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万里无云

书云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

书云  

页数:

316  

Tag标签:

无  

前言

  结识本书作者书云女士已多年,我深以为荣。她禀赋天成,富于创造力,为向英国、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介绍中国,制作了不少优秀的专题纪录片。《万里无云》一书标志着她写作生涯的开始。  此书创意甚美。万里无云源自佛语,涵义是我们平静的心如万里晴空,毫无疑惑。在我看来,这也可以指玄奘西行求法之路,他为解开佛经的疑惑而求学印度。作为一个高僧大德,作为他生活时代的见证人,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玄奘于公元7世纪赴印,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今天,全球化是一个非常时髦的概念,很多人认为它是西方人的发明。毫无疑问,西方于19世纪把中国茶叶引入印度,但是中国和印度两个文明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有近千年的历史,并在玄奘的时代达到顶峰。我认为,这是世界全球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光是贸易的,同时也是文化的全球化。丝绸之路的驼队把中国的物品源源不断运到印度,反之亦然。书云在书中给我们一一道来。比如说糖的故事。从甘蔗里榨取红糖是印度人的发现,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把它加工成白糖;商旅们把它带回印度,我们不胜欢喜,于是白糖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当然,我们对彼此文化的影响,从印地语和汉语里的诸多的外来词可略见一斑。汉语的世界、平等、原则和真理都来自梵文。  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自成一体,不善于接受外来的影响,我想这是一种误解。玄奘生活的唐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也是中国天文历法最发达的时期。天文对以天子自诩的中国皇帝至关重要,而唐朝的皇家天文台竟然是由四个印度人主持,可见唐朝的开放和自信。

内容概要

旅居英的中国电视制片人主导演书云,只身跋涉千里,沿着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足迹,印证了被我国、印度和东亚国家倍中尊崇的传奇僧人玄奘的不朽功绩,感悟了佛教文化的真谛,也被中国盛唐时期的丰富博大的文化所深深震撼。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它是两个生命、两个旅程的故事。这是一次艰辛的体验,又是一次心路的历程,身体力行的万里追寻使作者走进玄奘,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一本“精彩的、让人不得不读的游记。” 这是一本对最终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她穿越了凄凉、壮阔的景观,她在途中遇到超凡脱俗的人物,为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把这些经历栩栩如生地告诉给我们,使我们对她的内心、佛的内心和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有了一个独特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英文版本一经出版便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作者简介

书云,生于60年代。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后在牛津大学对安东尼学院攻读近代史,毕业后在英国从事电视制作,意在通过自己努力,使英国、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更加了解中国。主要作品有《半边天》、《百年叱咤风云录》及《1412:中国发现了世界?》等大型在史专题系列片。《万里无云》是她的第一本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姥姥、我与玄奘第二章 大雁塔之谜第三章 唐僧与玄奘第四章 失落的文明第五章 天山历险第六章 诞生与毁灭第七章 月光之国第八章 菩提树下第九章 恒河之旅第十章 血染黄沙第十一章 敦煌瑰宝第十二章 千古一人

