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台海安全考察

李鹏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李鹏  

页数:

233  

Tag标签:

无  

前言

现在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真可谓人才济济,4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与博士头衔不沾边的已不复存在。在年轻学者当中,李鹏的工作业绩却是出类拔萃的,他用自己的勤奋向他的同行诠释了什么叫竞争力,什么叫“后生可畏”。正因为有这样的敬业精神,厦门大学台湾研究团队中一个朝气蓬勃的新的青年研究群体已经在相互激励声中诞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最终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世纪三大任务之一。在促进国家完全统一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两岸中国人的整体安全利益,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研究课题。李鹏进入台湾研究领域不足十年,他的专著敢于挑战“台海安全”这一高难度课题,勇气可嘉!“台海安全”课题从概念到内涵都有很大的主观性、相对性,在两岸关系及国际政治现实中,“台海安全”议题更是让人难以捉摸。要挑战这一难题,就必须对国际关系发展形势有全盘的掌握,对两岸关系的本质、台湾政治现象的内在逻辑关系有深刻的理解。此外,还必须在政治现实、国家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三者之间拿捏好分寸。作者相当好学,他更能够博采众长,我相信他能够胜任这一高难度工作。作为一部探索学术研究前沿的著作,《台海安全考察》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切入解析台湾问题,在当前的台湾研究界可以说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观察和思考。作者首先对“台海安全”的概念、内容做出胆大心细的自我定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台海安全形势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体系。这一评估体系的建构或许尚未达到精致的地步,但我还是希望各界给予作者更多的掌声,因为创新性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内容概要

本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切入解析台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台海安全形势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介绍、评析了海内外学者提出的有代表性的解决台海安全问题的方案,是一部探索学术研究前沿的专著。 台海安全不单纯是大陆安全或台湾安全,而是大陆和台湾共同的安全。 台海安全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国家统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两岸关系的诸多矛盾之中,对主权定位的认识差异和对两岸关系现状的不同解读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是两岸之间的主要矛盾,也是关系到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鹏,1973年9月生,湖北省武穴市人。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职博士。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理事。已发表《海峡两岸的利益冲突及对共同利益的寻求》、《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两关系研究中的局限》、《日本对台海安全的战略考虑》等学术论文和时事评论文150多篇。

书籍目录

导 言第一章 台海安全的概念与性质 第一节 台海安全的概念解析 第二节 台海安全关系的形成 第三节 当前台海安全关系的性质第二章 台海安全形势的判断与评估 第一节 台海安全形势的判断和评估方法 第二节 1987年以来的台海安全形势 第三节 台海安全形势的规律和趋势第三章 两岸对台海安全的认识落差 第一节 对两岸“主权”与“现状”的解读 第二节 两岸对台海安全威胁根源的看法 第三节 对实现台海安全途径的考虑第四章 两岸的军事安全战略比较 第一节 两岸的军事战略方针或构想 第二节 两岸的“国防”军事战略目标 第三节 两岸军事建设的发展趋势第五章 影响台海安全的外部因素 第一节 国际形势与台海安全 第二节 台海安全与美国的战略考虑 第三节 日本对台海安全的战略考虑 第四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台海安全的看法第六章 台海安全与两岸关系的前景 第一节 几种解决台海安全问题的构想 第二节 两岸和平稳定发展框架与台海安全附 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章 两岸对台海安全的认识落差第三节 对实现台海安全途径的考虑二、维持两岸军力平衡维持两岸军事实力的均势平衡被台湾岛内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是维护台海和平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这里的平衡指的是两岸军事力量的一种动态均衡,由台湾“群策会”策划的《台湾21世纪国家总目标》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解释,即“中国是东亚地区的军事强权,拥有客观的陆海空军战力。就绝对数量而言,台湾的军事力量原本无法与中国相抗衡,然而由于台湾海峡的天然屏障,再加上台湾面积狭小,战线宽度和纵深均有限,因此只要在有限的空间集中足够的防御能力,尤其是在军事科技上保持领先,依然可以与中国强大的军力维持平衡。由于这种平衡状态必须随时视中国的P157军事发展进行调整加强,因此称为动态平衡”。台湾当局由此认为,大陆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国防力量的提升,“严重影响两岸军事平衡,对台湾‘国防’安全造成莫大威胁”,而台湾自我防卫能力的提升,是确保台海和平现状的首要条件,也是两岸能够平等对话的有力后盾。同时,以“两岸军事平衡”和“防御台湾”为由不断加大对台军售的力度,向台湾出售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是美国的一贯策略,也是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台湾当局和美国都声称维持“两岸军事平衡”可以吓阻大陆对台动武,维护台海地区的安全,但这种以冷战思维和“均势战略”为核心的“平衡政策”并不利于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维持。均势、均衡或平衡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学科中都是使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它表示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及构成这种稳定状态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因素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均势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概念,其实际上是考察国家间力量的动态平衡,维持均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稳定。但作为一种有着广泛适用性的理论,除了国际领域之外,均衡或平衡概念也可以适用于国内的政府和政治领域,它也可以用来说明各种非国家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国际政治学大师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有两大主要类型:直接对抗型和竞争型的均势。直接对抗型的均势是指一种政治力量A试图使自己的强权和政策压倒另一政治势力B的政策,而B则需要加强自己的强权顶住P158这种压力,并达到挫败A的政策的目的;这样又会导致A加强强权来挫败B的努力。这种类型对抗的本质是不稳定和能动的。在竞争型的均势中,力量A和B为了争取控制第三种政治力量C或者捍卫其在C的利益,就要进行相互竞争和协调,平衡对方的强权,并在客观上起到保护C的作用。

后记

在我进入台湾研究领域快要十个年头之际,九州出版社即将重印《台海安全考察》一书,甚感高兴。作为青年学者,我一直是怀着感恩的心在进行这本书的写作。在此,我还是要感谢引导我走上学术之路的研究生导师阎学通教授,没有他的悉心指导,帮我打下扎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我不可能完成这本书。我要感谢台湾研究院的诸多学术前辈、领导和同事,特别是陈孔立、范希周、林劲、李非、张文生等教授,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指教,我不可能完成这本书。我还要感谢台湾研究院和谐、宽松、浓厚、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没有这样的氛围,这本书同样不可能面世。我非常感谢刘国深院长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他曾经教导说“台湾研究是一项追求海峡两岸中国人共同幸福的良心的事业,要常怀感恩之心、惜福之心,为两岸中国人的利益,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台湾研究的确需要无数学者的“良心”奉献,他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有信心在学术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并争取走得更好。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获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和九州出版社的热情指导与实际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我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杨震,他为本书稿做了部分的校对工作,发现了不少错误,他可以说是本书稿的第一位读者,在此也向他表示感谢。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虽然由于工作的关系,近年我一直未能抽空回家探望,但对他们的牵挂同样是我完成这本书的动力。最后,我要特别由衷地感谢我的太太姚静,正是由于她的贤惠和辛劳,以及对我的不断鼓励,才使我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书稿的写作,没有她无私和默默的奉献,我的书稿也是不可能完成的。2007年7月31日,爱女李沐蹊出生,在该书重印之际,我也要将这本书送给她,也当她周岁生日的礼物之一吧。


编辑推荐

《台海安全考察》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台海安全考察 PDF格式下载



帮同学买的书,当当的书还是很全的,就是折扣少了点


再版图书,不错。


相关图书