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刷盘子,还是读书?

钟庆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9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钟庆  

页数:

238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左大培我向读者全力推荐钟庆所著的《刷盘子,还是读书?》一书。我之所以推崇这本书,是因为它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用了人所共知的理性处世之道:在省下的资源能够增值时,为了将来过得更好,需要现在做出牺牲。省下的资源之所以能够增值,主要是因为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能将储蓄化作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钟庆用一个几乎每个年轻人都会碰上的日常问题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那些有学习潜力的青年人如果家境不好,就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一不读书去饭馆刷盘子马上就可以挣钱,改善现在的生活,但是由此荒废了学业,将来还是穷人;不刷盘子而读书有助于未来赚更多的钱..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全面反思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全景式著作。作者以海外留学生最常见的两种行为——刷盘子和读书,来比喻一个国家工业化道路的两种模式:前者指出卖简单劳动、以GDP速度为目标的模式;后者指出卖知识和技术、以技术力提高为目标的模式。要想求得国家的强大,就必须舍弃眼前的利益,专心致志发展技术力,而不是盲目追求GDP的增长。 本书在详细剖析了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心脏”——重工业体系——的形成规律和进化规律,并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与世界诸国,尤其是日本的经济发展史进行观察与研究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财富,民族安身立命之本,这才是真正的强国之路。 作者提出,科学精神、长远眼光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动力。科学精神是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发现规律,不断修正前进的航向;长远眼光是要使民族的每个成员从心底认识到知识和技术才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民族精神则是集合民族全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拼搏奋斗。

作者简介

钟庆,男,1970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88-1992年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专业。1992年在华中理工大学数控中心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东渡日本从事自然语言机器翻译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 我的家和我们的国 序言 无法积累人力资本的国家将永远是一个穷国/左大培 第1章??高速成长的光和影 第一节??光 第二节??影 第三节??中国企业的风光 第四节??中国企业的尴尬 第五节??如何跨越危机多发区? 第2章??刷盘子读书Ⅰ 第一节??刷盘子,还是读书? 第二节??中日两国的战后再出发 第三节??“以市场换技术”之痛 第四节??中国改革开放回顾 第五节??技术立国与日本产经联 第3章??刷盘子读书Ⅱ 第一节??什么是产经联? 第二节??斯大林时代和蒋介石政府的产经联 第三节??产经联——民族经济的永动机 第四节??个人积极性在产经联面前是渺小的 第五节??私人资本和自由市场无法形成产经联 第4章??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批判 第一节??“小学文化程度”的主流经济学家 第二节??阉割“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 第三节??生搬理论硬削现实 第四节??百年“清流”嘴一张 第五节??中日两国学者们的“神” 第六节??中国“文士”与日本“武士” 第七节??问世间钱为何物? 第5章??现代工业体系的秘密 第一节??工业经济的评价标准——技术力,而非GDP 第二节??基干产业——现代工业体系的根 第三节??基干产业的两大特征——循序渐进和超级繁殖能力 第四节??“人”在工业社会的两种选择——提高技术或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 第五节??落后的根源——缺乏完整的基干产业 第六节??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GDP区别 第6章??战火中诞生的发达国家 第一节??西班牙帝国的兴衰 第二节??自由贸易的神话——英国的崛起 第三节??战火中诞生——美国霸权的形成 第四节??突破日趋艰难——德国的工业化历程 第五节??工业化的五个关键要素 第7章??后发国家的道路 第一节??重工业体系应放在国家战略的首位 第二节??西方工业化历程为何不可再现? 第三节??三条道路 第四节??四大挑战 第8章??中日追赶路径比较 第一节??技术追赶的两类路径 第二节??19世纪的日本:从比较优势转向技术立国 第三节??二战后的日本重工业复兴 第四节??近代中国: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第五节??1949年的中国 第六节??毛泽东时代:强敌环伺下的重工业之路 第七节??租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造船 第八节??突进消费社会 第9章??东亚神话与水际制造业 第一节??东南亚诸国的水际制造业 第二节??水际制造业的虚弱体质 第三节??“东亚神话”破灭的内在规律 第四节??消费品背后的深层工业实质 第五节??文化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六节??候补竞争者——印度 第七节??新时期日本所谓的“共荣圈” 第10章??日本的体制与工业化 第一节??政企不分的经济体制 第二节??财团控制下的政治体制 第三节??产经联与日本平民的生活 第四节??日本经济改革的自我反思 第五节??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只是装饰品 第11章??追根溯源 第一节 日本政军经一体化的封建社会和中国中央集权的自由经济 第二节 日本封建社会的身份管制 第三节 寄生于领主的巨商 第四节 晚清文官数量和明治武士数量的对比 第五节 “中体西用”与“和魂西体”的差别在哪里? 第六节 中日两国的转折点——甲午战争 第七节 日本十年军扩与中国“百日维新” 第八节 没有变革对象的旧中国 第九节 中国的新生 第12章??打破历史的宿命 第一节 打破历史宿命的可能 第二节 武士的刀与经济学家的理论 第三节 用长远眼光才能看到科技的力量 第四节 与民族精神共生 第五节 从过去走向未来后记