章节摘录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这一天可能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这一天也意味着春节快要到了。一大早,我们就围在炉子旁边做腊八蒜,把剥好的蒜瓣洗干净,放在罐子里,用醋泡上,再密封好,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的时候,把它拿出来。 爸爸一边催着我们干活,一边不停地搅着炉子上热腾腾的一大锅腊八粥,里面有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要煮上大半天才能烂,满屋子都是香味。这一天,每家都要煮腊八粥,大人吃,小孩吃,甚至猫儿、狗儿、鸡儿也要喂一点,还  留一些给在外未归的人。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大概是图个吉利吧! 把一年家里余下的五谷杂粮煮在一起,希望年年有余。"他一边说,一边使劲地搅着粥。"你知道吗? 老家的人还把腊八粥涂在果树上呢,他们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那为什么非在今天喝腊八粥? 明天不行吗?" 我又问。  "你总是问这问那没个完,真讨人嫌。"爸爸不耐烦地挥挥手。我看见姥姥张了张嘴,没说话 。  晚上快睡的时候,姥姥问我,"你想知道为什么今天喝腊八粥吗? "  "是呀,我问爸爸半天,他也没说,还嫌我话多。"  "当着你爸爸我不好讲,其实,今天喝腊八粥是有讲究的。今天是佛祖成佛的纪念日。"  "佛祖是谁呀?"  "就是我带你到庙里去看见的大殿中间供的那个佛。"  "他成佛,干吗我们都喝粥呢?"  "是这么回事," 姥姥慢慢地对我说。“佛祖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印度人。”  "印度在哪儿?"  "很远,很远,大概有一万多里路吧,他见人们受苦受罪,就想找一个办法造福世人。他想啊,想啊,不吃,也不睡。"  "不吃饭,不睡觉,能行吗? "  "就是呀! 他就昏昏迷迷的了。后来,一个放羊的女孩路过,看他饿成那样,就挤了一碗羊奶,放了一点米,熬了一碗稠稠的粥。喝完粥,他就有劲了,坐在树底下,想了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就想出办法来了。这个办法就是让人们信佛,这样,他就成了佛祖。后来每年到这天,大家都喝粥,怀念佛祖。时间一长,就成习惯了。"  "佛祖真了不起,这么多人为他喝粥。"  "你长大就知道了, 他确实很了不起。"  我们家乡有句谚语:“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过旧历年了,小孩们也掰着指头数,嘴里唱着歌谣:“二十三,糖瓜粘。” 姥姥说这是为了堵灶王爷的嘴,祈求他到天上替我们说好话。“二十四,写大字。”每家都希望在门上贴几句吉祥如意的话,姥姥家没人会写毛笔字,就到街上去买。“二十五,扫房子。”这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做的事了,大冷天的,喘口气都冒白烟,还得把所有的门窗都擦得锃亮。然后就是蒸馒头、宰鸡、炖肉,都得按时按晌来,可有讲究了。  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终于把年盼来了。平常吃不到的东西——花生、糖果、干果、油饼,不知道一下子从哪儿都冒出来了;过年那几天,天天都吃肉,还有鸡、鸭、鱼!看着桌子上摆的满满的好吃的,瞧着身上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新衣服,我想要是天天过年该多好啊!  过年最开心的,除了吃,还有玩。玩的地方可多了。平常只能在院子里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现在可好,街上热闹得让我眼不够使,尤其是庙会,想什么有什么。家乡的庙会是在一个大寺庙前的空场上,这里平常冷清清的,没什么人,可是赶庙会的时候却人山人海。我们小孩子在人缝里钻来钻去,东看看,西瞧瞧, 踩高跷的,骑驴的,跑旱船的,跳大头娃娃的,吹糖人的,捏泥人的,拉洋片的,卖绒花的,耍把式的,最好看的就是搭台子唱戏的。台上那些人穿得花花绿绿,脸上还涂得花里胡哨,打来打去的,也不知道累,一直到天黑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  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街上热闹得每天都像在过大年。马路边上尽是标语,红的、绿的、粉的、黄的,风一吹就飘起来;到处都竖着红旗,挂着毛主席像。大喇叭从早到晚不停地放革命歌曲。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的青年男女,一边背着红宝书里的句子,一边跳着"忠"字舞,还挥拳蹬腿摆出各种革命姿势——这些人好像从来不知道累,但是也有人会晕倒,不得不被人抬走。文化大革命来了,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毛主席像章别在胸脯上,别针刺进肉里,血滴下来。  我记得那时候经常是全城出动,排成几队,前头是噼里啪啦的鞭炮,紧跟着有人举小纸旗,有人扛大标语,大家都喊着口号,女人们还踩着锣鼓点儿跳来跳去。就像过年那会儿的游行,几个农民踩着高跷,扮成狮子和驴还有传说里的人物,演哑剧。每次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游行,他们总是说:毛主席有了新指示!这种时候,大家不管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走上街头,宣传最高指示,发誓要忠于毛主席。  我们还常常能看见那些所谓的"阶级敌人"被游街示众。他们头戴高高的纸帽,脖子上挂着大牌子,上面用黑毛笔写着他们的名字,又用红笔打上大红叉。这些人当中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地主和剃着阴阳头、脸上擦着胭脂的地主婆;有衬衣上泼了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的老师;有给丈夫戴绿帽子的坏女人,脖子上挂着破鞋;还有头发和胡子都花白的老和尚,长袍扯破了,还抹了牛粪。他们活像一群化了妆的马戏团小丑。我和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跑,又是喊,又是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万里无云》是一部多视角、多层次的优秀作品,是一部让人心悬的历险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千古一人”玄奘追求佛经真谛义的艰险以及作者追随玄奘足迹时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和风险……同时,它也是一本寓意深刻的文化、历史、地理和人文的好书,一幅意境深远的东西文化交流的壮丽画卷。  ——诺贝尔经济学将获得者阿玛蒂亚·森  精彩的、让人不爱不释手的游记。  ——英国图书大奖评奖委员会主席马丁·戈尔夫


