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

徐文明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徐文明  

页数:

283  

字数:

1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十一世纪,中国曾经有过成为第一个具有新体制、新文化、新技术的国家机遇,也有一个伟人似乎看到了。他竭力搬动历史发展的道岔,试图把中国引向这个崭新的轨道。他的努力已经大有成效,却又不得不接受功败垂成的命运。他就是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本书以王安石为中心,以清新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笔调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渊博的学识、刚毅的品格、质朴的本色、幽默的情趣、执著的精神、超然的境界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是天地自然的特性,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变化是自然的规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国家的生命之源。历史翻过沉重的一页,前年一个轮回。在十一世纪,中国曾经有过成为第一个具有新体制、新文化、新技术的国家机遇,也有一个伟人似乎看到了。他竭力搬动历史发展的道岔,试图把中国引向这个崭新的轨道。他的努力已经大有成效,却又不得不接受功败垂成的命运。他就是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本书以王安石为中心,以清新的语言和充满感情的笔调对王安石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描述,对其渊博的学识、刚毅的品格、质朴的本色、幽默的情趣、执著的精神、超然的境界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翻开此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位充满胆识的政治家、一位博取独创的思想家、一位出入自在的大圣贤和一位平实亲切的普通人的风采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徐文明,1965年生,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士前期禅学思想史》、《轮回的流转》、《六祖坛经注译》等,并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第一篇 少年 “谪仙”降临 少年漂泊 回归故里 初至江宁 早年学术第二篇 从政 少年高第 为政一方 承道继统第三篇 改革 富国之道 强兵之方 改革科举 变风俗 立法度第四篇 战斗 向流俗开战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遗恨千古第五篇 进退 出入自在 行乎中道 至人无欲第六篇 本色 本色不改 一生俭朴 天性率真 至情至性 《辨奸》之诬第七篇 归隐 投身佛门 禅的世界 恩仇俱泯第八篇 后世 寂寞西归 身后凄凉 白云苍狗 新学常新主要参考书目附录 王安石年谱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国历史在王安石的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巨大的转机——由封建农业文明向科技制度文明的转变。王安石似乎看到了这一转机,他的思想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和推进了这个转变,他试图把中国引向一个崭新的发展轨道。他几乎获得成功,但最终功堀一篑。  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如果他成功了,中国的命运就会发生重大转变,也许资本主义制度会在中国率先建立,科技与制度文明会战胜马蹄与武力征服,人类历史也许会因此而重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转过一个千年的大弯,时间的洪流从河西冲向河东,中国又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在王安石的时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巨大的转机——由封建农业文明向科技制度文明的转变。王安石似乎看到了这一转机,他的思想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和推进了这个转变,他试图把中国引向一个崭新的发展轨道。他几乎获得成功,但最终功堀一篑。  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如果他成功了,中国的命运就会发生重大转变,也许资本主义制度会在中国率先建立,科技与制度文明会战胜马蹄与武力征服,人类历史也许会因此而重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转过一个千年的大弯,时间的洪流从河西冲向河东,中国又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一次,我们能抓住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十一世纪的王安石 PDF格式下载



许多次在历史书上见到王安石,无一例外提到他的变法。这本书更多注重他的思想历程。


王安石的却超人一等,应为他的博学、智慧和努力,最重要的是,他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模式,来顺应改革。


但不如<帝国政界往事宋代>中的有关章节写得好!


我觉的,书写的一般啊。典型的写给学生的书。


看了作者的介绍,作者的研究范围好像在禅或是佛的领域,因此全书多出将佛,禅以及王安石与佛或禅的联系,太牵强了.以这样的角度写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比较奇特.


还真是历史不能细看,我最喜欢的苏东坡,在徐文明作家的眼中是一个代表贵族的人,不能理解王安石的用心……这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相差太远了!


作者的立场很中立,治学态度很不严谨。这本书就像司马光的政敌写得书。


但是,个人情绪化言论稍多,稍微影响公允。几乎可以说,荆公为始皇以降第一人臣,可以学习借鉴的方面太多了。书中再多点论证、引用,对当时政经的数据分析,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对比,就圆满了。现在看来,荆公比东坡高那么一点点。


就知道为王安石高唱赞歌而不能用客观公正的观点来审视王安石的整个改革过程,刻意贬低司马光来烘托王因为作者写过几本有关佛学的书,还硬生生的把王安石与佛学联系起来总之是一本比较烂的书,对于了解王安石和他的改革不能起什么作用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解读王安石,其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非同一般。偶尔买下这本书,空闲时候深读了一下,相见恨晚!值得看的一本好书,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