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世说新语》选译新注

王建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王建设  

页数:

334  

Tag标签:

无  

前言

  代序  詹伯慧  一部考释古籍的上乘之作  ——读王建设《选译新注》  (代序)  詹伯慧  王建设同志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他的博土学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他所在的华侨大学继续担任双肩挑的重任:一边继续开展他在方言学和汉语史方面积累良多的学术钻研和相当繁重的教书育人工作;一边担任中文系的系主任,要为建设好华大的中文学科运筹帷幄,率领三军。我知道他韵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有着他人少有的顽疾在不断折磨着他。我总在担心他肩膀上的重担会不会把他的身体压垮。可是,作为一位胸怀大志、在困难面前始终能够勇往直前、毫无畏惧的学者,他那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病魔困扰而在学术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着实令认识他的朋友、同窗赞叹不已。  我知道所有在研究生阶段撰写出来的学位论文,每位毕了业的研究生,不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是怀有争取早日把自己的毕业论文修订出版的强烈愿望的。做导师的自然也盼望自己的研究生能有像样的学术成果出版问世。可是,对于建设来说,由于担心他实在无法挤出时间来修订整理自己的学位论文,一直未敢过问、更谈不上催促他考虑论文付梓的事了。真没料到,我的这种想法完全是杞人忧天!建设同志毕业不久,就给我送来了他的书稿《选译新注》要我作序。这本书稿的基础还是他跟随已故黄典诚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时所写的硕士论文,屈指一算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读到这部书稿,我首先想到舶是建设同志对待学问的执著精神,这样一部十多年前的书稿,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修改补充,既没有想要匆匆发表,也投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稍有淡忘,始终抱着孜孜求索、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自己这一费尽心血的作品。他涉足《世说新语》的研究近二十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世说新语》迷。做学问而能“迷”进去,也就必然会有所成。不是常听见有人说:学问不负有心人吗!建设之于《世说新语》研究,可谓全神贯注之有心人矣!正如他自己在“后记”中所说:“近二十年来,我先后购买了十几种《世说新语》注译本,复印的有关研究论文有几十篇。对疑难词句经常联系泉州话进行琢磨,一有心得,就随手记下,也陆续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一位50岁左右的学人,竟在一部古籍上徜徉了他近半的年华,这难道还不算执著吗?  读到这部书稿时,我脑子里还不断浮现一位在汉语史和汉语方言的结合研究上多有创见、可敬可仰的前辈学者黄典诚教授的音容笑貌来。黄典老一生历经坎坷,但是始终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地对待这门在过去被视为“坐冷板凳”的学问,不仅自己著述等身,嘉惠士林,而且培才敷教,泽润学子。先后受业于他的门下,如今学有所成者大有人在。我忝为后辈同行,黄典老在世时我曾有幸多次蒙其相邀参与门生之博士论文答辩事宜,从中多少领略到黄典老如何指引门人敲开汉语史及方言学之大门,游弋其中而各有所得的情景。如今看到建设同志所著的这部《选译新注》,用力至勤,多有新意,饮水思源,又一次折射出黄典老当年是如何对其门生启蒙引导,谆谆教诲的。此刻我还想到,黄典老要是能多活几年该有多好!建设一定可以继续执弟子之礼,师承黄典老的学问,而这本著作也一定会请到黄典老来赐序的。

内容概要

  《〈世说新语〉选择新注》针对辑录魏晋轶事的文言志人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独辟蹊径地借助与魏晋口语接近的闽南方言泉州话来加以印证以增强训诂的可靠性,提供注释与译文。

