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青春的敌人

阿忆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

阿忆  

页数:

261  

字数:

232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如果为你开出皆大欢喜的药方,这本书应该叫《消灭青春的敌人》或《怎样度过青春》,但我坚持认为,一部书的好坏,不在于它提供给你多少答案和照章行事的办法,而在于它是否提出症结,给了你启示。  一部书,当它流畅的语言吹进你的心湖,揉碎蔚蓝的波影,引起你胸中美丽的回声,当它轻轻诉说,把特殊的形式美舒展在你面前,当它不断勾起你的记忆,使你朦胧感到醉心的澎湃,当它优美的思维超越了你想象力的边缘,使你发现许多事情你早想宣泄但却始终没有形成语言,当它把你渐已逝去的从前一步步复原,又把你正要面临的未来说给你听,这部书便当之无愧堪称好书。

作者简介

阿忆,4月10日生于北京。北大中文系文学学士,北大法学院法律硕士。历任:北京三露厂厂长助理;北京祥云饮料公司销售部经理;《北京青年报》专栏撰稿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策划人;中央电视台《香港百年》总撰稿;香港凤凰卫视公司策划人。现任:北大传媒学院教书先生;北京久

书籍目录

导言:告别十六岁第一部分 烟雨蒙蒙的梦幻(18岁-20岁) 恐慌感仍在延续 责任感如期而至 现实感把握住我们的灵魂 难以避免的极端化 矛盾化,人生的永恒特征 爱,是一种权利 把自卑消灭掉 不必完美 适可而止 为生活鼓掌 懒惰,是末日的先兆 我们是读书人的后代 打破思维定式 二十岁谈信仰还太早 绝不背离这个世界 第二部分 尝试性的岁月(20岁-23岁) 时间,不回头的溪流 伟大的尝试性 坏牌不一定输 热恋·慰藉·归宿 朋友是另一个自己 沟通四面八方 海外生活总带着乡愁 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世界需要热心肠 我们劳动,我们收获第三部分 缺钱花的日子(23岁-25岁) 突破贫穷:不懈地追求物质幸福 安度贫穷:在一贫如洗的岁月中健康走过 享受贫穷:向苦难的生活索取教义第四部分 梦灭时分(26岁) 做凡人,还是继续追求不朽 面对竞争,还是逃避考验 另寻一个美差,还是继续混日子 改变积习,还是顺从它 继续反对父母,还是招安和好 结婚,还是独身 我是个多余的人 我的心呵,我的心 在恶劣的人群中 在枯萎的土地上 不良的预感 多么小的空间呵第五部分 新世界从未到来(27岁-28岁) 丧失的容颜 与死神交谈 声声打响,步步走赢 宽容 你是否已经成熟 向独身挑战 寻找一个家 夫妻冲突·婚外情·离异 爱孩子,就是爱世界 逝水流年缀语:三十岁,秋天的早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青春的敌人 PDF格式下载



虽然是90年代初写的,但老少皆宜~只是当当给我送的货质量有点差,一本书脊上阿忆的脑袋掉了,一本中间10页11页已经有点掉页了,两本还不是一个版次,估计书剩的不多了,因为是十一送人,时间很急,也来不及换了,不是特别满意~


很好的书,是送给ddmm的好礼物,书中从16写到30岁,虽然出版很久了,但仍有借鉴意义,古往今来,青春时光遭遇的问题,不外那几个方面。赞!


我的书送到现在都没送过来,已经半个多月了


很遗憾,这部书我没有能早点接触;很庆幸,我在二十二岁时阅读了她。


读他的时候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当然我已经26岁了,如果你还在青年期,如果还没有读过,尽快读一读吧,如果你已经过了青年期LIKEME,那也赶一赶这趟末班车吧,如果您已经过了末班车的年龄那就为您的儿女先读一读吧。


钱交了货却没有收到而且当当也没有退款


拿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说出来很多青春期碰到的问题,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心态很有帮助


很可惜,我很晚才看到这本书,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管怎样,我看到了!


挺不错一本指导书。


如果你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会产生很强烈的共鸣。


对校园里的孩子很有用。我以前买过2本其他版本的,后来都送人了。


推荐给大家看看.这本确实时候青年朋友看看


值得看一看!会有启发的,青少年可以看看.


