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汉语语法纲要

蒲立本 语文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蒲立本  

页数:

23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古汉语语法纲要》对汉语的历史、文字、音韵以及古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作出了简要的说明;集中讨论了古汉语的主要句子类型。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言1.历史梗概2.语音(a)反切(b)声调3.符号4.音节和词5.形态第二章 古汉语句法的若干规则1.词类2.主语和谓语3.词序第三章 名词谓语1.非动词性的名词谓语(a)疑问(b)与非动词性名词谓语相连的代词和小品词(c)使用“犹”的非动词性比较句(d)“也”的省略(e)名词谓语后面表示“体”的小品词“已”(f)“也”的其他意义2.系词“为”3.系词“日”4.前古汉语中的系词“唯”(隹,惟,维)第四章 动词性谓语1.动词的分类2.形容词3.用如动词的名词4.不及物动词5.及物动词——主动与被动6.行为动词和处所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7.动词“有”(拥有;存在)和“无”(不拥有;不存在)8.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9.被动结构第五章 复杂的动词谓语1.并列2.宾语从句——用作及物动词宾语的动词短语3.兼语结构——使成式4.作为形容词的补语的动词短语5.连用的动词(a)基本结构——小品词“而”(b)得(而)、率(而)等6.次动词(a)相当于介词的及物动词(i)以(使用;用,通过)(ii)用(义为“使用;以”)(iii)与(义为“伴随;给予;以;和”)(iv)为(义为“为了;因为的原因”)(v)自、由、从(b)方位次动词:于、於、乎——处所补语(j)于(去;向,在)(ii)於(意思是“在、从、比”等)(iii)乎(iv)处所补语(v)处所补语中次动词的省略(vi)代词性的替换词“爰”和“焉”(诃)x之於Y(c)用“如”和“犹”的描写性补语(d)作为从属连词的次动词第六章 数词表达形式1.作为谓语2.作为补语3.作为名词的修饰语4.有(义为“和”)第七章 名词短语和名词化1.名词间的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a)并列关系(b)从属关系2.名物化(a)无标记的名物化(b)通过插入“之”字而实现的有标记的名物化(c)者(d)所第八章 话题化与突显1.非主语成分的突显2.主语的突显3.表示突显的“则”4.X之於Y5.用以标记话题或者对比性突显的其他小品词(a)也(b)唯(隹,惟,维)(c)者(d)夫(e)若夫第九章 代词及相关的词1.人称代词(a)第一人称代词(b)第二人称代词(c)第三人称代词(d)反身人称代词(e)连带否定性小品词的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a)是(b)此(c)彼(d)斯(e)兹(f)“实”和“窘”(g)时(h)夫(i)尔(j)若3.疑问词4.不定代词第十章 副词1.名词用作状语2.用如副词的形容词3.用如副词的动词4.用如副词的数词表达形式5.有“然‘如”等小品词的富有表现力的副词第十一章 否定1.p/f否定词(a)不(b)否(c)弗(d)非(e)叵(f)盍2.m/w否定词(a)毋、无、无(b)勿(c)亡(d)罔(e)莫(f)未(g)微(h)靡(i)蔑(j)末第十二章 体、时、语气1.动词的体——动词前的小品词(a)既(b)未(c)动词前的“已”2.句子的“体”——句末小品词(a)矣(b)也(c)已(也已、也已矣)3.表示时间的词(a)话题位置上的时间表达(b)尝(c)曾(d)将(e)且(f)方(g)始(h)初4.语气(a)其(b)殆、庶几(c)盖(d)毋(无)和勿(e)宁第十三章 表示包含和限定的名前词和副词性的词1.表示包含的词(a)诸(全部;表示属于某一类别的成员)(b)凡(c)“皆”和“举”(d)俱(e)各(f)每(g)源于动词的词2.限定(a)唯(惟,维)(b)独(c)其他相似的词(d)用句末小品词表示的限定3.一些、没有谁(没有什么)4.表示自指和复指的具有代词性的副词第十四章 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1.祈使句2.疑问句3.感叹句第十五章 复句1.意合连接与形合连接2.条件从句3.让步从句4.时间分句5.起因、原因注释例证出处参考文献中文词语索引词语索引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十五章。在对汉语的历史、文字、音韵以及古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作出简要说明之后,作者从对各种谓语的分析入手,集中探讨了古汉语的主要句子类型。然后,就一些颇具特色的语法现象如名词短语和名物化,话题化以及语法成分的突显,否定方式,代词及相关词语,体、时、语气,表示包含或限定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讨论的问题是复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汉语语法纲要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