编辑推荐

  佛家语:万里无云,万里天。书云语:心若无云,心如天。  孤身女子三百六十天寻觅玄奘。大漠之路一千四百年智慧依然。  一次穿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史诗般的旅程,一本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难得一见的好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万里无云 PDF格式下载



很感谢书云女士通过一年的佛教圣地之旅,将玄奘近乎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玄奘,一个鲁迅谓之为“民族的脊梁”的伟大人物,我所知道仅限于西游记里那个软弱,任妖精鱼肉的僧人。《万里乌云》从某种意义上让我认识了玄奘,在合上书本的一霎那,我对玄奘大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只身一人从长安出发,穿越大漠孤烟,攀越白雪皑皑的天山,历经九九八一难,最终到达佛陀圣国,我不知道佛陀是否真的在冥冥之中护佑着他,但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仰成为了他的一盏指路明灯。而我的信仰在哪?有朋友告诉我,信仰从某种意义上是可怕的,它甚至可以让人为之献身,早前的共产主义理想,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数的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看完本书,或许我已找到答案,那就是内心的释然,平静。自性如湖水,清澈明了;入定如晴空,万里乌云。


确是一本好书.原来我们对于玄奘的了解是那么的有偏差,也惊讶于印度人民对与玄奘的热爱和怀念,更敬佩玄奘对于心中真理的追求和对于历史的贡献,感谢书云为我们展现了这一切.


自性如湖水,清澈明了入定如晴空,万里无云一个女人重走玄奘路,带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明,也了解自己的内心。


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感触都不一样,但都会让我的内心变得祥和宁静,纵使玄奘的旅程、书云的旅程坎坷万千,但那种沉甸甸的饱满之情充溢在我的心中,无法抹去。。。。。。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ps:看了这本书之后没多久,恰好央视百家讲坛播出钱学忠讲玄奘,对于我这个对这种史实并没有研究过的人来说,容易得多了,谢谢!


严格的说,是在看了许多人的推荐后才看的,看后觉得非常的好,让我对玄奘前往遥远的西方取得佛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及了解,收益非浅


秉着对各位看书评朋友的负责态度,直到看完了才上来写书评。刚接触佛教的时候觉得一头雾水,但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什么是佛教,佛教的博大精深在于哪里。并且当年玄奘为什么千里迢迢的将佛经引来中国。佛教中的很多大智慧其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即时你不喜欢宗教,但看过这本书,也能带给你对生活的一些体悟。


玄奘取经的历史想来就像作者叙述的这样,平淡中蕴含着艰辛,然而又有些有趣的细节。一个人做成取经的事情必然是一个壮举,但是过程实际不是那么的壮观。


谢谢作者能为我们体会了一次玄奘大师的艰辛


看了后对玄奘的事情有了很多了解。。。。


对玄奘感兴趣可以看看


进藏前看了书云《西藏一年》感触蛮深刻的,期待《万里无云》!!!


