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见证录
2005-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师哲 口述 李海文 整理
249
无
师哲的一生可以这样来概括:20岁前在陕西读书;1925年到苏联学习、工作15年;1940年随周恩来、任弼时回国,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8年;受审查、软禁、坐牢、流放19年;1988年,才由中央组织部做出结论:“经13年审查,没有问题。”. 我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经博古夫人张越霞介绍,与师哲的夫人周惠年及其子女相识的。了解到师哲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同志,在苏联学习与工作15年,回国后长期在中央担任俄文翻译,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出访苏联等国,是中共中央与苏共中央之间往来的见证人,便十分想见他。但师哲于1962年后一直被隔离审查,当时正关在秦城监狱。 1975年5月,得知师哲从监狱出来流放到陕西扶风。8月..
作为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史的讲述者,师哲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苏最高层通话的桥梁——翻译,他最直接地聆听了中苏最高层间秘密的历史性对话,最真切地经历了历史事件中无数的小曲折…… 这将是一部无缘与毛泽东、斯大林等领袖谋面的普通百姓想读的历史,是想了解当时的历史性决策形成过程的研究者必读的历史。
师哲(1905年6月--1998年8月),陕西韩城井谥村人。1919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春投笔从戎参加国民二军,同年被选送到苏联基辅军官联合学校学习。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秋到莫斯科军事工程兵学校学习。1929年底分配到西伯利亚格贝乌工作,1938年秋回到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的秘书。1940年春随周恩来、任弼时回国后在中央办公厅、中央社会部等处工作,1945年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1948年任政治秘书室主任,1949年兼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俄语学院院长、外文出版社社长。1957年1月任山东省委书记。1959年来下放到陕西扶风。1962年受迫害,被隔离审查。1982年平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前言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 出发前的准备 漫长的飞行 刘少奇和斯大林会谈 斯大林做自我批评 第六次会谈 刘少奇在莫斯科参观座谈 刘少奇与苏联专家 毛主席接见苏联代表团毛主席首次访苏 行程万里 两个伟人的首次会面 斯大林让步了 毛主席游览列宁格勒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 又一次误会 签约,斯大林举行招待会 斯大林破例出席招待会 踏上归程尤金受邀来华 尤金首次来华与《实践论》的发表 尤金第二次来华 尤金担任驻华大使朝鲜战争期间的中苏关系 朝鲜战争的开始与逆转 周总理和斯大林会谈 中国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斯大林对苏联顾问与我方争论的态度 朝中苏决定停战,进行和平谈判 周总理、彭德怀和斯大林会谈1952年的莫斯科之行 周总理率团出度日内瓦会议时与苏联的合作 赫鲁晓夫率团来华祝贺我国国庆五周年1956年开始发生变化的中苏关系 朱德、邓小平出席苏共“二十大”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发表 苏联代表团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吐积郁波匈事件与刘少奇访苏 苏联紧急通知 赫鲁晓夫只身一人迎接 刘少奇向苏共主席团慷慨进言 宣言的产生 提出对匈牙利事件的处理方案附录: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过程 ——兼论周恩来、斯大林1950年10月会谈内容
书摘1956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这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美国人从波兰人手中搞到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复制本,并于6月4日将全文公布,在世界各国引起轩然大波,尤其对东欧国家共产党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发生动摇、怀疑。波兰、匈牙利的局势甚至开始动荡起来。 6月,波兰波兹南机械厂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减少税收,遭到机械部长的拒绝。工人们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和警察发生冲突,当地政府又出动警卫部队和坦克镇压,造成死74人、伤900多人的严重事件。这就是著名的波兹南事件。 事件发生以后,全国哗然,波兰统一工人党压力极大。鉴于斯大林以往的做法刚刚受到严厉批判,地方党和政府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又明显错误,波兰党政领导人不得不公开出来承担责任。6月30日,他们批准并出度了为事件受难者举行的葬礼,并且宣布退还部分税收,以满足工人们的要求。 为了避免出现类似事件,平息群众中由此引起的强烈不满情绪,波兰统一工人党于7月迅速召开了七中全会,决定实行经济合理化和政治民主化,并改善人民生活。这次会议及上述决定,很快引起了党内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许多人甚至公开要求彻底改组党的领导机构,让两年前刚刚被释放出狱、被指责犯有右倾民族主义错误的前总书记哥穆尔卡出来担任党的第一书记。 波兰党内争论的公开化,导致了10月八中全会的召开和政治局的改组。这一事态的发展,引起了苏联方面的严重关切和不安。 10月19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将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一个通知交给刘少奇。尤金说:波党中央将要召开八中全会,苏共中央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知道了。波党中央内部对于一些根本性政策产生了严重意见分歧,而这些政策是关系到苏联、东欧的根本利益的。波党中央一些人还准备改组政治局,要把康·罗科索夫斯等人开除出政治局。人所共知,作为波兰国防部工的罗科索夫斯基本来是苏联元帅,是苏联方面在1947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他派回到他出生的这个国家来加强波兰党的。 苏共中央对波兰党八中全会的倾向表示担忧,怀疑波兰有脱离社会主义阵营,投入西方集团的危险。尤金说,苏共中央已于18日预先派了一个代表团到达波兰,代表团由赫鲁晓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四同志组成。尤金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苏联此时已出动了军队,对华沙形成了包围的态势,形势十分紧张。 ……
书评前苏联在战略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作为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史的讲述者,师哲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苏最高层通话的桥梁——翻译,他最直接地聆听了中苏最高层间秘密的历史性对话。 口述史是特殊的教科书,它让人看到了正史的片面性。若有闲心略做推敲,还可以悟到正史编修成我们熟悉的那样的原因。口述者的年龄已到了没有必要说假话的阶段。还原后的个人历史细节,可以补充正统史观中有意被忽略的部分,可以校正被长期误读的史实。 《当代中国口述史》丛书的首要宗旨是存史,为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提供可信的史料。而史米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因此,丛书所收以亲历者的叙述为主体,无论是口述,自述,还是回忆录,都必须是亲历者作为事件的当事人,决策者或参与者对事件的叙述。而且必须是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叙述。当然,完全避免情感的因素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之失去鲜活性。但情感的倾诉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如果是对口述的整理,整理者应对事件背景有必要的了解,要对关键的情节,关键的人物以及时间,地点作必要的查证。同时,要理顺叙事逻辑。文采不求飞扬,但必须成诵。
无
对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内容是作者从49年6月随刘少奇访苏一直到1956年波匈事件期间所经历的历次中苏高层会晤,能让读者窥察出毛、斯、赫这些决策人物的一些性格特点,以及自己总结对事件的看法。结合沈志华的档案一起,就差不多能对当时的事情有一个把握的脉络了。
买给老爸看的.他说不错.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