉  

页数:

333  

前言

  《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它的知识面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社会、科技、生理、心理等方方面面。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追寻挖掘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并从中产生感悟和联想,得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读该书对于读者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笔者选择了两个切入点来解读《三国演义》。一个切入点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从《三国演义》中学会怎样用人;另一个切入点是作为一名员工,应该从《三国演义》中学会怎样做人。由此形成了《品三国 学用人——写给领导的书》《品三国 学做人——写给员工的书》两部书。  本书是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解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涉及的人物相当广泛,有帝王将相,有平民百姓,有男女老少,有文人墨客。前后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把人间万象、人情冷暖,描写得淋漓尽致。三国时期尽管过去了一千七百多年,但其中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当今社会仍然是相通的。仔细研读,会给当今各类人员带来很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人的“金字招牌”是靠诚实而不是耍小聪明建立起来的。人们都乐意接受诚实而谦逊的人。如果人们能够把做人的“品牌”树立起来,还怕不能成功吗?  做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难让人弄懂、学好、做好的学问。做人或许是立于人生思考中最具冲突的问题,做人意味着人出生之后未必成为人,他只是有了以后可能成为人的某种潜能。而制约他成人的一个根本性条件就是他如何选择做人的方向,确认做人的价值,理解做人的意义。人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上,都存在着如何做人,怎样做人,为什么这样做人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构成了人生哲学乃至人生智慧思考的内容。  做人是需要智慧的。在《三国演义》的人间万象中,做人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也有非常失败的案例。会做人者,名垂青史;不会做人者,遗臭万年。  本书针对各类人物做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评说,其中的一些观点只是笔者个人的一孔之见,仅供读者参阅。  熊德辉  2010年8月于武昌

内容概要

  在《三国演义》的人间万象中,做人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也有非常失败的案例。会做人者,名垂青史;不会做人者,遗臭万年。  熊德辉的《品三国学做人--写给员工的书》是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解读《三国演义》,书中针对各类人物做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评说。

作者简介

  熊德辉,男,1963年11月出生,江西丰城人。现任武警武汉指挥学院教研部教授,技术七级,大校警衔。系武警湖北总队院校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武汉指挥学院专家咨询组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本科生导师、教学督导组成员。历任战士、排长、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训练部部长等职。先后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曾参与两个国家级课题科研工作;参编武警部队统编教材二部;获武警部队优秀军事理论成果三等奖一项;2009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

书籍目录

引子用害智的眼光选老板选一个富有潜力的老板选一个知人善任的老板选一个锐意进取的老板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做一个忠诚信义的人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爱下敬上的人做一个信誉卓著的人放弃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放弃是人生的政治智慧放弃是对得到的另一种诠释放弃是对自我品行的修炼放弃是成熟和自由的表现放弃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放弃是一种最好的自我保护求职的学问求职要注重推销艺术求职要讲究包装艺术求职要巧借资源求职要适时展示才艺求职要注重名声积累学会搞定老板先上车后找座处理好与资深同事的关系与老板风雨同舟适时表示对老板的忠心帮助老板实现利益最大化经常逗老板开心素质决定命运会谋划是本事会说话是本事会团结是本事会协调是本事会写作是本事人往高处走别与领导过不去别与自己过不去别与小人过不去别与部属过不去别与“鬼神”过不去做人要讲究职业道德跳槽要讲职业道德做忠于职守的典范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别被枕边风吹迷了方向视责任重于生命端正对领导的态度不要在领导面前耍聪明不要在领导背后说坏话不要跟领导耍蛮横不要跟领导耍骄傲不要跟领导耍心眼不要跟领导耍态度不要跟领导耍权威

