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墙知情录

尹家民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尹家民  

页数:

269  

内容概要

回首共和国往事:开国轶事,建设波折,“文革”风雨,两岸风云,改革航程,外交秘闻,无不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  这期间,红墙内的共和国决策者们深为人们瞩目。他们放眼寰宇,权衡利弊,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变历史的航向。  本书作为《红墙见证录》的姊妹篇,以亲历者的口述,知情者的笔录,平实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重大决策的幕后故事,重大时刻的。动人细节。领袖的风姿,战将的风采,一一呈现。

作者简介

尹家民,军人。诗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早年写诗与评论,后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因创作陈赓、黄镇、张国华、陶勇等多部将帅传记文学作品而成名,“黄埔系列”和“红墙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已在海内外出版《陈赓大将》、《将军不辱使命》(黄镇传)、《舰队司令生死传奇》(陶勇传)、《谁为中国声辩》、《百将之夜》、《家民纪实文集》(七卷本)、《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等纪实作品四十余部,另有《心融进蔚蓝》诗集一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决意“倒向"苏联 毛泽东向米高扬阐述共和国外交的最初设想 毛泽东送走了“司徒雷登”,迎来了“白皮书” 在大洋彼岸,白宫也在谈论毛泽东第二章 周恩来、陈毅在昆明的日子 忙里偷闲,也要做做“思想工作” 工作之外,尽显常人常态 坦对婚恋,“不做妻子可以成为朋友” 处乱不惊,生死置之度外 共渡难关,“搞这么多楼堂馆所干什么?”第三章 周恩来访问十四国随员轶闻 译员最忙,冀氏皮衣 两机会合,国货最好 总统被刺,还去不去? 周恩来始终把尊重他人放在第一位, 总理兴致,改名“杜山”第四章 陈赓赴朝趣事 被高岗拉去跳舞的陈赓大喊“救命” “特科老手”硬是没有摆脱“盯梢”处长 陈赓一句“该吃饭了”替大伙解了围 陈赓:“说后勤部长贪污一车黄金你信吗?” 责备演出队:“你这个团长带的什么兵?” 陈赓偷走彭德怀一个“卒” 陈赓坚持说自己在志愿军里是“后来的”第五章 撤兵朝鲜的“拉锯战" 毛泽东关注谈判的每一个细节,亲自点将 撤兵问题成为焦点 毛泽东“谈谈打打”,把敌方又拉回谈判桌 “战俘问题”又僵持不下 毛泽东“双管齐下”策略奏效,中国全部撤军第六章 中美间的秘密会谈 毛泽东再度提起“解放台湾” 所谓“神的谕示” 艾森豪威尔要蒋介石放弃大陈等岛 中美之间开始了大使级会谈第七章 周恩来指挥下的尼克松访华接待组第八章 斯诺夫妇是如何重返中国的?第九章 红岩村走出的共和国外交夫妇们第十章 炮击金门“救”了蒋介石第十一章 中共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第十二章 “密使”在行动第十三章 李宗仁归来幕后第十四章 毛泽东因未拿下台湾而终生遗憾第十五章 1974:病中的毛泽东关注世界

章节摘录

插图:司徒雷登之所以没有完成北平之行,据后来解密的美国档案披露,在黄华6月28日通知以后两天,司徒报告美国国务院,说他拟作北平之行,并分析了此行的利与弊。利的方面,可以藉会晤中共负责人获得有关中共意向的最权威消息,及有可能影响中共不要倾向苏联。司徒指出的弊害是,此行可能使国务院在国内批评中处境尴尬,美国的西方联盟对此率先破坏反共联合阵线的做法不满;还考虑到此行可能提高中共与毛泽东在中国及国际间的声望。为了抵消这些后果,司徒提及也作一次相似的广州之行;但是,他担心这种双重努力看起来可能像是干涉中国内政,而会激怒中共。司徒请求美国国务院早日给予指示。司徒的报告使美国国务院中主管远东事务的官员们意见冲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只好将矛盾上交。据国务卿艾奇逊的说法,将这个问题呈交“最高当局”,而最高当局决定不让司徒成行,主要由于怕招致国内的不良反应。7月1日,国务院当即将此决定电告司徒大使:“根据最高层的考虑,指示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访问北平。”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对于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政策已经形成,即使司徒雷登去了北平,也改变不了新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的政策,这是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决定的。没有和司徒雷登见面的毛泽东,送给司徒雷登的礼物就是那篇措辞辛辣的《别了,司徒雷登》。


编辑推荐

《红墙知情录3: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李宗仁归来幕后“密使”在行动炮击金门“救”了蒋介石斯诺夫妇是如何重返中国的撤兵朝鲜的拉锯战周恩来指挥下的尼克松访华接待组中方坚持尼克松要乘坐中国的飞机和防弹红旗车在苏联企图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前,尼克松巧透机密柯西金打给毛泽东的热线电话被挂断苏“密使”与台“新闻局长”再晤维也纳毛泽东1 2万美元买下李宗仁的文物毛泽东设想:新政协里要有蒋介石的“嫡系”才好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红墙知情录 PDF格式下载



我以只得政治不感兴趣,可读了红墙后,才真真正正的感觉到我国强大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啊!!我渐渐找到了一个真理!!


这本书品相还行,内容没看,帮同事买的 。


今天去书店看了,纸张明显不如书店,算了,这个价。。。


看过一部,写的生动,只有述事,没有评论,比较公允。很值得收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