跟我想像中一样。书内排版,内容都很不错。书云的书很干净没有浮夸的东西


书云的书 值得一读


现在社会上对佛教有很多误解,这本书比较客观的表达了佛教的一些思想,想了解佛学知识的人可以先读这本书。另外,我在新华书店买的一本《弥勒佛传奇》张志军著,也很不错,比这本书的佛教内容更多一些


喜欢作者平实而又充满感情的叙述方式。我去过江孜,由于怕高原反应耽误后面的行程,没有爬上宗山抗英遗址,留下了遗憾。。。


喜欢作者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的姿态读了来却是荡气回肠古今穿插的讲述张弛迂回实在是很好很好的游记


佩服作者的执着,了不起的女人,了不起的经历


读完后俺还特地在博客上写了篇读后感!


静下心来慢慢读。一定会对你有帮助的。


当当网真的很不错。多次体验了。


多年前,一个朋友送我这本书,当时朋友极力推荐,我看了以后也非常喜欢。后来,我转赠给另一个朋友,书被带去了国外。我想想觉得这书还是有收藏价值,此番又买了一本,特地挑选封面和以前是一样的那本,怀旧。


这是第二次买这本书。第一本,由于推荐给好几个朋友看,书都有点破了,于是买了这本收藏。原来那本被一个同样超级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要走了。


不错,值得购买,细细阅读,慢慢感悟,推荐


真是一本好书,还原了一段失落的文明。


这是人生应必读的一本书,无论你的宗教信仰,当你心情低落,当你情绪高涨,当你不知所措,当你无从选择,当你自认为需要或不需的时候,读一读这本书总让你有所收获!


开始读的时候还没感觉,越读越喜欢,读到最后有一种心灵上的轻松!!好书!推荐给大家!!