章节摘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诗文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之句,道出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生哲理。  可以说,历朝历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人才的竞争是社会发展最大的竞争,谁得到了足够的人才,谁用好了人才,谁就能搏击历史潮流,站在风口浪尖之上,独领风骚,傲视天下。  民间有一句俗话:男怕人错行,女怕嫁错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才谁都怕入错行,尤其是那些一脸青涩的社会新人,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有专业素养。然而,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很多时候还没有能力分析判断自己适合从事哪个职业,甚至很有可能病急乱投医,结果是人错了行,走上了弯路,严重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  此时此刻,笔者奉劝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当你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不知所措时,不如务实地选择一个能够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促进的领导,在他们的支持、关怀、帮助、引导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人才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人才如果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最有前途和希望的平台,就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三国鼎立形成之前至三国鼎立初期,就有很多人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苦苦寻觅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有些人选对了领导,他们的路走得很顺,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有的人选错了领导,他们半途而废,功败垂成,成为领导的殉葬品。有的人先走错了路,后来重新选择了人生道路,同样也走向了事业的辉煌。但无论如何,选择自己为之服务的领导是人生成败最关键的一步。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撼动了汉室江山的根基,董卓专权乱政激起了天下共愤。此时的中华大地,各种“树木”乘势乱长,搅得天下“群鸟”躁动不安,纷纷登上各自选择的枝头栖息。  “群鸟”良莠不齐,有“良禽”,也不乏“笨鸟”,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择木而栖。  其中有“三棵树”,在激烈的竞争中长势最好,成为能够引来“金风凰”的“梧桐树”。这“三棵树”在剧烈的争斗竞争中,笑到了最后,也笑得最好。  一棵是正在土壤中孕育生根,即将在风雨飘摇中长出嫩芽的未来希望之树刘备刘玄德;一棵是根深叶茂,已经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曹操曹孟德;一棵是在父兄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根基扎实,后劲十足,长势强劲的新兴之树孙权孙仲谋。  这三棵梧桐树的共同特点是,在纷繁复杂的激烈争斗中,都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良禽”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开疆拓土、巩固政权,使他们占有了自己的领地,瓜分了汉室天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为逐鹿中原、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  为什么在激烈、残酷、纷繁复杂的争斗中,许许多多的“良禽”会选择落脚在他们这三棵“梧桐树”上呢?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三棵“梧桐树”长势良好,有充足的空间和养料,适宜“良禽”栖息;另一方面是“良禽”们认为自己正确地选择了适合自己落脚的枝头,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依靠和可实现政治抱负的“巢穴”。  一只“良禽”选择自己落脚的“枝头”,并不一定要看这棵树是否粗大,,是否枝繁叶茂,而主要看这棵树是否在茁壮成长之中,是否充满活力,是否有发展的潜力,是否能长成参天大树,是否可以因其存在和发展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并寄托终身。  有些树远远看去,貌似强大粗壮、枝繁叶茂,然而就近处仔细观察,拿出显微镜细心一照,就会发现很多细微的问题,甚至是致命的顽症。  有的树躯干粗大,却外强中干,内里蛀空,成不了栋梁之材;有的树看似郁郁葱葱,仔细一检查,就不难发现其已深染重苛,像一个得了中晚期癌症的病人,自己觉得身体很好,却不知癌细胞已经侵入其五脏六腑,成为病人膏盲之人。  像吕布、袁术、袁绍等人,他们就是貌似强大却外强中干、形若参天却即将枯萎的大树。曹操就说袁术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说袁绍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像刘表、公孙瓒、陶谦、刘璋之流,他们看似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却已病人膏肓、行将就木。曹操对这些人也是嗤之以鼻的。他说:“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呲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这些“大树”是不值得“良禽”选择的,即使是在他们的枝头落满了“良禽”,最终也免不了树倒“良禽”散,树死“良禽”亡的下场。  如,吕布的谋士陈宫是一个忠烈多谋的谋士,其结果只能是陪同主人一同步入黄泉。临死时,陈宫发出了悲叹:“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他深为自己选择错了老板而懊悔。  陈宫虽是多谋善断之人,却缺乏政治智慧和深邃的目光。他选择服务的集团,是一个没有规划蓝图、营销策略落后、市场前景暗淡、发展潜力微弱的一个即将倒闭的集团。他选择的老板,是一个志向低下、目.光短浅、意志薄弱、有勇无谋、优柔寡断、见利忘义、反复无常、重色轻义、贪生怕死的小人。尽管陈宫忠心为主,殚精竭虑,但由于他不仅不能科学的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而且还为虎作伥,成为老板为所欲为、祸国殃民的帮凶。因此,陈宫不具备“良禽”的特征,不能列入“良禽”之列。  又如,袁绍身边也有许多忠烈善谋、能征惯战的“飞禽”。文有谋士田丰、沮授、许攸等,武有大将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邰、高览等。这些“飞禽”有的因选错了枝头而丧命,有的因选错了枝头而跳槽。他们在混乱之世,缺乏锐利的目光和敏锐的洞察力,看到袁绍家世显赫,号称“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就误以为袁绍是一棵参天“大树”,便纷纷傍上这棵“大树”,并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政治前途、情感寄托捆绑在这个“大树”上。殊不知这棵“大树”貌似强壮茂盛,实则内里蛀空。结果,这些“飞禽”们不是被杀,便是被逼反。  田丰、沮授均是河北名士,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但他们终究是目光短浅,不能择主而事,因此,也不能列人“良禽”的行列。如,在官渡之战前,田丰从狱中上书劝谏袁绍说:“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他一心为袁绍着想,却使袁绍大怒,差点被袁绍斩杀。袁绍恨得咬牙切齿地说:“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它的知识面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社会、科技、生理、心理等方方面面。   《品三国学做人--写给员工的书》的作者熊德辉选择了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解读《三国演义》,书中针对各类人物做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评说。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品三国学做人-写给员工的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