编辑推荐

  第一部全面比较中日国力的扛鼎大作,2005年度中国最具震撼力的经济雄文!值此中日关系敏感,民族情绪高涨之际,《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一书,有助于国民更加冷静和理智地看待中日两国在现代工业化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反思自我的差距。  本书作者钟庆长年旅居日本,通过其留日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自己在中国的经历,从自然科学规律的角度,严肃批驳以吴敬琏、樊纲、张维迎、林毅夫、茅于轼、张曙光为代表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及其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其对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害处。本书提出,一个国家技术力是本族安身立命之本,日本产经联历史上誓死保卫技术力的信念值得国人借鉴。  全书比较了中日近百年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关头的经济路径,并以西班牙、英国、美国、法国的工业化历程,以及对东亚神话、拉美现象、俄罗斯改革的剖析,揭示国际社会中西方发达国家重工业体系对其他国家进行弱肉强食的本质。作者以张扬、恣肆的思想,凌厉、另类的文字,纵横捭阖,使人在冷静的深思中爆发出激昂的爱国热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刷盘子,还是读书? PDF格式下载



作者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和对比了中日两国强国的过程,揭示了成为强国的工业化过程,值得我们深思。


非常值得一读。作者通过对中日两国的近代以来发展路径和经济状况对比分析,揭示了国家、家庭、个人创业的内在发展规律。能够让人耳目一新,多了一个看问题的新角度。与《财富幻象》、货币战争一同阅读,更加有收获。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独特视角的观点了,在作者采用的“大棒”——科学论证面前,一切经济学者的观点都是苍白无力的,那些把经济理论看得很神圣的人往往故意忽视了经济学的一个先天不足,却是经济学的最基本的一个原理:经济学只能解释经济行为,却无法构造经济行为,所以经济学者在作者面前一败涂地一点儿也不奇怪。
清朝的gdp、黄金十年、改革开放之前,作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虽然有些章节比较单薄,但还是很具有说服力的。


真正的好书,这本书我以前在图书馆看过,后面还是决定买下来对日&本这个我们永远需要警惕的邻国对手,真正研究他们体制的书实在太少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被某些国人故意“忽视”了,这本书可以结合白&益%民的《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一起看,让我们对这个老对手有真正的了解,以应对将来发生的挑战最后说一句:这是每一个真正有志气的爱国者应该看的书此结论是鄙人之愚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小猪的文章写得好,这本书也是,虽然书中没有激烈的言辞,但书中拳拳爱国之心油然可见,书中分析的中日之间的差距很到位,很客观,有心人不妨一阅!