书籍目录

一部考释古籍的上乘之作——读王建设《选译新注》(代序)  詹伯慧凡例前言:《世说新语》与泉州方言德行第一(品行优秀)言语第二(能说会道)政事第三(从政有方)文学第四(博学善辩)方正第五(刚正不阿)雅量第六(气度恢弘)识鉴第七(品评人物)赏誉第八(褒扬人物)品藻第九(鉴别人物)规箴第十(忠言劝诫)捷悟第十一(领悟敏捷)夙惠第十二(小时聪慧)豪爽第十三(豪放直爽)容止第十四(容止俊雅)自新第十五(改过自新)企羡第十六(景仰羡慕)伤逝第十七(悲悼死者)栖逸第十八(隐居山林)贤媛第十九(贤惠女性)术解第二十(通晓技艺)巧艺第二十一(技艺高妙)崇礼第二十二(宠幸礼遇)任诞第二十三(任性放诞)简傲第二十四(傲慢无礼)排调第二十五(戏谑嘲弄)轻诋第二十六(轻蔑诋毁)假谲第二十七(虚假欺诈)黜免第二十八(罢免官职)俭啬第二十九(节俭吝啬)汰侈第三 十(骄奢淫逸)忿狷第三十一(愤怒急躁)谗险第三十二(谗言毁贤)尤悔第三个三(自咎悔恨)纰漏第三十四(疏忽出错)惑溺第三十五(沉湎私情)仇隙第三十六(仇恨嫌隙)附录一 参考书要目附录二 书中所注词语索引拼音索引笔画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1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现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当时已发觉,暂且故意装睡,看他们怎么样。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译文]陆机拜访王武子(济),武子在座位前放置了几斛羊奶酪。他指给陆机看,并说:“你们江东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它比美?”陆说:“有千里(湖)的莼羹,可以相敌,只是还没放进盐豉罢了。”  37.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敝。孔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①耳②!”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译文]苏子高(峻)的叛乱平定后,王导、庾亮这些大臣,想任命孔廷尉(坦)做丹阳尹。由于战乱而颠沛流离,百姓生活十分困难。孔坦感慨地说:“从前肃祖(司马绍)临终时,你们几位亲临御床边,一起受到眷顾、赏识,共同接受遗诏。孔坦才疏位卑,不在顾命大臣之列。现在有了困难,却把我推到前面。如今我好比砧板上的烂肉,任人切割罢了。”说完拂袖而去,大臣们也只好作罢。  ①脍截:切割。脍,细切鱼肉;截,切(见术解第二十/8)。  ②耳: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见言语第二/30)。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①,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②?”江曰:“恐不得③尔④。”旁有客曰:“此年少戏迪⑤不恶⑥。”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译文]江仆射(膨)少年时,王丞相(导)叫他来一起下棋。王的棋艺原比江膨差两道左右,却想和他对等下棋,试看他怎么样。江没有马上动子。王说:“你为什么不走?”江说:“恐  怕不能这样吧?”旁边有客人说:“这少年棋艺很不错。”王慢慢地抬起头来,说:“这位少年,不只是围棋胜出!”  ①许:概数词,左右(见德行第一/43、规箴第十/3)。  ②行:下(棋)。[泉)行象棋、行军旗、行围棋。  ③得:能(见文学第四/62)。  ④尔:这样(见言语第二/46)。  ⑤遒:同“乃” (见排调第二十五/32、假谲第二十七/12),甚,很,  六朝口语词。《古小说钩沉,幽明录》:“仆有小女,乃聪明,欲以给君箕帚。”注:“《广记》二九直引作:颇’。”“乃聪明”实即“相当聪明”。[泉]汝看依是乃[lua]乖(你看看人家多乖)。有乃好就说乃好(有多好就讲多好)。明本《荔镜记》第二十二出《梳妆意懒》:“我叫你走若远了,天句许处立,人知了去。”明刊《满天春》之二《招商店》:“送阮返去,甲我爹结起彩楼,招尔做亲,卜若见好。”(“若”为音近借宇,“乃”为本字。)  ⑥不恶:不错,不坏。  44, 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迸碎床褥间。刘作色而起曰:“使君如馨地①,宁可斗战求胜?”桓甚有恨容。  [译文]桓大司马(温)走访刘尹(恢),刘躺在床上不起来。桓用弹弓弹他的枕头,弹丸破碎,散落在床褥上。刘变了脸色,站起身来说:“使君竟然这样,难道这也可以靠打仗来获胜?”桓听了露出恼怒的脸色。  144.许掾尝诣简文,尔①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襟情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简丈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既而曰:“玄度才情②,故未易多有许③。”  [译文]许掾(询)有一次去拜访简文帝(司马昱),那天夜里,风静月明,于是一起在内室中清谈。直抒胸臆,正是许的长处。言辞清新婉约,远远超过平时。简文帝(司马昱)虽然一贯和许情投意合,但这次还是特别赞赏,不知不觉两人促膝而坐,执手共语,一直谈到快天亮。事后简文帝说: “玄度才华横溢,别人确实不容易达到那样的高度。”  ①尔:此,这(见言浯第二/46)。  ②才情:才华(见文学第四/90)。  ③许:那,那样。[泉)许[hщ]无好(那样不好)。明本《荔镜记》  第四十五出《收监送饭》:“不过许内去。”明刊《满天春》之六《寻三官娘》:“许,我知尔爱,那是阮今食菜了。”  146.谢车骑问谢公:“真长至峭,何足乃①重?”答曰:“是不见耳②!阿③见于敬,尚使人不能已。”  [译文]谢车骑(玄)问谢公(安):“真长(刘恢)性格极为严厉,怎么值得受到如此敬重?”安回答说:“是你没见到他罢了!见到子敬(王献之),尚且使人敬仰不已。”  18.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于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浚因求为妾。父兄①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联姻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②家作妾,门户计耳③!