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关鸿羽 新世界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新世界  

作者:

关鸿羽  

页数:

33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科学,严谨,新颖,实用,并附有养成教育的序列细目表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适读对象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教师。  本书作者关鸿羽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曾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持养成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观众欢迎。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迫切需要一本权威而高效的范本,本书适时而生。本书正式出版前,就受到教育界高度关注,如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关鸿羽教授积20年科研与经验,写成此书,价值甚高,其中突破和创新之处较多,值得称道。  "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一、什么是养成教育二、什么是习惯三、人的行为模式四、人的行为水平五、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位置六、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七、养成教育要与时俱进八、养成教育的意义第二章 养咸教育的內容一、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第三章 养成教育的途径一、各种教育途径必须要协调一致二、学校内部要一致三、家庭内部要一致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五、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第四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一、训练法二、言教法一、言教法三、身教法一、身教法第二章 养咸教育的內容一、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二、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三、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第三章 养成教育的途径一、各种教育途径必须要协调一致二、学校内部要一致三、家庭内部要一致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五、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第四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一、训练法二、言教法一、言教法三、身教法一、身教法……

章节摘录

  某校老师给学生讲雷锋的故事,说雷锋在旧社会受苦,地主拿柴刀砍雷锋的手,雷锋的手上留下了“仇恨的伤疤”。学生对这个故事印象很深,回家对家长学舌,爸爸听完这个故事随口就说:“地主砍雷锋的手,我告诉你,你要不听我的话,我也拿刀砍你的手!”  某校老师利用星期天带孩子们去学雷锋做好事,孩子刚一出门,家长就喊: “上哪儿野去?”孩子说:“老师让我们去学雷锋。”家长张嘴就说:“学雷锋?你也不好好看看你那德行,就你这样的还学雷锋,你学马蜂去吧。”  家长的话脱口而出,恐怕不觉得这里还有什么教育性。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教孩子去干坏事,但是,他们的自私、偏狭却向孩子传递了扭曲的价值观和似是而非的概念。这和学校的教育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不利的。因此,家长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和学校保持一致,家长脑子里应该有一根弦.那就是随时想着,“我这样做和学校的要求一致吗?”有了这个意识,自然就会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3.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有上级制约;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否则就可能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做出蠢事。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掌握知识,锻炼他们成长,这就要给他们设置点困难,让他们吃点苦。对此,有些家长往往不同意,不配合。某学校带学生去远足,有一位家长给教师写了一张条子,谎说孩子身体不舒服。老师一问孩子,孩子说了实话。没办法,家长只得让孩子去了。于是给孩子准备了熟鸡、肉、水果、罐头、香肠、巧克力、桔子水……,真是应有尽有。这还不算,家长还特意请了假,骑车远远地在后面跟着学校的队伍,怕孩子受委屈。到了晚上老师去查铺,发现床底下有一个人,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孩子的爸爸钻在床底下。这位爸爸说:“孩子没在外睡过觉,怕他翻身掉下来,我在这儿等着接他呢。”家长的心是良苦的,可由于观念错了,不但没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坏作用,不利于孩子吃苦耐劳好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要转变观念,一切从教育出发,从孩子的一辈子考虑,可不要只为眼前而溺爱孩子。  4.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他们是专门搞教育的,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一位家长对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束手无策,孩子不吃芹菜、韭菜、胡罗卜,甚至连白菜都不吃,家长很着急,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可用‘评价法’试一下,给孩子画一个评价表,哪天不挑食画一个‘√’,哪天挑食画一个‘×’。”家长半信半疑地说:“这是学校里的办法,在家里能灵吗?”老师说,“能灵,您告诉孩子,连得十个‘√’,由您签上字,让他拿到学校来,我给他换成学校的一面红旗。”这法子可真灵,家长借用了学校的威望,孩子不到一学期就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  教育孩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但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那么,对孩子好习惯的形成一定大有裨益。  当然学校教师也要主动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我认为:教师抓了家庭教育可以多许多的“帮手”,不抓家庭教育就有可能多许多“对手”。  教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首先要尊重家长。现在有一些教师不尊重家长。衙门作风太厉害。有点儿事就  打电话请家长。过去是当着家长训学生,现在是当着学生训家长。“你们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你们孩子在  学校偷东西,这和你们家没关系吗?”意思是你们家也有偷东西的。开家长会教师越讲气火越大,于是喊:  “×××家长,站起来!×××家长站起来!”家长说:“下次开家长会我说什么也不来了,我丢不起这人。”  教师这样做怎能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呢?  教师只有宣传教育理论的义务。没有训斥家长的权力。  