个人没有看,但是就朋友眼光来说,应该书是不错的


朋友一直推荐的一本书,真的狠喜欢


很容易入的一本书情难自禁好好好


看了西藏一年才买的,很不错


值得看,并值得收藏。


就是喜欢
一如既往地喜欢
呵呵呵~~


有很多启发,坚定以激情对待事业、以恬淡对待生活的信心!好书,值得一看。


经常会被问及家在哪里?西安。再具体一点?离大雁塔很近,一站公交车的路程。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南郊雁塔路的终点,这条路向北,穿过古城的城墙,抵达城北的火车站,实际上,每一个坐火车到达西安的人,临高望远,大雁塔就在正前方。大雁塔所处的地势很高,远远的望去格外瞩目。小时去大雁塔,北面有一段很长的上坡,两边的房屋很多,还有一座蔷薇园,一个跑马场,拥挤着卖工艺品的小店。五六年前都拆除了,现在是一座盛大的广场,整体的音乐喷泉长达一两里,整点演奏,壮观极了。大雁塔的西面也拆迁了,地下宫盆景园不见了,现在是绵延的山坡,环境清幽。大雁塔的南面原来是农舍,现在也是广场,有一座高大的玄奘塑像,披着袈裟,手执禅杖,坚定的望着南方。据说东边也要拆迁,并将环境优美的春晓园纳入其内。单纯是这烘托大雁塔的气氛,就已经现出了大唐典雅宏大的气韵。小时去大雁塔,香火没有现在这样盛。那时只是隐约知道大雁塔和慈恩寺,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有些关系,寺内有副玄奘负笈图,画着玄奘的样子,背着高高的背箱,带着微笑,神情专注,一种恬淡开阔的感觉,但并没有孙悟空。慈恩寺的正门开在南面,房舍简洁干净,有很多郁郁葱葱的古树,大雁塔就在寺的中心,塔的北边原是荒地,前几年盖起了玄奘的纪念堂,与原有的建筑比起来华丽了些。七级浮屠,即七层宝塔,壮丽非常。塔高64米,线条简单古朴,给人厚重的感觉。登塔远望,西安城便可尽收眼底。小时每登到第七层,抬头仰望塔顶,便产生一种晕眩,总觉得塔在转动,连忙急急的跑下来,喘息方定,再看时,塔依旧庄严屹立,不曾有丝毫的颤动。这是玄奘住持过的地方,他一生的奉献,翻译了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历十九年,行五万里。贞观元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今天的甘肃,偷渡玉门关,五天四夜滴水未进走出八百里沙漠,到达现在新疆的哈密,后沿天山南麓西行,通过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进入印度。贞观四年拜戒贤为师在烂陀寺学习了五年,之后遍访印度各地。曾在戒日王住持下,辩论战胜了五天竺大小乘所有论敌,被尊为“大乘天”。贞观十九年,携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取道巴基斯坦、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在李世民的要求下,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十万余字,包含了玄奘途经的一百一十国和听闻的二十八国风土人情,细致到地理、都邑、历法、种族、农业、物产、货币、语言、刑罚、宗教等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佛教圣迹、寺庙、僧人更加详致。以至于玄奘被沿途的这诸多国家奉为英雄,他们借此了解到了他们民族的历史,印度人更称此书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知道佛陀原是印度人,佛教是印度的宗教。每次回西安,都会到大雁塔周边去走走,即使纷扰的人群,我也能感受到那一种古朴力量所散发出的禅的幽静。让我又想到玄奘,想到那久远的历史的,是女作家书云写的《万里无云》,她独自一人,99年深秋踏上路途,花了一年的时间,考察了一遍玄奘曾经走过的路。虽然借助了现代的交通工具,但这一路也非常的艰辛。追寻玄奘的足迹,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旅程,身与心奉献其中,才可以真正体会。玄奘追求的精神世界和这追求的过程,是中国文化之魂,是贯穿历史长河的脊梁。而这本书,通过不断的行走、观察、交流、思考,精细的在一千四百年后刻画着当时的玄奘,描摹着玄奘带给东方世界的变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大唐的盛事不再,繁华的长安城缩小为现在的西安,大雁已归去不再来,空留下千古的余音萦绕在耳。我已久未登临大雁塔,下次回去该在暮鼓晨钟间对玄奘静心礼拜,那颗照耀历史的星仍旧明亮璀璨。


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追寻玄奘的一次远游,不如说这是一本作者心的旅行。书从作者老家、儿时的回忆中开始,相伴玄奘曾经的一路的,不仅是风景、文化、宗教,更是作者心灵的反省和独白。做为一个在中国大陆成长起来的六十年代人,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社会和精神世界在这三十年中的变化可谓惊人。书中袒露了很多文革时代的伤痛,那些都是真实的,但是我更喜欢章贻和“往事并不如烟”的那种笔触,因为作者书云的文字里我依稀还能看到激越的批判和隐约的怨恨;民族矛盾也在书中有着不少现实的反映,紧张和压抑的描述之间,遗憾未能读到智者的那种通达和宽容,尽管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姥姥、父亲,特别是姥姥,仿佛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情感主线,而不是玄奘。但作者能自玄奘般的圣人身上引发对身边情感的反思和共鸣,也是非常细腻能够引发共情的尝试,我很喜欢。推荐朋友们读一读,很好的一本书。


玄奘带来的唯识宗其实在中国只影响了很少一部分人和很短一段时间。中国的佛教中,禅宗更有力量。但是他当年西行的故事还是值得一看。是一种心灵的路程。想去新疆、印度玩的人,对那些地方也可多谢了解。


我还在随着书云的步伐,慢慢走进玄奘的世界!


