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关税征管走向关税治理

黄晓军 中国海关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作者:

黄晓军  

页数:

204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国关税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尤其是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将我国关税管理变革理解为一场制度变迁,并构建起一个适用于关税管理变革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总的看来,当前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起点是传统的关税征管制度安排,目标是关税治理制度安排。具体而言,关税管理制度变迁涉及制度环境、制度变迁供求因素、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模式等多项内容。其中,制度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变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与方向;供求因素是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根本诱因,通过制度变迁可以实现关税管理的制度均衡;关税管理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形成了特定的基本步骤,”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时滞”是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关税管理制度变迁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变迁采用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并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政策失败”,第二阶段变迁必须关注变迁模式的转换与优化;外部关税治理是本书所构想的一项新制度安排,是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方向,该制度安排应该涵盖关税治理的结构、工具和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黄晓军,1979年10月生,男,福建泉州人。200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行政学,先后在《党政论坛》、《唯实》、《探索与争鸣》、《学习论坛》、《东南大学学报》、《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海关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与过多部管理学教材编撰和多项课题研究。2004年8月起就职于厦门海关,现任东渡海关货运机检科副科长,兼任厦门海关学会特约撰稿人。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理论介绍 四、篇章结构 五、创新与不足第一章 关税征管到关税治理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关税基本理论简述 一、关税的定义 二、关税的职能 三、当代中国关税管理政策演变 第二节 关税管理的制度内涵 一、关税管理制度的概念 二、关税管理制度的构成 第三节 关税管理的制度安排与变迁 一、综合治税制度的治理视角解读 二、关税治理制度的发展路径 三、关税征管制度与关税治理制度的区别 第四节 关税管理变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一、分析模型 二、分析假设 三、分析内容第二章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环境 第一节 制度环境与关税管理制度变迁 一、原有制度环境因素对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影响 二、新的制度环境因素对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关税管理制度环境的具体构成 一、政治环境 二、行政环境 三、法律环境 四、经济环境 五、科技环境 六、文化环境 七、国际环境第三章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框架 第二节 影响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分析 一、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二、技术进步 三、市场规模 四、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五、偏好的变化 六、偶然事件 第三节 影响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分析 一、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 二、制度设计的成本和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三、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制度选择集的改变 四、上层决策者的净利益 第四节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供求均衡与非均衡 一、制度供给不足 二、制度供给过剩第四章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过程 第一节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基本步骤 一、形成初级行动团体 二、初级行动团体提出并确定制度变迁方案 三、次级行动团体与初级行动团体共同推进制度变迁 第二节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中的两个现象 一、路径依赖 二、制度变迁时滞第五章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的模式 第一节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划分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 三、两种制度变迁模式的比较 第二节 关税管理第一阶段制度变迁的模式判定 一、政府在关税管理第一阶段制度变迁中所处的地位 二、关税管理第一阶段制度变迁的方向 三、关税管理第一阶段制度变迁遵循的原则 四、关税管理第一阶段制度变迁所用的时间 第三节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的“政策失败” 一、关税任务制度安排的内容 二、关税任务制度安排的影响 三、关税任务制度变迁中的“政策失败” 第四节 关税管理制度变迁模式的改进与优化 一、关税管理第一阶段制度变迁模式的改进 二、关税管理第二阶段制度变迁模式的选择第六章 关税治理制度的未来愿景 第一节 关税治理的结构 一、海关与企业的关系 二、海关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 三、社会中介组织与企业的关系 第二节 关税治理的工具 一、服务供给工具的创新 二、信息技术工具的创新 三、法律法规工具的创新 第三节 关税治理的能力 一、强化海关的管理能力 二、强化海关的服务能力 三、强化海关的协调能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关税征管到关税治理的制度变迁  第一节 关税基本理论简述  关税的职能是指关税固有的基本属性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内在功能,这种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就会产生具体的效果或效应,这种效果或效应就是关税的作用。通常认为,关税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其职能作用大体上分为三种:一是财政收入职能,二是调节经济职能,三是政治外交职能。  (一)关税的财政收入职能  关税财政职能的作用,就是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把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转变为国家财政资金,作为国家行使其职能的物质基础。关税的财政收入职能是关税的基本职能,是关税其他职能作用赖以发挥的基础。  作为流转税的关税,属于间接税的范畴。消费者不直接缴纳,纳税义务人可以将关税负担转嫁给进出口商品的消费者,纳税人容易接受,征税者征税也方便,阻力小,所以在经济发展时期,关税成为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如17世纪末,欧洲许多国家的关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l805年,美国关税占联邦政府收入的90%以上;l840年,英国关税占税收总额的46%;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关税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税收入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也较高。表1—1反映了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关税收入和海关税收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的情况。


编辑推荐

  研究关税管理变革的一般规律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中国海关关税管理的制度变迁研究:从关税征管走向税治理》选取关税管理作为主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将我国关税管理变革理解为一场制度变迁,并在分析海关关税管理制度变迁环境、供求,过程和模式的基础上,借鉴治理理论提出了”从关税征管走向关税治理”的基本观点。  作者立足海关工作,努力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这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关大力推行人才强关战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成果的体现。他是厦门海关青年”学习型关警员”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关区青年关警员对海关事业的热爱,对海关理论知识的渴求,对持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不懈努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关税征管走向关税治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