因为喜欢阿忆的节目和博客,才找到阿忆这本“青春的敌人”一读。虽然自己已青春不再,但看了这本书,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真遗憾那时没有这本书。所以一定把这本书留着推荐给孩子长大后看看。


不但是一本适合青年人看的书,也适合在做青年人父母的人。我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的妈妈,觉得此书值得一读。可以少犯很多错和迷惑。


朋友让帮买的,她说挺好的


很好的一本书,喜欢~就是壳子有点磨损


书很破内容很好


怎么回事啊.我收到的书好象被人看过的,封皮磨的破的~~郁闷死了


封皮都破了,我没要,就算是打折处理的书也要保质吧!


这本书的确是我非常受益,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与启迪。真真正正的好书。


这是一次失败的购物!有时候评论是不可信的。这样看来,这本书,可能适合70年代生人的来看吧。不适合我!相当不适合我!


  从16岁写到30岁
  而我在临近20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不算晚
  学法律的人逻辑总是异常清晰,读了第一句,就特别想一直看下去
  看过了又想再看一次,那么多事我们都懂,但没人像他写的那么透彻
  陈小姐说,如果被迫去一个荒岛并且只能带一本书,就带这本
  初初觉着矫情,宣传而已,看完就觉得真的就带这本
  能拿来反复碾磨还闪出新思想的语句不多,成篇成篇的就更少。
  能借以抄记评论的东西太多,难一一列举
  只能说,真是好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每次阅读的时候都是对内心的一次震荡,青春一去不复,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很好的写出了我们的心声。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刚上大学,当时更多关注的是我毕业之后的事,可是等真正到了这一天,我读的时候更多的是回顾曾经的往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学习时在图书馆读过,很好的一本书,一直想买下来好好读读,可惜在很多书店都没卖的,不知道在哪能买到。


  从十几岁到二十几的人走过的路,脑袋中蹦出来的稀奇古怪不切实际的想法。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你曾经的影子并且能照见未来的自我的一部分。      本书是上世纪90年代写成,直到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惊奇的发现虽然社会发展向前进可是人的本身的观点并没有太多变化,父辈年轻时候的心情,躁动,不安,在我们这辈人身上几乎不差毫厘的重演。这本书,能以一种平和的非说教式的语气告诉我,面对未来的迷茫,我该有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去汲取经验继续前行。


  偶然间走到这里,我一眼就看出了这本书就是我在94年初入大学时见到的那本《青春的敌人》。现在看起来老土的封面,却是当时我爱不释手的好书,那时候民族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呢。
  
  阿忆不愧是才子,写起书来真是才气都溢出了纸面,一气呵成,看得很痛快。有些道理我也懂,但是没有阿忆那么明白,看了之后觉得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所以很喜欢。有时候一个人在宿舍来回地看,其实内容都已经很熟悉了,但是那种青春后期对美好年华的伤感,却让我不忍放下。说实话,现在的阿忆或许学识有过于当年,但是那种茂盛的才子气已经被生活打磨得像一块玉佩,精致,昂贵,却距离我们很远很远,再也找不到那种生猛的活力和亲近感了。
  
  所以我几乎不看阿忆的节目。我无法接受一个我喜欢的作者变成这么恶俗的媒体人——虽然理性告诉我,人都是要吃饭的,阿忆在央视做得还算不错——但是请允许我保留自己的青春记忆,在我印象中,阿忆博士是那个原名叫周忆军,准备到美国去进修法律的年轻才子,而不是那个天天在电视上聒噪的中年男人。
  
  有人说,在你开始回忆的时候,青春就到了尾声。现在,周围同学都已纷纷为人父母,开始在到处打听学区房,我早已不复是当年的小男生。如果不是今天偶然走到这里,还真想不起来自己曾经酷爱过这样一本书。你看你看,当我在开始回忆这本书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的青春读书年代已经过去了。青春的敌人啊,就是那永无止境的回忆!
  
  书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忘记了,只有那首小诗,还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那才是真正的青春记忆:
  
  “我已是平凡的妇人
  崇拜丈夫 或许
  或许还溺爱儿子
  也驻足在如斯的春暮
  倚窗看落花飞舞
  
  而我已是挽发的平凡妇人
  回头笑问你
  能否忆及少女时代的苗苗
  娇气又爱发低烧
  
  而我已顺从地挽髻呵一切俱往。”
  
  一切俱往,无论我,还是阿忆。
  
  
  


噙泪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