沿着唐三藏当年的路线,女作者穿越了现实与历史。在新疆的复杂形势下,体会到了一些紧张,在历史遗址上,发思古之幽情。我感兴趣的是他的身世。她父亲是解放军军官,在经历了文革的磨难后,对出国留学的她说:有可能的话,就留在外面不回来了吧。是奶奶在困难面前虔诚地向佛感化了她,使她终身都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国外的游历,使她向佛的心更加迫切,为的是找回那份浓厚的亲情。在她的家庭故事里,有着太多太多令人回味的故事。这些故事,我觉得比她在路上的还要精彩。


已经在网上订购一个星期了,但是当当还没送。但是不急,我现在正在看河童的书。但是我在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是在看到王鲁湘与作者的一个访谈后买的,在访谈中作者叙述了她重走玄娤路德情况。但我感动的是最后,他叙述到巴米阳大佛被毁时的情景。那种虔诚和惋惜,而最后谈到自己对佛教的信仰,作者泣而哽咽。于是我买这本书1、看一个弱女子如何在乱世中重走西游路。2、看一个佛教徒的虔诚的文字。3、看一看印度的佛教的式微发展。于是我想,书到之日,推掉杂务,燃一烛香,读之。


拿到书,第一感觉装帧不好。
看完了。可能是第一本书吧,书云的《西藏一年》感觉写的比这本好。
但还是不错。作者是做纪实电视的,很多实际的观点和见闻并没有被和谐掉。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和塔利班的那些描述,作者也有一些思考和疑惑,正是读者想要的。
有图片,但是印刷不清晰。
总体来说,很不错。希望再版。


这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书,虽然对走出国门的西行路很陌生,但对于国内一段,感觉身临其境,但更多的是伤感.


不太会写书评。不过有人说“假如你喜欢阅读,建议养成在购书网站发布你的书评习惯,哪怕只是投一票,这对其它读者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但我建议不要把购书网站服务质量和书的质量混为一谈。很多人给书打低分是因为当当或**这样的网站送书服务出了问题,这对书和作者不公平。”所以上来简单的发个肯定。
表达不出太多的感受,只能简单的说一句喜欢这本书。我以前就买过这本书,觉得好,能帮人开阔视野,觉得能让人触及佛教的宽容及其他本质。到处推荐并借给人看,结果一借不会,左思右想,决定再买一次,以免以后想买都买不到啦。


让人了解了一段不应尘封的,追随内心的历史;和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


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版本,看起来黄黄的旧旧的感觉...难怪比另一个版本要便宜这么多!不过内容还不错,对那个历史对那种文化感兴趣的读友不妨一读...


这是本不错的书,看后让人心静。非常佩服作者的毅力。


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也进行了心灵的洗礼


作者很有品位。好书!


书没问题,就是字号太小,朋友们买的时候要留意


读书时就比较喜欢这一类的书。


平實的記述,讓人可以心神領會,閒暇之餘不錯的選擇.


这次买来是为了收藏,上次同学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并借给我看了,看过之后就觉得自己也应该有一本


不知道内容怎么样 没开始看


内容蛮好,喜欢!帮朋友带买过一本!


虽然作者的书是强调了延着玄奘的路去走.从中体会佛教对中国的对各国的影响.以及玄奘的传大.但是书中有很多部份都是在体现作者对当时文革时期以及中国教育的不满...不过从这里我才知有玄奘自己写的大唐西域记,还是决定买这本看.


本来觉得旅行的故事应该不错很好看,但是书云的文笔太差了。


一开始看评论把书说得很好,可收到后觉得文笔不怎么样,内容也不怎么样,甚至觉得有点哗众取宠,想揭伤疤但揭得并不高明。可耐着性子看完,觉得也并没原来的感觉糟,能让我对佛教的历史有一点点基础的认知。另外觉得书略贵了点。


一次心灵的旅程,但旅行一个地方只想一次。


自己早已买来,读到一半就放下了。同事来办公室见到,感觉非常好,就定了两本送人的。感觉一般,不如看《西游记》有意思。


书角总有破损,两次买同样的书包装不同,有被拆过的痕迹,希望包装时更当心


比作者另一本书《西藏一年》差很多


没有想想的好,不过看了增加些知识也不错


有些零散,没有想象的好.文笔确实一般.


看了其中一些篇章,文笔不怎的,内容写的真实,总体一般


不太喜欢,游记不象不游记,佛学不象佛学,有点不伦不类。


朋友推荐的,看看再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