教师应该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咨询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指导家庭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五、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  目前,社会上还有一蝗不利因素对我们的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个配合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家长和教师不但要利用社会上的有利因素教育学生,还要自觉地、主动地抵制不利影响,防止这种影响腐蚀孩子的心灵。要提高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如辨别能力、抵制能力、批判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学会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否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就会被抵消。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开放、改革的时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随之渗透进来,同时也会有一些封建主义的沉渣泛起,无形中对我们的孩子构成了威胁。前一阶段,我们的大街小巷充斥着黄色的小说、小报、刊物,一些电视、电影也夹杂着不堪入目的边跳一边接吻、拥抱。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回答说是跟电影上学的。  由于受了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有的参加赌博,有的参加迷信活动,有的学着挣钱,把买卖做到了学校里。一个孩子把自己家的电子游艺机搬到学校让同学玩,两角钱一位。还有的从商店买来计算卡在同学中加价倒卖,有的花钱雇人做值日,花钱雇人写作业……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关心社会,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比较容易,但一谈到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大家就摇头,感到不好结合。认为“大气候”对孩子的影响不好,单靠“小气候”是抵不过“大气候”的。我们承认现在的社会风气存在不少问题,这是不利因素。教育不是万能的.要求学校把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认为,教育也不是无能的。在学校和家庭这个“小气候”下,我们还有许多有利因素,我们仍然可以大有作为。能够为“大气候”的逐渐转变创造好的条件。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存在决定意识”,这些往往是“教育无能论”者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的社会虽然有腐败现象,但本质上是好的,是社会主义性质。任何社会存在都有正、反两方面,而正、反都能决定人的意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原序  余心言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颜氏家训》十分强调教育应当从小抓起。颜之推说: “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則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是也。”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习惯的养咸问题。我们知道,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其身也无法改变。俗话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用唯物主义妁观念去看,这里所说的“本性”当然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它也是与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关的。  不能把习惯都看成是保守的力量。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足球场上,一球飞来,许多神速的反应并不是经过慎重思考,而是由“习惯性的动作”完成的。晨起刷牙,饭前洗手,这一类卫生习惯使人们一辈子受用。“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使许多人夺得了更多的时间,也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孔夫子的学问恐怕同他“每事问”的习惯分不开。诸葛武侯的“神机妙算”同他“一生唯谨慎”的习惯不能说没有关系。有的人一事当前总是先想到他人,想到集体,而不是先替自己打算,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势”,  道德品质自然高尚。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为人处世,就会增大自己的自由度。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可以经过努力达到的。而沾染了满身恶习的人在社会上必然会处处感到别扭,感到压抑,别人不喜欢。自己也愉快不起来。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咸的,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如自然”,但是养成的过程却并不是自然的。一些家长往往说“树大自然直”,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更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有些人确实在长大成人后变“直”了,改掉了幼时的某些恶习,但这是经过多少痛苦的磨炼,碰了多少次钉子之后的结果,决不是“自然”的。为了使我们的后代在成长过程中少付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少走一些弯路,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如何帮助我们子女、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学问。  关鸿羽同志用多年时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在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本书。这对于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值得重视的贡献,对于广大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对于广大家长都是有益的。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一种流行的偏向是只重视智育(也有实际上是只重视分数而忽视真正的知识和才能的获得的)而忽视德育。以为只要有了本事就一定会有饭吃,拿钱多,生活好。其实这是不尽然的。旧社会曾经有多少才俊之士穷愁潦倒难展抱负!真为后代的幸福计,还需要使他们具备保卫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觉悟和本领。再有,还需要解决能不能为人民做好事的问题,如果学了满脑子坏水,最后只能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什么才干也没有用。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些同志开始注意了。另一个问题是,把德育也仅仅看作是有关知识传授的过程。德育确实离不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实际上离不开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教育的长处是学科各有分工,使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尽可能适合科学自身德体系和学生德认识规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