汝若不与吾家作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  [译文]周浚做安东将军时,外出打猎,遇上暴雨,就去看望汝南李氏家。李家非常富裕,可男子都不在家。有个女儿名字叫络秀,听到外面来了贵客,就和一个丫鬟在里面杀猪宰羊,操办了几十人的酒肴饭食,样样都很精美,但是没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暗中窥视,只见一个女子,相貌非凡。周浚因此请求娶她为妾。络秀的父兄都不肯答应。络秀说:“我们家门第衰落,何必舍不得一个女儿呢?如果能和贵族联姻厂将来也许大有好处。”父兄顺从了她。后来生下了周伯仁(颇)三兄弟。络秀对伯仁兄弟说:“我之所以委屈自己,嫁到你们周家做妾,是为李家门户着想罢了。你们如果不与我李家作亲戚,我也不会吝惜、我,的晚年!”伯仁兄弟一切都听从母命。从此,李氏在社会上受到了公正的礼遇。  ①兄:哥哥(见方正第五/18)。  ②汝:你(见德行第一/9)。  ③耳: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见言语第二/30)。  19.陶公少有大志, 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①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卖得数斛②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③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④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⑤。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⑥美谈。”侃乃⑦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啤(zhu6)、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译文]陶公(侃)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但是家境特别贫穷,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的范逵,平日很有名气,被推荐做孝廉,来陶家投宿。当时,已连续几天冰天雪地。陶侃家徒四壁,可范逵带来的仆从、马匹极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儿子说:“你尽管到外面去留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发长垂地,她剪下来做成两股假发,卖掉换来几斛米。又把屋子里的木柱砍倒,劈下一半做柴火,把草。垫剁碎做马的饲料。到了晚上,已经办好精美的家宴,仆从也什么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气和言谈,又对他深厚的情意感到受之有愧。第二天早晨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走了将近一百里。范逵说:“路途已远,您该回去了。”陶侃还不返回。范逵说:“您可以回去了。到了洛阳,我一定为你美言。”陶侃才转身回家。范逵到洛阳后,就在羊晫、顾荣等名流前称赞陶侃,使陶侃大获美名。  10,诸葛令女,庾氏妇,既寡,誓云不复重出。此女性甚正强,无有登车理。恢既许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初诳女云:“宜徙①。”于是家人一时去,独留女在后。比其觉,已不复得②出。江郎暮③来,女哭詈④弥甚,积日渐歇。江虨暝⑤入宿,恒在对床上。后观其意转⑥帖,虨乃诈厌,良久不悟,声气转⑦急。女乃呼婢云:“唤江郎觉!”江于是跃来就之,曰:“我自是天下男子,厌何预卿事而见唤邪?既尔⑧相关,不得不与人语。”女默然而惭,情义遂笃。  [译文]诸葛令(恢)的女儿,是庾家的媳妇,守寡后,发誓不再改嫁。这个女子性格正直刚强,不可能改嫁。可是渚葛恢已经答应了江思玄(虨)的求婚,于是把家迁到江宅附近。开头骗女儿说:“应当迁家到这里。”后来全家的人同时都走了,只留下女儿一人在后面。等她发觉,已经再也出不去了。江郎傍晚进来,她哭骂得更厉害,过了几天才渐渐平静下来。江膨晚上进房住宿,总是睡在对面床上。后来看她的心情渐渐平静,江膨就假装做噩梦,很久也不醒来,声音、呼吸越来越急促。她就叫唤丫鬟:“快去把江郎叫醒!”江于是跳起来靠到她身边,说:“我原本是世上的一个男子汉,做恶梦与你有什么关系呢,却要把我叫醒?既然这样关心我,就不能不和我说话。”她默默无言,感到很惭愧,两人情义从此就深厚起来了。  ①徙:迁移(见贤媛第十九/8)。  ②得:能(见文学第四/62)。  ③暮:傍晚(见言语第二/79)。  ④詈:骂。《集韵》去声寘韵:“詈,力置切。《说文》:骂也。”[泉]詈[lue]骂(诟骂。通常用于女性骂人。“詈”,今泉州话变读上声)、詈仔棺材无勘盖(骂得棺材没了棺材盖。指恶毒辱骂)。  ⑤暝:晚上(见夙慧第十二/4)。  ⑥转:更加,越来越(见雅量第六/28)。  ⑦转:渐渐,逐渐(见文学第四/65)。  ⑧尔:这样,如此(见言语第二/46)。  11.愍度道人始欲过江,与一伧①道人为侣,谋曰:“用旧义往江东,恐不办②得食。”便共立“心无义”。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讲义积年。后有伧人③来,先道人寄语云:“为我致意愍度,无义那可④立治此计,权救饥尔⑤!无为⑥遂负如来也⑦!”  [译文]愍度和尚起初想要过江,与一位北方僧人结伴而行,计议说:“凭借原来的教义到江东,恐怕连饭也吃不上。”于是共同建立“心无义”说。后来这位北方僧人没有渡江南下。愍度过江后讲“心无义”说多年。以后有个北方人过江来,原先那位僧人托他捎话说:“替我问候愍度,‘心无义’说哪能成立?想出这个办法,不过姑且解决饿肚子罢了。不能就这样辜负了如来佛祖啊!”  ①伧:粗俗,鄙陋。南北朝时南人用它来蔑称北人。  ②不办:不能。  ③伧人:粗鄙之人。南北朝时南人蔑称北人为“伧人” (见简傲第二十四/17)。  ④那可:怎么能(见方正第五/58)。  ⑤尔:同“耳”,语气词,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 (见言语第二/30)。  ⑥无为:同“勿为”(见方正第五/45),不能,不要(见雅量第六/14)。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世说新语》选译新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