一个人的强与弱,比的不是优点,比的全是基础啊,国家也是这样,一个螺丝钉都不能生产的好,拿什么工业强国


核心技术,创新。加工贸易,比较优势是不可靠的。强大的工业体系,才是必由之路。


真正关心国家民族未来的朋友,此书非看不可!不看此书,你就会被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牵着鼻子走。看了此书,你就会明白那些人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侠之大者原在民间。强烈推荐!!!


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本书,让我们从那些表面现象中解脱出来,看到国家强大的本质。


我又知道了一些日本为何如此发达的可能原因不读是损失绝对的顶级书


居然還有人胡說這本書淺薄?搞笑得很,以爲大家都是傻子?書中的分析非常到位,也很全面。無關什麽經濟,關鍵是實力!


以工程师的思路分析经济问题,值得一读。


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作者很有见地,一针见血!


可惜2012年看有点老生常谈的感觉,如果2005年看,必定带来很大震撼。毕竟将近7年,人的认识已经进步很多!


作者分析得很有些道理,见解独到深刻!


这是本好书,建议大家去买看看,我很喜欢这位作者,支持当当。


揭示了很多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常理


看了想入党


看过了,这本书不错,和网文相比,又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整个编排次序也不一样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推荐


沉重的思考我的祖国的未来!


如题,欲知详情请买下阅读。


相信到过日本的中国人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将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方式进行一番比较。毕竟两个国家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朱雀门、寺庙、神社还有相似的文字,无一不反映出自古以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紧密联系。这本书是一个爱国的中国人想要通过自己在日本的经历和了解,让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单纯的仇日情节,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东西,真正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也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我们的强大,我们的发展究竟停留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简单的说,这是本书很值得一读,但是这本书的前1/3有很多内容让人感觉很多余,如果作者能够直入主题而不是反复地说“刷盘子”这句话可能会更吸引人,这也算是一点小瑕疵


这本书很详细地讲了中日的工业方面的对比,语言很犀利,不过排版太呆板了,密密麻麻都是文字~


一年前經朋友推薦,前陣子才買到,昨天開始看,感覺不錯,能夠讀下去不覺枯燥,而且一些觀點和句子可以給我一點啓發,希望從中得到的道理可以給自己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來反思自己,現在是刷盤子,還是要讀書。


这本书我最开始读的是网上的连载,当时我就知道一定会出版的。我始终觉得我们直接学西方不如直接学日本,日本有太多的奇迹,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说点题外话,我经常和日本人打交,没看出来单个日本人多厉害,但是当你接触到的绝大多数日本人素质都差不多维持在一个水平的时候,就觉得可怕了。很多日本工程师60多岁了,依然兢兢业业,我认识的一个叫Suzuki的日本人,已经退休了,房子还没有还清贷款,每天安心工作,看不出有何抱怨的,相反我单位的一些大学生刚毕业就计划买房买车,你凭什么?


视角很独特,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思考。


的确让人思考,不过化而裁之谓之变,这点作者似乎没考虑


书写得很不错,一开始的序就很吸引人,值得读和思考!


应该说是值得一看的.应该说是值得一看的.应该说是值得一看的.


好书,就是有点啰嗦。


作者总的立论没有问题:中国应当开发“技术力”而不应当主要以人力资本优势来搏取眼前的GDP增长。但是,这同时也是一本粗糙而浮躁的书。5000字就能讲明白的道理,竟然写成了一本书,并且不合一般的写作结构和规范。对日本的考察和描述也是浮光掠影。与同为“反主流”的《货币战争》相比,此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一句话,觉得阿扁傻逼是一回事,而证明阿扁傻逼却是另外一回事。


书还没看,不过是老师推荐的,应该还可以吧


上当了!单从作者的'学历与履历'以及异采纷呈的目录上似乎完全可以确定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日本的好书,可是书拿到手里一读,却是一部没什么价值的浅浮之作;文辞杂乱,缺少真知灼见。完全不值得购买;


书的封皮装反了,看着很不方便,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


很不错的书,值得拥有哦


当然是读书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